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借新冠肺炎卖“口罩“和”额温枪”的人,现在怎样了?

第一批借新冠肺炎卖“口罩“和”额温枪”的人,现在怎样了?

大家至今可能还印象深刻:自1月23日,国家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省市自治区启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I级响应后,短时间内,对口罩和额温枪需求量暴增,导致所有线下药店都出现了缺货情况,门口清一色挂出了“口罩无货”标牌。

谁也没想到,平时几乎无人问津的口罩和额温枪,一夜之间竟变成了“身价百倍”的抢手货,更成为了国家战略资源。不少人想买,却已经没有了渠道。

嗅觉灵敏的人,看到了其中“商机”,在口罩和额温枪上,打起了歪主意,想趁机大捞一把。

于是,这些人就在微信群、朋友圈上大肆发布“自己有可靠渠道,能买到口罩和额温枪”的信息,价格要比市场高出2-3倍。但是,即使这个价格,仍然有不少人抢购。

其实,这些人并不知道,发布信息的人,根本没有所谓的渠道与资源。他们只是借着人们的恐慌心理,实施诈骗罢了。

而他们,也成了第一批借着新冠肺炎疫情,想发口罩和额温枪不义之财的人。但是,结局多以“牢狱之灾”收场。这里,还不乏名人。

娱乐圈“小鲜肉”黄智博,就是个例子。当时黄智博在微博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呐喊加油,背地里却以出售口罩为由实施诈骗。其与一公司约定,以0.9元/个的价格,出售4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收到定金后却将对方拉黑,不能供货。

2020年2月17日,公安机关以黄智博涉嫌诈骗罪移送审查逮捕,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快速办理。

经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黄智博在疫情防控期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出售口罩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构成诈骗罪,于收案当天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20年2月25日,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依法向浦东新区法院提起公诉。

第一批借新冠肺炎卖“口罩“和”额温枪”的人,现在怎样了?

无独有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警方也破获了一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额温枪实施诈骗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出生2001年1月,没有职业。2020年2月,李某谎称自己手中有大量“额温枪”现货,通过微信群发布出售额温枪信息。

呼伦贝尔本地居民吕某通过他人得知此消息,看到了李某发布的额温枪现货视频、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图片、其本人身份证照片(实则为他人的身份证)后,坚信了李某的说法,向李某订购了5000把额温枪,并将人民币144万元转账到李某提供的深圳市一家有限公司的银行账户内。李某还通过此方式骗取了多名被害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

2月26日,呼伦贝尔检察机关依法作出对李某的批捕决定。

看到这两个案件,不能不让我们感叹:现在个别人,特别是年轻人,想钱想疯了。总想通过不劳而获的方式发大财,一劳永逸。

溯源他们的成长,不难发现,这些人从小就娇生惯养,享受着良好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他们从不知道,这样的条件,都是靠父母劳动换来的。

案件警示社会和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价值观上,不能太急功近利。否则,今天进监狱的是别人家孩子,明天进监狱的,就是自己家孩子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发生的类似案件不在少数。这启示我们,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切收入所得,都要靠自己劳动或付出换来。通过诈骗等手段得来的不义之财,终究留不住、花不了,怎么得来的,就怎么还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