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三计

第三计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用在军事上,就是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地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的谋略,而自己却不会受到损失。这个“刀”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或一种势力。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在军事上,主要体现了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以达到取胜的目的。此计在使用上也没有固定的形式,要因地、因事、因时、因势来“借刀”。

古时有名的战例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郐臣等。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损卦》推演而得的(损卦》里说: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充满了辩证思想。

敌已明,友未定0,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命,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鲜之以鸡猫,若里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徒都,懿及蒋济说曹曰: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图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短经·格形》)。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结置者,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一时可以同盟而借力的人或国家。“敌已明,友未定”,意思是说敌人已经明确,但盟友尚持待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注释】

②以《损》推演:《损》即指《易经·损卦》, (损卦)云:“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做往。”平,信用。元,大。贞,正。意谓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彖》辞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意谓《损卦》是损减下面而增益上面,它是上面推行的道理,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推演,推断,演绎。

【译文】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自己不用出实力,这就是根据《损卦》“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出来的谋略。

【按语译文】敌人已经显露出来,另一股势力正在发展,而且将有所行动,这时便应借此势力来摧受敌人。比如,郑桓公将要表击邻国,先将邻国的豪杰、良臣、辨智、英勇果敢之士的名单列出,公开张贴布告,说要选择邻国的良田赠送给他们,封给他们各种名称的官爵也写清楚,并在城郊设起祭坛,把名单埋在地下,用公鸡、公猪作祭品,装作盟誓的样子。邻国国君就会以为国内这些豪杰、良臣要勾结郑国,便按照郑桓公公布的名单把他们一个个杀掉了。桓公看到邻国豪杰、良臣都已除尽,便马上攻打邻国,并占领了邻国。(见《韩非子·内储说下》)

又如诸葛亮与吴国结盟,共同扰拒载国,当关用睡斑我国属地襄阳、樊城时,曹操想丑都,司马越和落济动说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来虚,但内心里却顾则根深,美羽得志,孙权内心是不甘愿的。因此,可以派人照离务文身后劝说他,并答应割让江甫的土地封结他,这样,要城的包围就会自然解开。”曹操听从了司马戴和得游的计,关羽终于兵败麦城,束手被擒了,(见(长短经,格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