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以詩歌的名義為夢想助力

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風景,在喧囂的海島上,有這麼一個人,十五年如一日,堅持“以詩歌的名義,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用文字開闢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張開青春的翅膀,在歲月更替中逐夢前行。

用詩歌記錄青春

他,“就像在田野裡撿拾麥穗的孩子,籃筐裡裝著生鏽的鋼筆、蒙塵的稿紙,每發現一粒種子,都會興奮不已。”詩集《青春流淌在北緯18°》的作者史小兵,畢業於海南大學中文系。


春暖花開:以詩歌的名義為夢想助力

《青春流淌在北緯18°》作者史小兵

“時光,就是畢業那年放飛的風箏,那一頭還繫著自由和流逝的青春……那根始終在手中牽引的線,是我們永遠不老的心。”從畢業到參加工作, 從稚嫩的毛頭小子到穩重成熟的“大叔”,從海南大學東坡湖畔的《歌者無聲》到波光粼粼的《萬泉河水》,史小兵用一首首詩歌,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旅程,也映射了一批80後“闖海人”的成長。


春暖花開:以詩歌的名義為夢想助力

《青春流淌在北緯18°》


時光荏苒,青春就像一條河,穿越高樓林立的街角,流淌著沸騰的血液。總有一些青春歷經坎坷,到達勝利的彼岸。

“日子爬滿了海島,不停地變換著座標。”“時光,名副其實的拾荒者,撿起我們遺忘在街角的記憶碎片。而後,在生活的苦海里,把心情晾曬。”這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凝聚著史小兵筆耕不輟的勤奮和心血,部分作品被《中華詩歌讀本》、《新華詩選》等選集收錄,也有一部分作品發表在《劍南文學》、《大地詩刊》、《海南日報》等報刊雜誌。

詩歌裡的“闖海”故事

在海南,有這麼一群逐夢人,他們與改革開放之初的“十萬人才下海南”的壯舉不同,他們沒有扣人心絃又激盪人心的歷史瞬間,但他們,年輕,陽光,朝氣。他們多為80後,遠離家鄉來海南求學,畢業後留在海南尋夢、創業。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拼搏,以青春的名義堅守夢想。


春暖花開:以詩歌的名義為夢想助力

《青春流淌在北緯18°》內頁

“我們班有一大半同學都來自外省,畢業後大多數人都回老家發展了,留在海南的沒幾個人,因為喜歡海南,所以留在了海南。”2008年,史小兵還沒正式畢業就找到了一份文案策劃工作,正式加入到80後“闖海人”行列。“總有一些事,會伴著時光悄然忘記,但曾經的那份執著和堅持,會深深地刻在心裡。”在《尋著夢想的足跡》裡,史小兵這樣寫道。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海邊買一套房子,給漂泊的心一個穩定的居所,擁有“島民”編制,是當時80後“闖海人”的夢想。“我一直想成為真正的‘島民’。”那年秋天,史小兵買了一套面朝美舍河的房子,雖然遠離海岸線,但將“春暖花開”、“安居樂業”的夢想距離縮小了一步。史小兵在詩裡寫道:“陽光穿梭在秋日的深巷,錯綜的電線拽著風的方向,時間就這樣徘徊在每一條巷子,承載著那寫滿思念的磚牆,如果天空不小心落下一片清香,那是不鏽鋼窗欄上,浮動了心絃的衣裳,浸透了你的芬芳。”


春暖花開:以詩歌的名義為夢想助力

《青春流淌在北緯18°》封面

陽光照進青春

生命需要用真心去感悟,青春需要用行動去領悟,把握每一份對人生的態度,以一顆種子成長的心態面對每日嶄新的陽光。

2014年3月10日,這群80後“闖海人”中有一位叫王富強的結婚了,很多80後“闖海人”聚集在一起為之慶賀,這標誌著這群80後“闖海人”陸續成家立業了。在《幸福》一詩中,史小兵這樣寫道:“春風時常把滿盈的情感,掛滿在我的窗格,愛情散發出點點的甜蜜。歲月用繁茂的枝葉,在夢裡撐起一片蔭涼,為幸福的種子孕育希望。”

“我始終堅信:時光可以停駐,為充盈我們不曾被現實攪拌的年華。陽光可以拐彎,為照亮我們不曾被浮塵浸染的情懷。”史小兵表示。


春暖花開:以詩歌的名義為夢想助力

《青春流淌在北緯18°》部分文字

作者簡介

史小兵,海南大學2008屆中文系畢業生,海南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海南大學校友會理事。部分作品被《中華詩歌讀本》、《新華詩選》等選集收錄,作品發表在《劍南文學》、《大地詩刊》、《海南日報》等報刊雜誌。著有散文詩集《青春流淌在北緯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