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給國家的醫療改革建議

作為一個農村家庭出生的80後,經歷多位親人看病住院,外公住院離世,外婆住院離世,爺爺住院離世,大伯父住院離世,奶奶手術住院,父親兩次住院,沒有那一次住院不為錢著急,生病住院對一個平民家庭的打擊太大。真的是不敢得病,一病致貧對一個剛有起色農村家庭來說隨時可能發生。在農村很多老人不願拖累家庭大都小病靠抗,大病靠拖,到最後痛苦的離開人世,兒女們也沒有經濟能力(很多是不願意把家裡僅有的一點經濟基礎花費掉)讓他們去城裡大醫院治療,落下一個不孝子孫的惡名。

一個農民給國家的醫療改革建議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一生清苦勞累,農村都是些體力活且繁雜,常常喝酒抽菸解困解乏,到了中老年落下一身的病,鄉下父輩那一代人,大都身體不好。父母大部分時間在鄉下務農養殖,偶爾到城裡建築工地打零工,我上大學用去了這個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所以到2010年大學畢業前父母都沒有什麼積蓄。2011年3月我進入我們市(西南地區三、四線城市)一家企業工作。家庭收入好了一些,有了一些積蓄,2014年拆了鄉下的土房新建了兩層的樓房,2016年年初買了一輛10萬元的轎車(鄉下離市區只有20公里,可以回鄉下住,就先買了車,還沒有在城裡買房),手裡有兩萬存款,其實這樣家庭經濟情況在鄉下算很好了,很多人都羨慕,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2016年5月父親生病住院,在市中心醫院住院4天后確診是小腦中風(小腦梗死),還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如果腦血管太狹窄就要做腦血管支架手術,要5-10萬的手術費用,還有後續的治療費用。聽醫生這麼說,第一個想法就是把車賣掉把父親的病治好。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父親的腦血管還算通暢,不用做支架手術,在醫院住院治療10多天後出院,住院治療費用18000元左右,報銷完新農合醫療保險後共花費11000元左右(腦梗死可以報銷新農合醫療保險大病臨床保險,費用在8000-12000,住院在10-15天,報銷的比例是百分之七十),這次住院治療其中一部分是按大病臨床保險報銷的,不然不止用這些錢。

一個農民給國家的醫療改革建議

雖然現在農民住院能夠報銷一定的比例,但在城裡大醫院住院醫療費自給部分還是非常大,更主要的是住院醫療費用特別貴,父親住院10多天,做檢查,輸液,吃藥,就花費高達18000元的費用,這樣的住院花費確實讓一個平民百姓難以承。為什麼住院治療費這麼貴?通過這次全程照顧父親住院治療,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這18000元的費用中,藥費和檢查費用佔了大部分比例。父親從住院做了多項檢查,大項的檢查有:CT、血液檢查、x光、頸部血管彩超、頭顱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這些檢查的單項費用高達數百上千。而且是 住院第四天核磁共振結果出來後,醫生才最終確診。醫院的藥價特別貴,父親出院後我去藥店給他買藥,記得有一種藥醫院的價格是120元一瓶,藥店是80元一瓶,這不難想象在醫院藥費開銷那麼大的原因了。

經歷了這些就知道,如果生病住院,不用做那麼多的檢查,檢查費用不那麼高,然後藥價和外面藥店的價格相差不大,父親的住院治療費用就可以少許多。如果是這樣想必會減少醫院和醫生的收入,因為這些檢查費用和藥費醫院、醫生、藥品生產及中間商、醫藥代表都有提成,這是社會已經公認的事實。

國家提醫療改革這麼多年,老百姓的醫療花費卻越來越高,醫療費佔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醫療費用讓一個平民家庭不堪重負。國家的各種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也加大了對醫療保障的投入,但今天中國老百姓依然會因生病住院為錢發愁。國家提醫療改革那麼多年,作為中國億萬農民家庭的一員,以這個普通農民家庭經濟背景和看病經歷給國家提幾條醫療改革建議:

一、“醫藥分開”:病人拿到醫生開的處方,可以到任何一家合法的藥店或醫院買藥。

一個農民給國家的醫療改革建議

為什麼住院治療費降不下來,因為我們老百姓和“國家的醫療改革”對抗的是龐大及堅固的利益集團和利益鏈。就拿醫院的藥來說,為什麼看完病卻拿不到處方,只能在醫院買藥。首先藥是由藥廠生產,然後經過中間的幾級藥品經銷商到醫院,病人要醫病只能在醫院買藥,醫院藥價遠高外面藥店的價格,這些被拿走高額藥品利潤,最終由一個本來夠倒黴的病人來承擔,曾經有報道一種藥從出廠到賣到病人手裡價格翻了幾十倍,這些不合理的利益被醫院、醫生、藥品經銷商、藥廠層層颳走。他們形成穩固的利益集團和利益鏈,“醫藥回扣”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實。

