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請慢一點進教室

由於本校的作息排得非常緊,中午11:15吃飯,12:00則開始自修,教師開始進教室。刨除吃飯的一刻鐘,那麼學生休息時間則為30分鐘,如果老師是非常“敬業”的類型,則11:30分左右就進了教室“教育”我們的學生了!

然而心理學、生物學表明一個人吃完飯之後,胃部需要大量的血液來消化、吸收剛吃過的食物,但是人的血液量是有限的,大量的血液參與胃部消化,大腦就會缺少血液供應,而處在被抑制的狀態下。大部分人在吃完中午飯之後,都會想睡覺、犯迷糊,就是這個道理。另外,一個人剛剛吃完飯接著坐在那兒學習,暫且不說學習效率,對身體也不利。長此以往,壓迫正在處於消化狀態下的胃部,極有可能形成胃部的積澱而導致胃下垂。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科學依據的。大腦的活動需要氧氣,而氧氣源於新鮮的空氣。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運作需要很多氧氣的補充,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下一步驟學習。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它說教師關心學生,首要關心的應該是孩子們的健康,而不是學習。是啊,每一位教師都是或者未來將是孩子的家長,孩子的什麼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當然是孩子的健康和快樂,而健康是所有一切的大前提,不是嗎?沒有了健康還何談快樂與學習,更不必說會成為國家棟梁之材了。

在這裡我想呼籲:老師,請您慢一點進教室。

老師們,請慢一點進教室

除了從學生角度來講應該如此之外,我也是想從老師的角度談一談。如今鋪天蓋地的宣傳都是如何如何關心我們的孩子,教育我們的孩子,保護我們孩子的報道、信息。而從人文關懷、職業關懷兩方面來講,對於我們教師的關懷是不是顯得“羞澀”了一點。現今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讓很多教師都驚現了“教師臉”,一種亞健康的狀態,而這個不是與我們教師的“敬業”有關嗎?所以老師們,請慢點進教室,給孩子們點“放縱”的時間和機會,給自己點思考的空間,給自己點保養身體的空閒,健康地面對學生,面對未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