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第二讲 银元的几种历史鉴定的方法

我国从清代光绪十六年(公元 1890 年)正式开始制造银元,随后在市面上广泛流通。

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因此,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 通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也广受老百姓喜爱。真银元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 细腻丰富,轻轻敲击时有余音产生。而伪品不论造假者制币技术多么高明,制作过程多么细 致,也不可能达到真品那样图文流畅,字体优美。其实伪品存在众多缺陷,只要我们掌握一 定的鉴定方法并加以细心对比总结,银元的真伪还是可以辨别的。

一、观色泽

拿到一枚银元,首先要对它的色泽进行观察。一般真银元的含银量都在 88%以上,其色 泽润白柔和,擦去表面污垢后,有很强的光泽。而对于成色较低的假银元来说,其色泽暗淡 无光,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或发红或发黄等。

二、称重量

白银的比重为 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一 次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或民期间袁世凯像、孙中山开纪念币等,一般重量都在 25.5 克 至 27 克之间,一两银元的重量为 36.31 克左右,真银元的误差不会超过 0.4 克。而假银元都掺 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元比真银元 轻 2 克至 5 克。 真币一般足重,壹圆银元的重量平均为 26.5 克,经过流通损耗也应该不低于 25 克。而 假银元一般不足重,或是加大加厚导致超重。(甘肃版袁大头和四川银币等地方私铸币除外)

三、听音韵

这是鉴定银元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我们要熟悉真银元的声音。其方法为用拇指和食指 两指甲尖对卡银元中心,用中指拖住银元中部,再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凡是真银元,敲击后 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通透悠长,给人沉稳之感。而假银元此时发出的声音尖锐短促,有些 还刺耳,非常的不自然。对于一些挖补的银元来说,其声音会变得低哑。听银元的敲击声可 进行初步鉴定,再结合其他因素进一步鉴定。

四、看外形

银元的一些硬件标准达标了,有了一眼真的感觉后,就要对银元做进一步的鉴定了。而在我看来,看银元的外形就至关重要了。

(一)看图文

真银元都是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机械,有的甚至是采用压力达上千吨的机器压制而成, 而假银元钢模制作质量较差,压力又不足,所以真银元文字流畅,图案清晰,深浅适度,立 体感强,假币则不然。

(二)看包浆

我国是从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广泛使用银元,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当中,银元 表面会相应产生各式各样的状态,而这层表面的状态就是包浆。银元的包浆实质上是银元表 面自然氧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光泽与机理效果。银元表面长时间与大气、水分等物质相互作用, 与织物、皮肤等物质相互摩擦,其表面所产生的光泽与机理效果润泽、自然,体现银元的质 感之美。包浆又分为传世包浆和生坑包浆。传世银元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其颜色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栗壳色等;生坑包浆主要是其埋藏于地下而形成的,主要有铜绿色、铁红色、铅黑色等。而伪品的包浆是故意做旧的,比较肤浅且火气重。银元岁月悠久,大部分表面有 流通痕迹,磕碰在所难免,有很多细小的伤痕,尤其是边缘磨损痕迹明显。还有一种因保存条件好,在保存时银元品相就很好的银元会留有银元出厂时的原始光泽,称为“原光”,其中保存时密封性高的原光通常为乳白色的粉状光泽,保存时略透气的原光则是金色光泽。

(三)验边齿,是最关键的方法

验边齿是鉴定银元的重中之重。假银元做得再好,其边齿始终过不了关。银元的边齿也 可谓种类繁多,有直齿、橄榄齿、宣三齿等等,虽种类繁多,但凡是真银元,它都是经过高 压处理,其边齿一定密度很高,细致匀称,规整划一,齿壁坚挺。而伪品的边齿则很粗糙, 参差不齐,齿壁无力,有的还有局部修挫的痕迹等。

五、测密度

首先测试一下银元的重量,如 26.7g,然后准备一个瓶子放在电子秤上,去皮重,将钱币用 镊子夹住,浸没在水中,水排开的体积为 2.6,那么密度=重量/体积,再去对比是否达到 10.5 就可以知道是不是真银。例如:白铜的密度:8.9,白银的密度:10.5,黄金的密度:19.3, 铁的密度:7.9

银元作伪大体有翻砂、挖填改刻等手段。在这里,与大家着重谈谈改刻品。所谓改刻品,就是把普通的真银元改成珍稀的银元,它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改刻的手段主要有挖补、镶接、拼凑等方法。举个例子,钱面有“本省”二字的湖北省光绪元宝存世量稀少,藏家要想获得,必须花大价钱。伪造者就利用普通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来进行改刻,刮去背面的长花星,并在此位置镶嵌上用银片制成的“本省”二字,这样普通银元摇身一变,就成了珍稀银元。但是,遇到这种银元,其实只要用高倍数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尤其是看“本省”二字及周围,还是可以发现镶嵌上去的痕迹。此外还要提醒广大的收藏爱好者,银元的收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挑选银元时一定不能过分的追求品相,毕竟已有百八十年的历史了,或多或少都有些磨损(“原光”币另当别论),当你拿到一枚完美品相的银元时,就要注意了,这也许就是一个陷阱,一定要仔细斟酌。从前,我就因太过追求银元的品相而吃过亏,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

鉴定银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实物,真币要看,假币也要看,还要熟记真银元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接触后,还要对银元的版别进行了解。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和亲身实践一定可以做到去伪存真,让假币真正远离市场,从而推动钱币收藏的蓬勃发展。

顺便提一下“翻砂浇铸法”:有朋友说,翻砂银元不就是假币吗?对。

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开启中国“机铸”银圆之门,由于采用机器冲压法铸造,因此造出的银圆、铜圆字体清晰,地章平滑,图案精美。随后彻底取代了中国传统的翻砂铸币工艺。

翻砂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成为银币造假的重要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翻砂币都不能流通。(真银老私和非银或低银老假还是有区别的)。

在偏远地方,当时,这些地方还没有银圆兑换的银庄,为了把不便流通的生银、元宝、银锭等制造成银币,就出现了银匠采用传统的翻砂铸币工艺铸造的银圆,换取一些利益,根据记载,城市兑换 120 枚银圆,需 1 枚银圆的加工费;翻砂浇铸法铸造的银圆其特点是:边齿处存留的“浇注口”,币面存在砂眼和流银线,边齿后加工。翻砂浇铸法在解放后就基本绝迹,现在造假都不采用该方法,这种工艺成本高,不便大加工。

翻砂浇铸法

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翻砂银元

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银元辩伪和鉴定(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