“醫藥不分”的制度下,多賣藥、高藥價,醫院、藥品中間商、藥廠的利潤才多,醫生的提成才多。所以在這樣的制度下,醫院的藥價遠高於外面藥店,藥廠也將一些便宜的藥改頭換面後提高價格,就像碘酒這樣效果很好的外傷消毒藥,現在很難買到,因為被一種類似的噴霧代替了,這種外傷消毒噴霧藥店就要10多元一瓶,而一瓶碘酒只要2元。醫院醫生也是儘量給病人多開藥、開貴藥,從而增加醫院和醫生的收入,過度醫療發生在很多病人的身上。濫用抗生素、過度輸液已經是一個全國氾濫的問題,嚴重損害著國民的抵抗力和健康,已經是中央電視臺報道過的問題,一個感冒病去醫院用幾千元的新聞報道經常看到。我有一次看門診的經歷,到了春季早上起床後經常打噴嚏、流鼻涕,就去市中心醫院看耳鼻喉科,醫生看過後,說是過敏性鼻炎,給我開了兩大包的藥,什麼噴劑、膠囊、水劑、片劑每樣七八盒,共300多元,回家吃了並沒有什麼效果。後來才知道這種病多注意保暖、減少接觸過敏源就行了,不用吃什麼藥。像我這樣有“過度醫療”經歷的人不少吧!

要降低藥價,減少病人治療費用,就必須 斬斷醫院、醫生和藥品銷售商、藥廠的利益鏈,醫生給病人開藥的量,開什麼藥與醫生和醫院的經濟收入完全沒有關聯。只有“醫藥分開”,病人拿到醫生的藥方可以到任何一家合法的藥店買藥,可以購買任意一家藥廠的藥,讓藥店和醫院之間,藥店與藥店之間,藥廠與藥廠之間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由市場來決定藥價,這樣才能降低醫院畸形奇高的藥價。病人甚至可以在網上直接在藥廠買藥,減少中間商的差價,在網購已經佔社會零售業半壁江山的今天,社會最需要低藥價的病人就因為“壟斷醫療制度”,而不能享受到互聯網科技和互聯網經濟帶來的實惠和好處,這是多麼讓人心痛的事。

“醫藥分開”需要國家強制規定所有醫院醫生給病人開一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藥方:藥名、數量、用量、用法都必須用正楷漢字清楚書寫或是用正楷字打印,必須給病人開一張紙質的有醫院蓋章醫生簽名的處方;病人拿到藥方可以在任何一家合法藥店或醫院買藥,病人可以購買任意一家藥廠的藥。現在的“壟斷醫療”制度下,病人到醫院看病,醫生開的處方通過醫院內部網絡傳輸到收費窗口和藥房,病人到收費窗口繳費,然後到醫院藥房窗口拿藥,整個過程都是和醫生的處方隔離的,交了高昂的藥費拿到藥才知道醫生的處方,這就是一種變相的強制醫療消費。在醫療領域互聯網本應該為廣大平民百姓服務,在醫院裡卻成了“壟斷醫療”制度的幫兇。

“醫藥分開”後,為提高醫院看病效率,也可以應用好互聯網。政府衛生部門建立統一的居民醫療信息網,居民看病住院刷卡或是登錄個人信息賬戶,醫生直接在居民的個人信息賬戶上開藥方,藥方記錄在居民的個人信息賬戶上,病人可以在所有有合法資質的藥店通過互聯網刷卡登錄,藥店根據病人的信息賬戶上醫院醫生開的處方賣給病人藥。其實就是是將醫院內部的網絡制度擴展到整個社會,切斷醫院、醫生和藥品銷售的利益鏈。也提高了看病治療的效率,使醫院和藥店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降低藥價減輕病人的醫療負擔,方便病人看病買藥。

如果是住院治療的情況,病人的親屬、看護,可以拿上處方在任何一家合法的藥店買藥,輸液、打針的藥買回交給住院部門的護士,吃藥可以根據處方自己吃。那時候病人躺在病床上將處方信息和地址通過手機互聯網發給任何一家藥店,社會上會很快誕生“美團送藥”“滴滴送藥”之類的服務行業,效率絕對不比醫院差,讓病人用上合理價位的藥。

二、“醫檢分開”:將醫院的體檢部門剝離,成立獨立的社會體檢機構(公司),社會體檢機構(公司)通過招標方式入住醫院。病人拿到醫生的體檢處方後,可以到任何一家醫院或社會體檢機構(公司)進行體檢。

