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民間“乞巧”習俗哪裡有?隴南乞巧女兒節讓你一次看個夠

原汁原味民間“乞巧”習俗哪裡有?隴南乞巧女兒節讓你一次看個夠

在甘肅省隴南市的西和縣和禮縣,與七夕有關的“乞巧”習俗仍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並且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

原汁原味民間“乞巧”習俗哪裡有?隴南乞巧女兒節讓你一次看個夠


在西漢水流域的西和、禮縣,七夕似乎與鵲橋相會的神話關聯不大,這裡的七月七,是民間神聖的七巧女兒節,是當地少女一年一度的盛裝聚會。

原汁原味民間“乞巧”習俗哪裡有?隴南乞巧女兒節讓你一次看個夠


在田間阡陌,在湖岸河邊,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上開始,年輕的姑娘們懷著對巧娘娘虔誠的心情,翹首期盼,迎請織女來到人間,祈求巧娘娘賜以聰慧、靈巧,當地人稱其為“乞巧”。祭祀活動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晚上,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節段,姑娘們為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沸騰著。一位泥胎的巧娘娘身著霞帔坐在中堂,大家叩首膜拜。姑娘們用歌聲抒發的,是西漢水養育的女兒們對傳說中巧娘娘的祝願,也是對自己花樣年紀的祈福。待嫁閨中的姑娘描著青黛,穿上彩衣,花枝招展地遊走著,粉面桃花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微笑。她們用自己的巧手紮起花束,炸上油香,端上供果,站在巧娘娘的神龕前,虔誠地齊唱《迎巧歌》:“每年有個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織女。巧娘娘蓮花臺,南天門你開開,把我巧娘娘送出來。一片天兩片天,我把巧娘娘接下凡。巧娘娘穿的緞子鞋,我打高山接你來,巧娘娘穿的偏帶鞋,我打河邊接你來……”美妙的歌聲傳遍仇池大地,在盛夏的河谷升騰,傳遞著姑娘們的喜悅,唱出她們內心的期待,期望自己有一手好女工,做一手好茶飯,嫁一位好郎君……

原汁原味民間“乞巧”習俗哪裡有?隴南乞巧女兒節讓你一次看個夠


乞巧文化,是起源並流傳於西漢水流域的秦人遺風,是一種集信仰崇拜、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穿越浩瀚的歷史長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西漢水沿岸的許多村莊,一直傳承著這樣隆重而盛大的儀軌,每年從七月初一前夜到七月初七深夜結束,過去,也許是因為生活的窘迫與無奈,未出嫁的姑娘通過對巧娘娘的膜拜,乞取智慧、乞取嬌容、乞取生活的技能,從而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但到了經濟和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動,是傳承千年的古老民俗,也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辛勞一年的女性們的狂歡節,特殊的日子甚至比過年都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