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少读了那一本还真不行

4月23日,又到了今年的世界读书日。

大众日报客户端推送了一则消息《阅读,凝聚起抗疫的精神力量——2020年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文中介绍,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图书成交额比2019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文章认为,虽然生活方式日渐多元化,人们依然还保留着读书的习惯。据此前京东图书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去年52.9%用户买书数量增加,31.8%用户买书数量持平。

说到读书,话题多多。怎么看待读书,怎样读书最有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因此,古往今来,也留下许多趣事逸事、警句格言。

每个人大约或多或少留下过被家长老师督促读书的记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边念着这些火烧屁股般励志的诗句,一边摆弄着书本心不在焉神接千载。

倒是有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南风正当眠。秋多蚊虫冬又冷,一心收拾待来年”,感觉写得真好,又生动又以理服人,根本不用苦口婆心的督促早已背得滚瓜烂熟。

要说不读书的恶果,写篇作文就会立竿见影。对着一个题目,抓耳挠腮,费尽心机,把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终于被我看完了”,最终还是凑不够规定字数,你说着急不着急!

想想那些才子大家,宫沉羽振,锦心绣口,援笔立就,七步成诗,难道仅仅是才高八斗?

晋代郝隆,七月七日出门,当街解开衣服露着肚皮晒太阳。别人不解,他说,“我晒书。”郝隆才华横溢,但仕途不畅,后来在大将军桓温手下仅当了个小官,他感觉怀才不遇,辞官回家隐居。晒书之举,其实就是当众发发牢骚,也借此展示一下恃才放旷、不拘礼法的名士风度。不过,郝隆确实是一位饱学之士,史载其少时即遍览群书,远近有博学之名。晒书,得有书打底。

事实上,晒书还真是一个文化风俗,在中国流传既早且广。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已有明确记载,此后历代传承。不过,晒书的日期不太一样,有六月六的,有七月七的。

中国著名的藏书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就有晒书的传统。杨承训曾专门写过《曝书》一文,讲述杨家晒藏书的故事。每两三年必晒书一次,家人忙不过来,就邀请亲友帮忙。晒书时间,自清明节起,到立夏止。这是因为夏天阳光暴烈,容易把纸晒坏,如突遇暴风雨,还来不及收拾。而秋天阴雨天气又多,书容易受潮。杨家晒书,还有诸多细节和讲究。正因为如此严谨细致,藏书楼得以把很多珍贵古籍保存传承下来。

说到海源阁,这里还沉淀下形形色色关于书、关于读书人的故事。海源阁庋藏丰富,版本精善,对于读书人藏书人来说,能来此一睹精刻善本孤本的风采,自是一大乐事。但海源阁对藏书管理甚严,并非可以随意登楼,即使主人长时间不在家,家中仆役人等,也决不允许上楼半步。于是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扫兴而去。

其中,刘鹗与海源阁藏书擦肩而过的故事广为人知。光绪十七年冬天,《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久闻海源阁盛名,辗转冒雪来到聊城,希望一睹楼中珍藏。但是,几经周折,最终未能如愿。书没看成,刘鹗自是十分郁闷,夜宿东昌府的宾馆里,悻悻然题诗一首, “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精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琅嬛饱蠹鱼“,然后愤而离去。

从这首诗里能深切感受到刘鹗的强烈不满:你藏了这么多好书,不让我这样的读书人看,就锁在那里喂书虫子吗?他和海源阁中间到底有何波折,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大致能猜到,对一个爱书人来说,有特别想看的书,近在咫尺却看不到,可能算是最大的折磨了。

就看书的态度来说,我们还是主张多多益善,用最通俗的话讲,书多读点没啥坏处。逢到某个紧要关节,书少读了那一本还真不行。一书定终身的例子也有。宋朝时有一位叫李觏的,才华横溢,也是科场不顺。宋仁宗庆历二年,有一次无比重要的机会,他参加了才识兼茂科考试。此次考试共六个题目,其他五个题目都是顺风顺水,李觏想得很明白了,只有第四题“经正则庶民兴”,绞尽脑汁也没搜索到出处在哪。李觏怒不可遏,“吾于书无所不读,唯平生不喜《孟子》,故不之读,是必出《孟子》”,愤而掷笔走出考场。他说得一点都不错,这第四个题目就是从《孟子》中选出来的。毫无疑问,李觏这次考试结果又是凉凉了!他不喜欢《孟子》,所以不读《孟子》,所以吃了大亏。所以,读书如果不是纯为兴趣,也不能太率性了呢!

至于读书的方法,古往今来,很多名家都谈过自己的心得经验。一般来说,从态度上,求博;从方法上,求专。曾国藩读书“三字诀”就很有学习借鉴的价值。他主张“专”“恒”“耐”。对于“专”,曾国藩有一段专门论述,“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入,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读读这一段,还是深受启发。

读书如交友,多多益善,开卷有益。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