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1/3 缘由

看标题是不是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要讲什么。也是因为标题字数有限,没法形容的更多了。两个极端年代就是我太爷爷的暮年时段和一个朋友即将进入小学女儿的懵懂时段。

太爷爷今年84岁了,腿脚还比较好使,自己挑个担子是没问题的,没有当年挑的多了,少挑一些问题不大。老年人么,当然身体在渐渐的退化,体力跟不上那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在带太爷爷出行之前,我得先准备一个凳子,可以折起来的那种。累了可以马上坐下来休息,那是我们想到的前提。

小静静今年7岁了,下半年即将进入小学。在北京上了3年多的幼儿园了,也该升级升级了。学籍一直是困扰在北京务工人的孩子的大事,静静也难逃厄运。虽然已经习惯了北京的幼儿园模式,那也得被拽回甘肃重新来过。乘着静静回家的契机,一段旅途送给她当礼物吧。

两段人生,两段不同时代背景,两段旅行之路有幸我都参与了,要写点什么,那就写点吧!

2/3 暮年段

太爷爷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在村子里度过,听他说去过江苏一次,那是很多年前很多年前做的事了,为了一次工作的而去的,估计也很难有出去走走的时间。大细爹当然也带过他去南昌,这应该是近些年去的最远的地方了吧。人年纪越大,就越动不起了,也就更加不愿意动弹了。7点的新闻联播一直是太爷爷按时准点要看的,无数次在里面看到的城门楼那也是触不可及的景观。就是对于这个地方,太爷爷那是没有忘记的,那就是天安门。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太爷爷还小,刚刚懵懂的年纪,恰巧与现在静静的年龄相仿。他也是经历过对抗小日本的年代,只是依稀记得一些陈年旧事。毛主席那声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伟大宣言传到我们这个山村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当然这么神圣的画面也是后来从电视上看到的。与天安门前的锣鼓宣扬相比,山村里可就没有那么热闹了,一切照旧,但天安门这个地方似乎在太爷爷心里留下了一个位置,也因为毛主席这个伟人。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更多人就只是在电视上见到过红砖青瓦的楼阁,并没有见到它真实的模样就“去”了。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刚来北京那年,我也是首先去了天安门,这是一个情结吧,每个中国人的情结。就好像藏人去拉萨必定要去转转布达拉宫一样,亘古不变的真理。回到家里的时候,太爷爷首先聊起来的就是问我去没去过天安门,我回答当然是去过了。然后明显的感觉到太爷爷脸上的皱纹舒展,好像是替他去了一样,而后又拿出一些毛主席语录及著作出来给我看看,那是他一直珍藏的宝贝。再次感觉到他对于天安门的向往,那是从小就种下的吧,当时就心生一念,这件事得完成了。

回到年初,和堂妹聊天中得知她也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立刻定下来就在今年暑假,刚好身为老师的她又有放假的时间,一拍即合。

说时快,时间也过真快,转眼就暑假了。高铁票走起,这也是我觉得可行的保证。现在不像以前了得坐上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北京来,太爷爷的身体也受不啊。早上出发到武汉转北京来能赶上晚饭,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实现了,一念也就实现了。

北京毕竟还是比家里干燥,我担心太爷爷会不习惯这里的空气,所以把“感觉么样”时常挂在嘴边,太爷爷都会回答“没司”,脸上挂着的笑容,也让我放松了不少,身体不适应该是我最担心的事情了,现在看来应该问题不大。

休整一天,第一站我们去了圆明园,许多年我也没有去过了,回头想了想也就去过一次。这次可比上次人多多了,暑假的缘故吧。自南门进往里面走到最里面的墙,看了一眼书本上的圆明园遗址也就出来了。太爷爷一路也是走着去的,我身上备着的马札可帮了大忙了,保证随时能坐,这也是能走下来的保障。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第二站我们去了天安门,这是必须要去的。赶上了暑假,赶上了人流,本想起个大早能看看毛主席纪念馆,但是几百米的队伍直接让我们望而却步,还是把精力放在故宫吧,毕竟我也是第一次买票进去,毕竟听说故宫还是很大的。

