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考源

这几天,因为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的物资的包装箱写了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热议。有人就此说国内的媒体就会喊口号,丢失风雅。中国的风雅在日本得以保留下来。今天又有网民,就是在日本的华侨出来揭开谜底,原来这些风雅绝大多数都是他们想出来。这多少让舆论的喧嚣慢慢散去了。本人好奇,昨天整理了一篇《诗经.秦风.无衣》,今天又信手归拢下一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本人虽然喜欢古典文学,但是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出处却一无所知。读网友的帖子,知道其与当年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有关。自己有一好友,在国内研究遣唐使小有名气,于是向他请教。他给我传过一篇短文。内容如下:伟大的中国唐代文化使者——鉴真和尚一千二百年前,鉴真和尚在决定东渡日本的时候,说了四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日本的长屋王子赠送给中国僧人一千件袈裟,上面用金线也绣着鉴真和尚的这四句话。据历史记载,从公元743年第一次开始东渡起,鉴真和尚一次次地准备了食粮、药品、香料和经疏、佛像、佛具等,而且,为了成就修寺盖庙这样的功德事,他征集了一批精于绘画、雕刻、建筑、医药的工匠。历经五次东渡与失败,付出了三十六人宝贵生命的代价,特别是第五次渡海失败后,鉴真不但失去了荣睿和爱徒祥彦,连他自己也双目失明了,可是坚强的信念使他初衷不变,终于在公元753年成功地到达了日本萨摩的秋妻屋浦,实现了他十二年来的夙愿。鉴真和尚不惜自己的生命,六次漂洋渡海,甚至为此而双目失明,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让他历经十二年,并最终到达日本,完成了他的胜业,成为一千二百年来日本人民所深深敬重的中国人。以鉴真高僧为首的僧团日本人民带去了八世纪时中国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创建了以唐律招提为中心的文化宝库。他和他的弟子们为此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法雨”之中,不但给日本人民带去了佛法和律学,还有中国唐代的文学、艺术、医药、建筑、雕塑等等,使得这些中国文化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上有了共同交流和相互了解的基础,赢得了日本人民世世代代的敬仰。至今被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人民友好的人们所深深地赞叹!日本奈良时代有名的文人淡海三船在第一次谒见鉴真大和尚以后,写过一首五言汉诗。诗中颂道:“摩腾游汉阙,僧会入吴宫,岂若真和尚,含章渡海东。”到江户时代,著名诗人松尾芭蕉曾无限深情地叹惜,写出有名的诗句:“用嫩叶上的露水擦亮大和尚失明的双目吧”!由鉴真高僧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如今仍然掩映在日本奈良茂密的树林之下,距今已有1250年的历史。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金堂,因矗立千年不倒而成为日本的国宝。现在这著名的唐招提寺刚刚经历了一场大修,它的每一片瓦,每一根木材都被拆下来,经过修复后再重新组装了起来,这个过程从1999年起花了整整十年时间。金堂经过精心的修复已经重新屹立起来了,但你不能说它是焕然一新。它既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中国风格的,也是日本特色的。人们之所以尽心地修复金堂,其实就是后人对鉴真大师一种高度评价。鉴真曾经深深地影响过日本,他东渡时带去的一切一切均被日本精心的保护,有些永远地留在记忆里,有些却刻在了他们的心中。这是因为历代的人们在大修时,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它取而代之,人们想的总是如何传承。恰恰是对优秀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有了跨越时代的生命力。鉴真大和尚,这位从扬州走出去的中国唐朝民间文化使者,并没有在地方志上留下姓名,在国内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和遗物。但是,他忠于自己的信仰,并坚韧不拔地为之献身,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文化交流而奋斗不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让我们足以自豪的一页。文友告诉我,这也是他找的资料,并非自己的作品。他给我提供的资料更便于我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诗作者是日本的“长屋王”,《全唐诗》的注释是“长屋,日本相国也”,其人乃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第一子,生卒年为公元684年-729年,是当时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长屋王曾制造一批袈裟赠送给中国高僧,且在袈裟之上绣有此诗,其时大约为唐玄宗执政初期。诗的全文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诗的大意是“我们虽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作为佛家弟子,应该以善意回应善意”此诗在历史上的最大影响,让唐朝高僧鉴真对日本产生了极为友好的观感。公元742年,来唐的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在扬州拜谒鉴真,请求鉴真向日本派遣戒行优秀的子弟,鉴真回复道:“昔闻南岳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这段记载,见于日本僧人元开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长屋王施赠袈裟的善意,无疑强化了鉴真接受邀请、东渡日本的决心。他询问弟子中有无人愿意响应此番“远请”前往日本传法,众弟子皆沉默无语——在当时的唐人眼中,日本乃是地处僻远、野蛮不化之地,按弟子祥彦的说法,“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渡海的风险太高,投胎为人不易,投胎在中国为人更不易,故“众僧咸默无对”。见此情状,鉴真转而对荣叡、普照二人回复道:“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荣叡、普照邀请鉴真东渡,执行的是日本政府交代的使命。自公元733年来到唐朝,二人即在洛阳、长安等地四处探访、邀请高僧,始终没有成果,直到遇上鉴真。此次帮助中国抗击疫情,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的物资的包装箱写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表达我们不见彼此,但我们心意相通。真的让中国人心里暖暖的。再次我们也送给日本朋友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