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和娃聊天

我一直宣揚的育兒觀念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其實現在的父母很多也是按照這樣去努力的。但是很多事情說個概念太容易了,可真正執行起來確實困難重重。就如同我們每次設計一個東西總覺得簡單,幾天就能完成,可是真正實施起來往往是計劃的三倍時間還不止。所以任何不給出可執行方案的口號都是耍流氓!那麼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哪些地方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更好的和你溝通,願意和你成為朋友。

傾聽


我聽過不少心理學的課程,不少老師都提到傾聽的重要性。而作為父母最難的就是安靜的認真的聽。這一點我也要反省。有時候自己在工作或者看手機的時候,兒子說話聲音非常大,我甚至都會覺得是聒噪。其實這是我沒有認真傾聽他給我的反饋。他不知道用何種辦法來吸引我的注意力。我現在也在慢慢改正。比如大家可以在孩子說話的時候放下手中的事情,盯著他的眼鏡,不論他說什麼,都認真的傾聽。眼神的交流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也充滿了安全感。如果你正在工作實在沒辦法,可以嘗試告訴孩子,我正在忙,多久之後來找你可以嗎?然後忙完之後一定要和孩子說讓他把他想告訴你的事情說完。

幫助他訴說


傾聽的時候,孩子很可能由於年齡的原因,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無法很清楚的表達。比如我的兒子有時候想說自己很厲害,就說我可以打敗九十一千二百個妖怪。這種語言就說明他還不是很理解數字的組合和大小,他把自己知道的大數字都表達了出來。我就會給他趁機多教一些數字的知識。作為家長,無時無刻的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成長可以事半功倍。

認真溝通


作為父母,我深刻的理解有時候如同對牛彈琴的無奈。甚至覺得孩子不聽自己的。我也在不斷反思,我覺得是不是很多時候給他的交流不夠他的理解範圍。之前兒子借了一本繪本,《媽媽你知道嗎》裡面從孩子的口吻表達了媽媽不知道的孩子的想法。比如媽媽說下雨了很討厭,孩子說媽媽你知道嗎幼兒園的動物一定可開心了。

手把手教你和娃聊天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大人的思維,所以先嚐試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也許很多你就明白了。當你覺得要遲到了怎麼還不出門,孩子也許覺得我還想和家裡的小火車多待一會呢。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需要認真的告訴孩子遲到的後果,可以給他另一種選擇,比如把火車帶上,早點接他回家來玩。當我們給他說不了之後,馬上補充一個新的選擇,讓他覺得他沒有被直接拒絕,往往可以更好的溝通。

鼓勵孩子提出解決方案


最後,在交流的過程中,當你表達出自己的無奈,可以鼓勵孩子給出解決辦法。比如我教孩子認字母,他不想學。我就會說媽媽不認識這個怎麼辦,孩子這個時候英雄主義就會讓他去先找爸爸學會然後教我。再比如我們想去公園,他想去遊樂場,我會問他怎麼辦,他就說今天去遊樂場,明天去公園。無論他的解決辦法是否可行,但是他能把別人的需求考慮進來,努力想辦法解決可以更好的鍛鍊自己以後對問題的處理辦法。


手把手教你和娃聊天

說話是一門學問,成年人的我尚且在努力,更何況孩子呢?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學會好好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