現在病人住院或是門診看病,醫院會叫你做多項體檢,每項檢查價格不菲,體檢費用已經佔醫療費用相當大的比例。就像這次父親住院,做了CT、血液檢查、X光、頸部血管彩超、頭顱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體檢項目,但最終是核磁共振的體檢結果出來才確診父親的病情。真是搞不明白,都是博士學歷的主治醫師,為什麼就不能根據病人病情給病人選出最準確的體檢項目,減少不必要的體檢呢?其實這跟的醫療體制有關係。

壟斷的醫療消費制度,醫生工作收入和病人的消費數額掛鉤,這就不難想象為什麼醫生會讓病人做多項體檢。恨不能讓病人把醫院的所有體檢項目都來幾次。壟斷的醫療消費制度下,體檢的定價權在醫院,醫院要提高收入體檢價格肯定就高,為保證體檢人次醫院會給科室和醫生下任務目標,而病人做每做一項項體檢醫生都有提成,醫生為完成任務目標和增加自己的收入就會多讓病人做體檢,這就又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利益鏈。而這個利益鏈的受害者又是本來夠倒黴的病人。

所以要降低體檢價格,減少病人不必要的體檢項目,還得斬斷這條利益鏈。首先要將現在醫院所有和管理的體檢部門從醫院剝離,成立社會獨立的體檢機構(公司);引導鼓勵國家資本、社會民營資本成立這樣的體檢機構(公司)。而這些體檢機構通過醫院招標入住醫院,醫院出場地,體檢機構出設備和技術操作人員,在醫院進行體檢經營。醫院招標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個原則,誰的體檢結果準確,誰的體檢價格低,就讓誰中標的原則對社會體檢機構進行公開招標。醫院按照中標合同對體檢機構進行監督管理,不參與體檢機構的內部管理。讓這些社會體檢機構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從而降低體檢價格提高體檢質量。這樣醫院和體檢機構責任明確,也有利社會監督。

社會體檢機構(公司)可以在醫院外設立自己的體檢地點,一些慢性病的患者,不用那麼急體檢的病人,可以拿上醫生的處方到這些體檢機構(公司)體檢,也可以到其它醫院體檢。防止醫院和社會體檢機構(公司)形成利益鏈,讓社會體檢機構(公司)之間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

“醫檢分開”制度把醫院和體檢分開,切斷醫院、醫生與體檢部門的利益鏈,讓市場機制來決定體檢的價格,使病人承擔合理的體檢價格;“醫檢分開”減少了醫院的管理成本,在壟斷醫療制度下,醫院要採購體檢設備耗材,管理體檢技術醫療人員等;減少醫院的腐敗,在醫院設備採購過程中,常常出現腐敗問題,貪汙、受賄、吃回扣媒體常有報道,“醫檢分開”後醫院不用採購大部分體檢設備,只負責招標社會體檢機構(公司)。醫院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標,將投標的社會體檢機構的報價和情況向社會公示,讓社會公眾監督醫院招標。

“醫檢分開”後可以提高農村的醫療水平,現在農村鄉鎮醫院醫療水平很低,對很多病人的病情不能確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鄉鎮醫院醫療設備少,設備落後,很多病不能確診。2008年父親有一次住院的經歷,當時父親因為幹農活暈倒就是在我們鄉鎮醫院住院治療,醫院一直沒有確診父親的病因,說是美尼爾綜合徵、頸椎問題、還是其它的什麼原因,就是沒有確定是什麼病因。“醫檢分開”後,社會體檢機構(公司)入住縣城醫院和鄉鎮醫院,社會資本的參與,可以大大改善醫院的醫療條件,鄉鎮醫院醫療設備齊全完善後能極大的提升鄉鎮醫院的醫療水平。

“醫檢分開”後,醫院、醫生與社會體檢機構(公司)相互獨立。醫院、醫生也會因為利益與社會體檢機構(公司)形成利益鏈,但這樣他們就觸犯了法律,如果醫院、醫生因為收受社會體檢機構(公司)的利益,給病人多開不必要的體檢項目,醫院、醫生就構成受賄罪,社會體檢機構(公司)構成行賄罪。而在原來的“壟斷醫療”制度下,醫院、醫生多給病人開體檢處方,取得不合理的利益,卻不觸犯任何法律。原來合法利益變成非法利益,如果東窗事發就會受到刑事處罰。

