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之死的六種說法,你信哪個呢

提起楊貴妃,我們馬上會想到“三千寵愛在一身”,會想到“一騎紅塵妃子笑”,會想到“雲想衣裳花想容”。而關於貴妃之死卻有不同種的說法,之前電影《妖貓傳》也是有所描述,那麼小編也是羅列了一二,僅供參考。

楊貴妃之死的六種說法,你信哪個呢

第一種自縊而死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以誅楊國忠的名義兵鋒直指長安。楊國忠擾亂朝政,將士指揮無方,二十萬大軍頃刻崩潰。潼關很快失陷,長安震動。在一個細雨迷濛的清晨,唐玄宗、太子、丞相韋見素、楊國忠、楊玉環姐妹及大將陳玄禮率領的少數衛軍,奔出延秋門西逃。

傍晚至馬嵬坡,軍士持戟鼓譟,亂兵誅殺了楊國忠。圍住驛站,鼓譟久久不止。陳玄禮奏稱:“國忠既誅,貴妃不宜再侍候陛下,請賜其死以塞天下怨。”玄宗不忍,高力士勸玄宗:“貴妃原是無罪,但將士已殺國忠,貴妃尚侍左右,終未能安眾心。願陛下俯從所請,將士安,陛下亦安了。”玄宗還在遲疑,外面譁聲更烈,亂兵幾乎要擁進門來。楊玉環聽到情狀,含淚辭別玄宗:“願陛下保重!妾誠負國恩,死無所恨,惟乞容禮佛而死。”玄宗已是泣不能語:“願妃子投生在一個好地方。”楊玉環以白綾一束掛在驛館院中的梨樹枝上,北向拜道:“今與聖上永訣了。”接著自縊而亡,一道幽魂渺渺無跡。

楊貴妃之死的六種說法,你信哪個呢

然而,對於楊貴妃的最後歸宿,卻有許多疑團。流傳最廣的是楊玉環自縊。陳鴻《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她難免一死,但不忍見,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

第二種死於亂軍之中

楊貴妃之死的六種說法,你信哪個呢

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李益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託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詩句,說明楊玉環死於亂刃。杜甫《哀江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之句,“血汙”二字暗示非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有血的。張佑《華清宮和杜舍人》的“血埋妃子豔”;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也都說明了這一問題。

第三種吞金而死

楊貴妃之死的六種說法,你信哪個呢

劉禹錫《馬嵬行》一詩卻有如下詩句:“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裡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說是吞金而死的。

第四種流落民間

白居易《長恨歌》的“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是說唐玄宗找楊玉環的屍骨,結果什麼都找不到,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陳鴻的《長恨歌傳》有句“使人牽之而去”,又特為指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

第五種終於日本

楊貴妃之死的六種說法,你信哪個呢

在日本民間和學術界,認為楊玉環逃亡日本,且說在馬嵬驛被縊死的,僅是一個侍女。楊玉環被安排護送南逃,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至今日本還保存著許多楊貴妃的廟宇、墳墓、傳說、器物。傳說她在日本的政壇上又活躍了三十年,到六十八歲才死去。在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1984年《文化譯叢》第5期)一文中則是這樣記載的:“唐玄宗平定安祿山之亂,回駕長安,因思念楊貴妃,命方士出海搜尋,至久津向貴妃面呈玄宗佛像兩尊。貴妃則贈玉簪以為答禮,命方士帶回獻給玄宗。雖然互通了消息,但楊貴妃未能迴歸祖國,在日本終其天年。”

第六種遠去美洲

據臺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這種說法更加離奇。

或許這就是歷史的魅力,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那麼機智的筒子們,你們怎麼看,歡迎留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