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問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當別人問你問題的時候,每問一個,你都回答:"不知道",那你常常會被別人斥責:"真是一問三不知啊!"。這句話好像已經成了人們口中的口頭禪,那這個"一問三不知"是怎麼來的呢?究竟指的是哪"三不知"呢?

我們常說:一問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這個說法首次出自春秋《左轉》一書。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是一個強國,後來逐漸衰敗,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晉國趁機想佔領鄭國,故讓荀瑤率兵攻打鄭國。鄭軍抵擋不住晉軍的攻擊,只好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

齊國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在兩軍準備交戰的時候,一個叫荀寅的部下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

陳成子聽了大怒,罵道:"出發前國君有令,不要追趕零星的幹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就是出動一千輛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後我要報告國君。"

我們常說:一問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荀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意思是明人謀劃一件事兒,要考慮到事件的開始、發展、結果,然後再向上面報告。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瞭解的實際情況太少,怎能不碰壁呢?

"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由此,《左傳》中所說的"三不知"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是始、中、終三階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我們常說:一問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始"就是事物的起源、開端或創始階段,它包括事物發展的歷史背景和萌芽狀態的種種情況在內。

"中"就是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情形,它包括事物在不斷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間各種複雜變化過程。

"終"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是一個過程的終了,當然它同時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新過程的開始。

我們常說:一問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後來,"三不知"的意思逐漸產生延伸,用"三不知"指對內情一無所知。

其實,對於"一問三不知",有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而有的人是裝糊塗,為了明哲保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