在“醫檢分開”制度下,病人拿到醫生的處方,體檢如果不是很緊急的話,病人可以在醫生所在醫院以外的任何一家醫院或社會體檢機構(公司)體檢,從而也從制度上斬斷了醫院、醫生和社會體檢機構(公司)的利益鏈,有效杜絕非法利益的產生,保證社會體檢機構(公司)之間有效的市場競爭,產生合理的體檢價格。

“醫檢分開”後,醫院不需要花錢購買體檢設備,社會資本參與醫院的建設,醫院的醫療體檢設備可以有效的保證到位,一些體檢項目,病人不用預約幾天才能體檢,大大提升醫院看病效率,使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三、保證一線醫務人員的福利待遇。

一線醫療工作人員是非常辛苦的,一個人要經歷多年的學習實踐並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才能成為醫生。醫生和護士在一線搶救病人救死扶傷,常常加班加點通宵值班熬夜,不能照顧自己的家人,休息得不到保證,很多時候醫生護士在手術室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身心勞累,一線醫務工作人員自己身體健康都堪憂。一線醫務人員常年與病人接觸,常常處於被傳染病感染的危險環境中,經常有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感染疾病甚至犧牲,他們用自己的健康生命換取別人的健康生命,他們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愛戴。從事這樣高強度、高風險職業的一線醫務人員理應享受較好的報酬和福利。

政府財政應保證一線醫務人員享受與當地公務員福利待遇(公務員一年所有福利待遇)相當的基本待遇。醫院根據的醫院的收入情況和醫務人員的工作情況給予相應福利待遇。社會醫療保險資金根據一線醫務人員的工作情況給予獎勵考核待遇。

四、用治癒率和滿意率對醫務人員進行評價、考核。

在“壟斷醫療”制度下,醫務人員的收入與病人的病治沒治好沒有多大關係,卻與病人在醫院的消費數額成正比,所以醫生會給病人多開藥、開貴藥、多做檢查、做不必要的手術。因為任何人都難避免自己的貪慾,在這樣的制度下,通過這樣的手段來提高收入滿足自己的貪慾。很多病人用了很多錢卻不能把病看好,現在醫患關係這麼緊張不能說與現行的“壟斷醫療”制度無關。

如果醫生只要把病人的病治好了,病人得到滿意的治療,就可以得到豐厚的收入,醫生的收入與病人在醫院的消費數額沒多大關係,這樣不僅減少病人的醫療費用,而且還能提高醫生的醫療水平,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所以要用治癒率和病人的滿意率來考核醫生。建立醫務人員評價網站,病人在醫院治療完後,可以憑自己的身份證登錄評價網站,選擇是否治癒,是否滿意等對醫生及醫務人員進行評價,或者通過其它方式對醫務人員進行評價。醫院一段時間內根據對醫務人員評價數據情況對醫務人員考核,確定醫務人員拿到考核收入的數額。根據醫務人員的治療人數和服務人數確定醫務人員的部分勞動收入。

好的制度可以把人性善良的一面激發出來,用治癒率和滿意率來評價醫務人員。醫生的收入與治癒率和滿意率掛鉤後,醫生不用昧著良心讓病人多花錢。醫生更多專注提高自己的醫術,為病人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而不是整天琢磨怎麼讓病人多花錢。在“壟斷醫療”制度下,醫生的醫術越來越差,病人的醫療費越來越高,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

五、調整政府醫療衛生投入資金和醫療保險資金的使用方向。

政府財政每年對醫療衛生的投入都在增加,數量也不少,如果實行“醫藥分開”“醫檢分開”的制度後,必定會減少醫院和醫生的收入,醫院發展受到限制和不利於醫生髮揮工作積極性。但病人的醫藥費用減少,大大的節約了醫療保險資金,相應的節約了政府醫療衛生投入的資金。“醫檢分開”解決了醫院大部分設備,所以醫院發展所需資金就是醫院的基礎硬件設施資金(醫院房屋、院內設施、床位、醫療器材等)和醫務人員及其它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資金。

政府財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資金應保障醫院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基本設備的採購;政府財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資金保證醫務人員每年享有與當地公務員福利待遇(一年所有福利待遇)相當的基本待遇,同時醫院每年根據醫務人員的工作情況和醫院的收入情況給予醫務人員工作考核待遇,社會醫療保險資金根據醫務人員的考核給予獎勵考核待遇。

這樣可以保證政府財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開支用在實處,保障了醫院的發展,保證醫務人員有一個與付出相應的回報。也讓老百姓看病少花錢,不花冤枉錢!政府財政投入不用去填“壟斷醫療”制度那個“黑窟窿”。這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不僅財政資金要去填,老百姓交的養老保險金要去填,還要病人交醫藥費去填。在“壟斷醫療”制度下醫院醫生只要夠黑心,他們索要的醫藥費可以是無限的,不是報道過“花550萬醫藥費買來死亡”的新聞嗎?

