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新冠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無一倖免,均面臨著較大危機,而快遞業是其中為數不多有望

轉危為機的行業。

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20年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呈, 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14.9,同比提高23.4%,行業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發展水平。


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和發展能力指數分別為238.2、269.9和184.5,同比分別提高17.7%、38.5%和15.5%,表明我國快遞行業的復工復產取得積極成效。

如何轉危為機?這是對快遞企業的挑戰。


01


疫情影響下的快遞行業


1.一季度為傳統淡季,疫情影響有限

全行業整體來看,一季度業務量佔比不足全年的20%,業務收入佔比基本在全年的20%左右,放到全年來看影響有限。

圖1 近五年一季度快遞業務收入和快遞業務量行業佔比

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2.湖北地區業務量佔比2%-3%,對全行業影響有限


湖北快遞業務收入及業務量行業佔比始終保持在2%到3%之間,疫情對湖北快遞業務的衝擊放到整個行業顯得較不明顯。

圖2 湖北快遞收入與業務量行業佔比:%

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但由於疫情影響,快遞行業主要“產糧區”(廣州、義烏、深圳、上海、杭州、蘇州、北京、東莞、揭陽、成都)的賣家以及工廠的供給同樣受到限制,也將對快遞行業造成一定影響。

3.參照03年非典,疫情將推動網購滲透率提升,快遞行業從中獲益

疫情雖然影響快遞企業短期業績,但疫情的發生提升了消費者對快遞的依賴性。有助於提升網購滲透率,快遞企業將從中受益。


預計疫情結束後,消費者的網購需求將激發快遞業務量迅速回升。

參考2003年非典時期社零增速大幅下滑背景下,網購人群大幅增加,網購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03年全國快遞包裹為1.7億個,行業業務量增速升至23%,創下1998-2006年期間的最高增速。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8.5萬億元,同比上升19.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較18年提升2.3pct。


2020年1-2月,全國社零總額同比下降20.5%(2019年同比增長8.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2019年:增長19.5%),佔社零總額的21.5%(2019年同比20.7%)。

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20年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稱,截至3月底,主要寄遞企業到崗率已達98.6%,主要寄遞企業市級以上分撥中心全部恢復正常運行,主要寄遞企業營業網點營業率達99.7%。


湖北省主要寄遞企業從業人員返崗率也已達93.07%,累計恢復營業網點11958個,復工率達

92.13%


隨著物流業的復工和時效提高,將使得線下消費到線上網購的轉化程度更大。受疫情影響,我們認為網購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圖3 線上網購社零佔比圖:%

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02


快遞企業短期盈利受衝擊


從成本端來看,新增疫情防護裝備等開支,提升快遞企業運營成本。

疫情期間,隨著生產運營的恢復,網點必須要嚴格按照防疫標準配備防護物資,進行防控操作,使快遞企業成本端有較大的增長壓力。

然而免通行費政策和油價下跌部分減輕了快遞企業的成本壓力。

根據近五年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計算出順豐、韻達、圓通、申通、中通運輸成本佔營業成本比重均值分別為15%、60%、26%、21%、36%。


一般認為通行費佔運輸費用比重為30%,該情況下,若2020年以上五家快遞企業運輸成本佔營業成本比重等於近五年均值,則扣除通行費後單票快遞成本降幅分別約4%、18%、8%、6%、11%。

自2月17日至疫情結束期間,公路免收通行費利好快遞企業,免收通行費期間因通行費下降導致單件成本平均降幅約9%,但具體業績影響取決於後續疫情防控進展。

燃油是快遞企業重要的運輸成本之一,燃油價格的變動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快遞企業的利潤水平。