好不容易才挤进天安门广场,平常需要个十多分钟,这一趟我们硬是走了一个半小时,五十多米的人挤人在一条线上依次放行,估计也是因为广场人满为患导致的限流政策。太爷爷矮小的身材站在人堆里都不容易找到,我问他要不要坐一下,他回答不用。看来我还是过于低估他身体了,这不是很好嘛,应该出来走走,顾虑太多,行动就被阻碍了。在天安门广场上拍了一张打卡的照片,也算是对于这趟行程的一个见证。

我问太爷爷站在这里看天安门是不是和电视里的不一样,他回答当然了,可能是因为有一些喘气,他并没有过多的回答一两句。我放下凳子,就在栏杆边上,离天安门比较近的地方,又能看到站在国旗下面的士兵。递给太爷爷另外一瓶水,已经是今天的第二瓶了。

休息片刻,待我们走进故宫里面的时候发现真的很大,一天一趟几乎很难走的玩了。我们保持着一小时一休息的策略花了整整一下午从南门走到北门,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一个外国的橡皮圈大叔朝太爷爷竖起了大拇指,意思是很棒的意思,给太爷爷鼓励吧,毕竟视线只内他应该是这里最年长的一位了。靠着墙根我咪了一会儿,似乎咪着了。经过三个小时的踱步,我们已经没有力气再往回走一趟了。但是鸟巢也还是要去的,明天他们就要回去了,票已经定好,能多看一个是一个。

回家后,太爷爷并没有身体不适,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吧,也是给这趟可能的旅程挂上了一道强心符。83岁也可以出来走走,完成一道心愿。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3/3 童心段

静静虽然跑了不少地方,但大多数都是迫于父母的迁徙跟着迁移。我问过她你去过最远的地方在哪里,他脱口而出的地方是兰州,那可能是她心里最远的地方了吧。我又接着说,西宁听过没有,她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出门的火车上她异常的兴奋,我都睡过一觉了也不见她困的模样,进入小学之前的一次远行希望她能用心的感受。后来与朋友聊天中聊到她这么大出来玩会记得路途发生的事么,我想了一下,她快 7岁了,是一个刚刚记事的年纪。刚刚记事的事并不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而是来自远方曾经未知世界的印象,那将会对他对于身边事有一个不一样的理解吧,从远方的角度去理解,这是别的孩子可能没有的。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讲一些小片段,一天我们在一个桥下住了下来,车子刚刚停下来她就开始去找柴火了,并且对我说满地都是柴火。这是在前两天教给她的野外捡柴火技能,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在脑子里的,不用我再去教她了,自己弓着腰就去捡了,并且知道哪些好烧,哪些不好烧。

“这是我第一次睡帐篷诶。”反反复复的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帐篷搭了起来,她兴奋的脱光了衣服就钻了进去,被我们劈头盖脸的给骂了一顿,乖乖的穿上了衣服。我们强调这不是家里,晚上的温差还是很大的。接下她就没有犯同样的毛病,并且自己学会了什么时候该去刷牙,什么时候要洗脸了,泡脚是很有必要的。偶尔给我们帮一下倒忙,那也是很有必要的犯错,嘴上我们严厉批评,但也要再三忍耐着了。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我们看到了牦牛,看到了羊,看到了经幡,看到了隆达,并一一进行了解答,玛尼堆也一起来了一个,虽然你现在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没事,记得做了这件事就好。我是希望这些留在她脑海里,在以后上学的过程中看到了书本上的图片能记起来曾经的遇见,能讲出一点点感知,并像同学述说一些恍惚的记忆。如果能比那些都没有见过的老师还能有深刻的理解,那就没有白走。其实人生并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两段旅程我是缺席了小时候的那段,在上大学之前我都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个市,强烈的挤压与向往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让我有动力去更远的地方走走的原因。高中那会儿我对什么数理化,语数外兴趣根本就没有多大,我那可怜的地理被划没了,出来的行走的那些片段记忆就只能调动起为数不多的课本图片才能想的起来。我想看看它们,看看现实与书本上的有什么不一样,了解一下书本上究竟骗了我们多少年。

既然缺席了年少的旅行,我想再也不能缺席年终的旅行了,我们要走下去的。。。。。。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两个极端年段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