清水塘丨生态蝶变焕新貌,绿色发展促转型

清水塘丨生态蝶变焕新貌,绿色发展促转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搬迁改造指挥部和生态环境局、两型服务中心、清水塘公司等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峰区委、区政府推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取得了重大成效,转型升级有了实质性进展,奋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定绿色发展新路子。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集国内老工业区各种困难与问题于一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面对钱从哪里来、企业怎么搬、人往哪里去、污染怎么治、新城怎么建等诸多困难,石峰区委、区政府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统一了思想,下定了决心,深感再也不能以高耗能换取高增长,必须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发起攻坚。从2017年2月18日打响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到2018年12月30日株冶基夫赛特冶炼炉熄火关停,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153家(2013年以来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从2019年2月21日市委腾飞书记研究听取清水塘生态文化科技新城产业规划,到12月25日省委家毫书记亲自宣布三一、绿地项目同时开工,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开启了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新征程。回顾搬迁改造历程,深切体会到如果没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就没有当初的那种决心和毅力,就没有内心的那份担当和力量,更没有清水塘今天的速度和成效。清水塘老工业区“腾笼换鸟、涅槃重生”的生动实践,充分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也更加坚定了株洲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坚持以清水塘核心区污染治理为重点,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坚持防治并举、标本兼治,突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堵住污染源头。2017年以来,在一口气全面关停清水塘污染企业153家的同时,同步实现绿心地区57家工业企业和92家生猪养殖场全部关停退出,取缔白石港、下河街等污水直排口20个,从根子上堵截了污染源头。二是削减污染存量。坚持市场运作,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完成霞湾港等9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按照用地性质分类精准实施金盆岭、清水、铜霞3个片区土壤污染整治,完成了39家关停搬迁企业厂区内企业场地修复。同时,以“三供一业”移交改造为契机,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湘天桥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人民路、新民路、荷叶塘干渠等黑臭水体治理,污染存量大幅削减。三是加强生态修复。在截污治污的同时,注重复绿增绿,让绿色成为石峰发展鲜明底色。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实施九郎山绿心地区生态修复7471多亩,三年造林任务基本完成,全省造林绿化工作会来我区现场观摩,经验做法在会上重点推介。同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道路绿化41.2公里,实施九塘、白马、九郎山、茅太新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现如今走进农村,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三、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破旧”是为了更好的“立新”,“筑巢”是为了更好的“引凤”。近年来,正是因为污染企业关停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才得以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清水塘片区 “一桥一塘六路”加速建设,三一石油装备园和绿地滨江科创园2个世界500强、投资过100亿项目正式开工,“引进500强、建设清水塘”成为老工业区最响亮的口号,真正用“伤筋动骨”的方式换来了清水塘的“脱胎换骨”。接下来,石峰区委、区政府将按照“三年腾出空间、六年大见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的总体部署,围绕“高端智造、科技创新、文创商贸和口岸经济”四大产业板块,大力推动智能科技示范园(成都置信)、恒和工贸总部、火炬总部经济等项目落地开工,启动12年一贯制品牌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确保清水塘大道一期、清霞路二期、株冶路一期等新城路网年内基本通车,加快建设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新城,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青山绿水的美丽之城,为全市加快建成“一谷三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样板、做出示范。

清水塘丨生态蝶变焕新貌,绿色发展促转型

【来源:株洲生态环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