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诗如见人——“扬州八怪”郑板桥

见诗如见人——“扬州八怪”郑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被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说他怪,其实就是称赞他的才学卓尔不群,特立独行。而他的诗词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他的画,请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得到文人的传颂和群众的喜爱,人们喜欢的就是这株坚韧不拔的岩竹,铁骨铮铮,卓尔不群。而这不正是郑板桥人格气骨的凝结吗?

见诗如见人——“扬州八怪”郑板桥

郑板桥还有一首赞兰花的诗: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在艰苦环境里顽强生长、孤芳自赏的兰花,正是淡泊名利、独立特行的郑板桥人格情操的折射。

见诗如见人——“扬州八怪”郑板桥

两首诗其实就已经将郑板桥的人格特征表述的很清晰了,也难怪人们对他的喜爱。在古代,文人的志向多是考取个功名,报效国家,流芳百世。而像郑板桥这样”不走寻常路“的文人,还是很少见的,就是把他放到更加提倡个性的现如今,依然还会是个怪人!有多怪?请看: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我想,作为一个在古代文化圈里混的人,敢于写这样的诗词,真是抱着不想“混”的决心了吧?

见诗如见人——“扬州八怪”郑板桥

郑板桥还是一个不忘老师栽培,非常懂得感恩的人。

郑板桥少年时随师学艺,由于他聪慧好学,很得老师的喜爱。一次,郑板桥跟随老师到野外散步,走到一座小桥上,忽见桥下水波上漂浮着一具少女的尸体。看样子,不过十五、六岁。如此青春年少,怎么会落水淹死呢?大约是小女子过桥时不小心被风吹落的吧。人是死了,她的三魂六魄大约已经随着那波翻浪转而去了。师生俩叹息了一会,举步下桥。老师深有感触地吟诗道: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六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老师的诗,觉得这里有同题,他就向老师请教:“老师,您怎么知道这女子是十六罗?又怎么知道是被风吹下桥的?她的三魂六随浪转专,泛波海,又何以得知?一连串的问题,老师被问得瞠目结舌,一时答不上话来。隔了一会他问郑板桥:“那么照你的意思,这诗该如何改呢?”郑板桥早已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说“老师,这是不是改成:

推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完郑板桥改的诗,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学生大有长进,我真为你高兴。这真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由于老师的辛勤培育,郑板桥学问大有进步。成名之后,郑板桥曾作一首题画的《咏竹诗》云: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此诗寓意深长,富于理趣,形象地表述了新竹和老干的关系,暗指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揭示出后来者居上,年轻的会超过年老的基本规律。但是,后起之秀必须依靠前辈的扶持,唯其如此,方能秀色参天,亭亭玉立。诗中表达了郑板桥对老师栽培之思的感激。

见诗如见人——“扬州八怪”郑板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