六、嚴格規範醫院的手術治療收費和其它收費。

實行“醫藥分開”“醫檢分開”後,醫院的收入也大為減少,想必醫院會大幅提高手術治療價格和其它收費價格。政府財政保障了醫院的基礎建設和基本設備採購,保證了醫務人員的較優越的基本待遇,醫院的開銷也大大的減少,所以政府主管部門要嚴格規範醫院的手術治療收費和其它收費。採取時間對比、地區對比、專家評審、社會聽證等手段,要求醫院制定合理的手術治療收費價格和其它收費價格。再考慮財政和社會保險資金投入的因素,一些手術和其它收費甚至可以降低。比如醫院護理部門的收費,病人住院一天三次基本的血壓、體溫、血糖檢查加上護理費床鋪費就要上百,如果再吸點氧,按個什麼檢查的儀器一天的費用就是幾百。政府財政保證護士的收入後,這些費用應該下降才算合理。

這樣醫療改革的後果

為什麼老百姓和國家需要醫療改革?因為在今天的醫療制度下老百姓承擔不起這麼高昂的醫療費用;因為在今天的“壟斷醫療”制度下巨量的醫療衛生財政投入資金、社會醫療保險資金、病人自給醫藥費變成黑心醫生、黑心醫院、黑心藥商的非法利益和不合理收入;因為在“壟斷醫療”制度下醫患矛盾越來越嚴重,老百姓對醫院、醫生的怨恨越來越深。

這樣的醫療改革,必然會遭受到醫療事業中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和反對,這要看我們的政府能不能下決心讓廣大人民群眾受益,而不是去維護國家醫療事業中蛀蟲的利益。

這樣醫療改革後,老百姓看病住院的費用大幅降低,醫生努力提高自己的醫術,醫務人員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過度醫療”不在發生,醫務人員成為真正的白衣天使,節約大量政府醫療衛生投入財政資金、社會醫療保險資金、病人自給醫療資金。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看病住院這個關係自己健康生命的事上享受到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和保障。

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將近14億人口的大國,人民迫切需要的事需要政府去改革去推動,這些醫療改革建議可能不合適,但應該還有很多智慧的改革方案,這麼大的國家,是不是可以選一兩個城市或地區試行一下,這應該是不難的事,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想這些醫療改革建議國家早想到了,不可能缺乏改革的科學方案,缺的是痛下狠手的改革決心。

現在我們國家的人均GDP只有7000多美元,還遠遠落後西方發達國家,我們不奢望現在能享受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醫療保障,也不奢求國家拿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入醫療衛生事業,我們只盼求有一套科學、合理、廉潔的醫療制度,能保證國家財政投向醫療衛生事業的錢和人民自己繳納的社會醫療保險資金能夠真真切切的用到每一位病人身上,而不是被醫療衛生事業中的蛀蟲和吸血鬼蛀空吸走。

老百姓看得起病,不會一病致貧,人民有尊嚴的活著,應該是政府必須努力做的事。服兵役的人民戰士,不會因為家裡傳來父母親人生病的消息為醫藥費擔心;在校園求學的學子,不會因為父母親人生病為醫藥費而無心學習;勤勞的工作者,不會因為自己或父母親人生病住院而欠下鉅額債務。這樣才會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後記

父親出院後,主治醫生要他以後每個月來醫院做一次肝功、腎功、血液檢查和開藥,一個月後帶父親來到中心醫院,掛了另一個醫生的號,這個醫生告訴我們以後經常吃的這些藥到外面藥店去買,肝功、腎功、血液檢查在本地鄉鎮醫院做就行,這樣能節約不少錢。感謝這位善良的醫生,在這樣的醫療制度下他能夠散發人性光輝,也是他讓我知道原來醫院是可以“醫藥分開”“醫檢分開”的,於是有了寫這篇建議的想法。

最後,如果國家醫改後,在社會醫療保險資金充裕的情況下,給國家兩點社會醫療保險報銷建議:

1、獨生子女父母生病住院,社會醫療保險能夠報銷一部分陪護費用。我們這一代獨生之女,面對父母生病住院的情況壓力實在很大,要工作,要照顧子女,每當這個時候就想如果有個兄弟姐妹分擔該多好,可是當年父母受國家政策限制不能讓我們有個兄弟姐妹,國家政策造成的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負擔,國家應該給予我們考慮!

2、生病住院費用自給部分超過當地居民人均年收入的部分由社會醫療保險報銷。這樣使大多數百姓不會因生病住院負債,一病致貧不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