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佤族织锦对于佤族的历史与文化极具代表性。多以黑为底色,在佤族的传承中代表了牢靠之意,就像依靠着大山、森林,是享不尽的衣食之源。近年来,随着外来的文化逐渐影响,佤族织锦也发生了变化,在保有先民的织锦技艺的同时,更多颜色、技艺及创新理念的加入,让如今的佤族织锦更被当下的人们所喜爱。翁嘎科镇英腊村的娜荣就是老技艺手工织锦市级传承人之一。

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我从小就很喜欢佤族织锦,也学了半辈子,作为织锦传承人。我希望我能把这份手艺学好,然后让它传承下去。”娜荣说。

端坐在坐织机上,娜荣娴熟的用若干细竹、木棍按规律挑起或压下经纱,挑出织孔,用梭引纬线穿过织孔,拉直,然后用穿过经线的梳板将纬线打紧,如此循环往复,一幅漂亮佤锦呈现在记者面前。

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看着手中新织出的佤锦,娜荣告诉记者,她起初参加这次培训的意图,带着不服气的心思,她想看看人人称道的佤族织锦培训教师李宪兰的织锦技艺到底怎样。通过这次培训,李宪兰的教学让她心服口服,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艺,包括在织锦中的颜色搭配、织线处理等细节的把握。

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我们这次培训主要是把技术送进村,翁嘎科镇有着很浓郁的佤锦文化氛围。这里的织锦图案很有生活气息,像木鼓、蜜蜂的养殖、牛头等等,都源于生活。希望通过培训,能更好的传承佤族的织锦文化。”佤族织锦非遗文化传承者、普洱市江三木落职业培训学校教师李宪兰说。

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里,出现了一些年轻的面孔,英腊村的叶青就是其中之一。还在读大二的叶青,很小就对佤族织锦情有独钟,总觉的妈妈手中的织锦是这世界最美的画。因为疫情延期开学,叶青跟着家人一起参加了这次佤族织锦培训。

“我就想着佤族织锦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是一种历史。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不应该让它遗失。”叶青说。

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褪去了青涩,在5天的培训中,叶青已经能够独立进行织锦,也越发的对佤族织锦技艺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大学生,她希望佤族织锦能够在自己手中得以传承下去。

“此次培训是我县依托上海对口帮扶旅游服务类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期5天的佤族织锦培训,分两期共有100名学员参加,覆盖翁嘎科镇英腊村莫美上组、英力上组、务龙片区等地。将对当地妇女佤族织锦的技能技巧、织品的改良设计等技艺提升提供帮助。”西盟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罗闵闵说。

西盟:佤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具有古老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佤族织锦,自千年走来,生生不息,佤山精神涵养不竭。而佤族织锦中所展现的可以说是阿佤人的古往今来,是祖先遗存的文化烙印,是生命相依的民谣,更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歌谣。

云南网通讯员 李毅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