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號稱"夜開花"的外來蔬菜,在我國已有五大變種

前言

瓠瓜——號稱

 ,別名瓠子、扁蒲、葫蘆,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蔬菜,原產於印度和非洲,是我國栽培的葫蘆科蔬菜中最古老的一種。中國古時以其老熟乾燥的果殼作容器,也作藥用,《詩經》中已有記載,在我國南北方廣泛種植。因其雌雄花大都在夜間及早晚光照弱時開放,故又稱“夜開花”。我國的瓠瓜的類型和品種十分豐富,根據果實形態和大小分為五個變種。

瓠子 又稱蒲瓜,按果實長短又可分為長圓柱和短圓柱兩種類型。

瓠瓜——號稱

長頸葫蘆 果實先端呈圓球形,向上漸細,至果柄處細而長,果實嫩時可食,老熟後可作瓢用。

瓠瓜——號稱

大葫蘆 果實圓形、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20釐米左右。如溫州圓蒲、日本肉葫蘆等。


瓠瓜——號稱

細腰葫蘆 果實蒂部大,近果柄部分較小,中間縊細,呈葫蘆形,嫩時可食,老熟後可作容器。


瓠瓜——號稱

觀賞腰葫蘆 果實與細腰葫蘆相似,但果實小,果徑僅10釐米左右。可供觀賞,無食用價值。

瓠瓜——號稱

生長習性 

瓠瓜起源於熱帶,喜溫暖氣候,不耐低溫。種子發芽適溫為30℃,植株生長適溫為25~30℃。喜強光,特別是結瓜期,光照充足,有利於提高坐果率和果實發育,如遇陰雨天則易化瓜、爛瓜。生長勢強,莖葉生長量大,結果多,整個生長期需水量較大。不耐貧瘠,在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上生長良好,黏重土、低窪地種植易感病。瓠瓜莖的分枝能力強。主蔓結瓜遲,以側蔓結瓜為主。

應用價值 

以嫩果為食,富含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毒、通便益氣之功效。可炒食、煲湯、做餡,瓜肉細膩滑爽,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此外,老熟的葫蘆殼可製成酒壺、水瓢等多種器具,還可加工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外來蔬菜瓠瓜相關知識,對此廣大農民朋友有什麼看法呢?或需要補充相關知識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私聊小編,謝謝各位的閱讀,喜歡小編的文章,就給個“贊”吧!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