我們通過機器人數靈發現了順豐控股公司毛利率和庫欣地區原油庫存具有如下傳導關係。

圖4 國內時效快遞運營和石油生產的路徑分析

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數據來源:數靈


原油庫存(庫欣地區)MA1下降超過3%的1個季度後,順豐控股毛利率MA1下降的情況有5次,概率為83.33%

受疫情影響,全球原油需求持續下降而供應過剩,導致美國原油庫存連續增長。庫欣地區原油庫存於2020年3月連續四周增長,周環比增幅最高達8.96%。


國際油價暴跌是其庫存增長的重要原因,而油價暴跌利好以燃油為主要運輸成本的快遞企業,快遞企業一季度毛利率或有上升。

圖5 2020年3月庫欣地區原油庫存變化情況:千桶、%

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數據來源:wind

今年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一定程度上利於改善快遞企業的成本壓力。


但隨著國際政治與經濟局勢越發複雜,未來燃油價格走勢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若未來燃油價格上漲,仍將給公司運輸成本控制帶來壓力。

總之,雖然疫情防控提升了快遞企業運營成本,但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期間免收通行費政策和油價下跌也一定程度減輕了快遞企業的成本壓力,改善了快遞企業盈利受衝擊的狀況。


03


關注上市快遞公司:順豐控股

受疫情影響,一方面春節假期延長,另一方面消費者減少外出,增加線上消費;而從往年運營情況來看,春節期間郵政、順豐及京東承擔了國內大部分快遞配送業務量。


總的來說,1-2月順豐業務量受益於競爭對手復工延遲及快遞業務量反季節增長。

從快遞件量上看,1-2月,韻達、圓通、申通、順豐件量同比分別-7.2、-14.2、-26.5、+65.0%,順豐直營模式逆勢獲得市場份額提升。


直營制快遞企業相比加盟制對疫情具備更強抗風險性。這主要由於直營制企業政策執行性強,能夠更加有效進行內部統一管理及政策實施。


例如防疫措施等能夠更有效執行,儘量減少疫情傳染事件。且由於直營制快遞企業員工統一由總部管理,員工穩定性強,在突發性事件下,能夠更充分保障公司正常運轉。


3月24日國常會議指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


提出對疫情期間國際貨運航線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增加貨機,發展全貨機運輸。


支持快遞企業發展空中、海外網絡;對貨運功能較強的機場,放開高峰時段對貨運航班的時刻限制;健全航空貨運標準,建立互通共享的信息平臺。


升級改造現有機場設施,完善冷鏈、快件分揀等設施,推進以貨運為主的機場建設。

總的來說,政策支持快遞企業發展空中、海外網絡,利好運營國際快遞業務的企業。

通過數靈,檢索出開展國際快遞運營業務的有以下幾家公司:

疫情之下:快遞企業能否轉危為機?

數據來源:數靈

其中,截止2019年底,順豐運營71架全貨機(其中自營全貨機58架,租賃13架),從全貨機數量來看,順豐在國內同行處領先地位(全貨機數:EMS 33架,圓通12架,東航9架,國航15架,南航14架,以上為2019H1數據)。

此外,鄂州機場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首個航空物流樞紐機場,未來將肩負起重構全球航空物流格局、打造世界供應鏈中心的歷史使命。


對於鄂州機場的主要運營方順豐而言,鄂州機場可能會優化公司網絡結構,降低綜合成本,帶來新增稀缺時刻資源,助力企業佈局全球供應鏈。

總的來說,疫情有望帶來網購活動增加,從而提振快遞行業需求,順豐作為直營制快遞企業,相比加盟制對疫情具備更強抗風險性;同時順豐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運營全貨機的快遞上市公司,政策扶持力度或許加大,值得關注。

全文總結:


1.一季度為傳統淡季,疫情影響有限

2.疫情防控、延遲復工衝擊快遞企業短期盈利,但成本端壓力有所減輕

3.網購滲透率繼續提升,快遞行業可能會從中持續獲益

4.政策利好佈局航空物流的快遞企業,順豐控股值得關注。

點擊下方藍字“瞭解更多”,查看更多案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