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的机会到了,我却无法静下心来。

改变命运的机会到了,我却无法静下心来。

读者提问:我现在读本科,医学专业,大二,但是我睡眠经常不好,负面情绪也很多,精力远远达不到读医学要求的精力,因为医学内容庞杂,需要大量的记忆。

更重要的是,医生我很敬佩,但却是我自己排斥的专业,忙碌、面对大量的病人、上夜班等等,医学的大量记忆也是我不喜欢的。

我真正的兴趣是逻辑推理性强的数学,只是填高考志愿时,我被周围的声音左右了,把医学专业放在了第二志愿,数学是第一志愿。

我的大学是省内最好的大学,竞争力大,我的分数与数学专业擦肩而过,导致读了自己排斥的医学专业。

我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开学后参加转专业申请,要求是考高数一(医学专业没学,需自学)。

我的寒假时间被家务、母亲的叨扰和她的负面情绪、单恋的挫败感和幻想,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上学期末,我的两门专业课申请了开学后缓考,因为吃不消,学习状态不好,所以寒假至今,我学习的时间就是复习其中的一门专业课,自学了一点点高数一。

我们5月11日后开学,我非常希望开学后能够通过考试成功转专业,想问问你我怎样才能实打实地花费时间去学数学、复习上学期未考的另一门专业课呢?

改变命运的机会到了,我却无法静下心来。

将军答:

想好好复习准备考试,需要三个因素,能力X努力X心态。

能力你自己评估,既然你想试试,相信也是有这个基本能力条件的,努力这件事你有意愿,现在差的就是“心态”。

心态不好的话,能力发挥不出来,也做不到百分百努力,那怎样叫心态好呢?

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件事你的动机有多强。

心理学中有一条经典的“倒U曲线”,说的就是动机跟效率的关系,不是动机越强越好,而是要适中,动机适中的时候心态就是健康的。

怎么叫适中呢?

我的理解就是,“这个目标我很想实现,但也不是非实现不可”,你也可以理解成,“非必须”,越是觉得必须,人越容易乱了方寸。

你的提问中有一句“改变命运的机会”,我能感觉到你的动机过强,甚至把专业的影响上升到“命运”这个层面,但这不是真的哦。

学医和学数学,是两条不同的专业路径,想转换路径,转专业是方式之一。

如果行不通,还有考研深造,还有求职时的转换,甚至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转换都可以。

你现在把转专业当成唯一且最后的路径,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状态一定会受影响。

虚长你十几岁,有个体会,什么是必须的呢?只有健康的活着才是必须,其他一切都是尽力争取就好。

也给你打个预防针吧,你现在想换专业到如此迫切的程度,其实也折射了你思维方式的一个误区。

当一个人觉得一件事是“必须”的时候,是放大了这件事所能给自己带来的积极改变。

那些“改变命运”的转机即便发生,它也不能带来百分百的积极影响,你同样要面对着未知的风险和压力,以及你未曾想到的“坏处”。

把全部人生希望都寄托在转专业这件事上,就是夸大了一个因素对于生活的影响。

从现在起,建立新的自我暗示吧——“转专业是我想要的目标,我会尽力争取,但就算没实现,未来我还有机会,并且我也一样可以从现在的生活中有所收获。”

在陡峭的命运之前,我们其实都是幼稚的孩子,命运有翻云覆雨的手,用“改变命运”这样的表述,的确是言过其实了。

如果真的存在“改变命运”,也绝不是转换一个专业就实现了的。

真正的“改变命运”是——纵然目标没能实现,我也没有被击倒,我也依然能快乐,依然能过得好,没有向命运投降。#改变命运#

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正在热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