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效應”是怎麼加速亞馬遜商業帝國“三駕馬車”業務發展

截止2020年04月18日,世界萬億美元排名前三科技公司分別為:微軟、蘋果、亞馬遜;市值分別為:1.36萬億美元、1.24萬億美元、1.18萬億美元。由於疫情在美國爆發,導致人們都宅在家中,線下門店關閉、暫停營業或減少營業時間,線上交易訂單量急劇上升,這也因為亞馬遜近期招聘約17.5萬名員工,亞馬遜目前佔據美國在線銷售的34%,到2021年將增長到50%。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亞馬遜2019年營收規模2805億美元(人民幣約2萬億元)。

“飛輪效應”是怎麼加速亞馬遜商業帝國“三駕馬車”業務發展

我們來一起看看亞馬遜的三項支柱業務,也即是“三駕馬車”:1、Prime業務——即亞馬遜會員服務;2、Marketplace業務——即亞馬遜第三方賣家平臺;3、AWS——即亞馬遜雲服務。

先看Prime業務,即亞馬遜會員服務,會員需繳納年費99美金,可以獲得會員相關的會員超值服務,如:

1、免除快遞費。部分商品可免費當日送達,甚至還可以2小時送達;

2、Prime會員專享特價商品;

3、打包整合亞馬遜平臺的業務內容如視頻、音樂,為付費會員提供在線免費觀看和收聽;

4、免費閱讀亞馬遜平臺上提供的部分書籍、雜誌等;

5、還有其他平臺提供的超值服務,比如遊戲等。

“飛輪效應”是怎麼加速亞馬遜商業帝國“三駕馬車”業務發展

目前國內也有類似的電商平臺如京東PLUS付費會員、198元人民幣/年;天貓VIP年度付費會員,888元人民幣/年,唯品會超級VIP付費會員、199元人民幣/年等,其實他們之間的基本業務邏輯是一致的。

2018年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在致股東信中,首次揭開了面紗:Prime全球會員已突破1億。這是亞馬遜首次公佈Prime會員的訂閱用戶數。 據有關數據統計,Prime會員每年的花費是非會員的兩倍之多。據公開數據顯示,Prime用戶一年在亞馬遜的消費是1400美元,高於非Prime用戶的1000美元。亞馬遜Prime用戶會續費率已達76%;亞馬遜Prime的留存率達到93%。後續這個比例將增加到98%。超過一半的美國家庭訂閱了亞馬遜Prime,這一數字將繼續增長,達到美國所有家庭的56.9%。亞馬遜Prime會員的購買頻率近18%的人每週都會在線購買產品,14%的人每月網購一次產品,9%的人每天都網購。

再看Marketplace即第三方賣家平臺,該平臺上除了亞馬遜自營商品外,還已入駐著超過600萬家的賣家,且每天有3000個新賣家加入到亞馬遜平臺中售賣產品。第三方賣家平臺每年貢獻的銷售額佔到總銷售額的40%,且預計在2020年將超過總銷售額的一半。目前亞馬遜已經在全球設立了14個站點,其中賣家站點11個,包括駐印度站點、駐英國站點、駐中國站點等。

“飛輪效應”是怎麼加速亞馬遜商業帝國“三駕馬車”業務發展

最後是AWS即亞馬遜雲服務,它是除電商業務以外,長時間在雲服務領域獨領風騷。亞馬遜AWS服務使之成為全球最具投資價值的企業,堪稱商業奇蹟。整體而言,亞馬遜稱霸全球雲服務市場,且雲服務不斷擴展延伸,面對萬物互聯大趨勢、大背景下,早在2015年就發佈了AWS IoT物聯網服務,提供了全系列的物聯網服務,還有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其人工智能依據Gartner發佈的雲AI開發服務魔力象限顯示,AWS、微軟、谷歌、IBM位列領導者象限的廠商,而AWS排名第一。

AWS是2005年成立的,每年可為亞馬遜貢獻120億美元的收入,主要為企業提供企業級的雲服務,包括硬件存儲服務、網絡服務、軟件服務等。入駐阿里雲的企業可以不用自建機房、也不用自己維護軟硬件,可以把企業的整套IT系統建立在亞馬遜的雲服務體系上。亞馬遜雲服務的特點是是價格便宜,穩定性高、按需計費、維護簡單。目前包括通用電氣、西門子、Netflix等世界上一流的企業都已經入駐了AWS。亞馬遜的AWS服務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響力最大的雲服務提供商。目前國內的阿里雲服務平臺與其類似。

而傑夫·貝佐斯是怎麼利用“飛輪效應”構建以上三駕業務馬車的呢?首先我要知道什麼是“飛輪效應”,即是企業的每個業務模塊之間,有機的相互推動,每個板塊業務就是飛輪中的每個齒輪,咬合著互相帶動。當齒輪剛開始轉動從靜止到轉動時,需要投入較大的力氣,但是隨之齒輪轉動起來,齒輪就相互推動,越轉越快。那亞馬遜的業務齒輪轉動的業務邏輯是什麼呢?

第一、Prime付費會員,利用支付年費來提供會員的忠誠度,讓會員在購買頻次及消費總金額上,穩定不斷提升。若為Prime付費會員提供的折扣、優惠、免費服務等越來多樣化,則,Prime會員的付費比例就不斷提升。因為確實為會員提供了價值、也能享受到一年的服務價值。

第二、引入了Marketplace第三方售賣平臺,表面看,是不是感覺是“引狼入室”呢,讓自營商品與第三個商品在平臺上產生了競爭,也讓消費者有挑選的不同渠道來源。變相來看,若第三方平臺入駐後,平臺上的商品的種類更加豐富了,消費者挑選的選擇性就更大了,這樣也就激發了Prime會員感覺更加超值,購買服務的用戶也增多了。

第三、隨著當亞馬遜平臺的會員越來越多了,則就有更多的第三方商家,願意主動入駐亞馬遜第三方售賣平臺開店,因為人流多了、交易量、收入總額就將增大。

第四、當亞馬遜平臺的用戶達到一定的量級,銷量越來越大時,亞馬遜就可以對上游供貨商有了更大的議價能力,這樣亞馬遜就可以拿到更加便宜的進貨單價,讓部分利潤可以反哺會員,讓會員真實感到價格便宜,得到實惠,這樣就產生了更多的會員被亞馬遜吸引,註冊成為會員,併購買Prime付費會員資格。

第五、若亞馬遜平臺自營商品的價格隨著會員的增加,商品價格越來越便宜,則第三方賣家的同類商品不可能賣得比亞馬遜更貴的,這則要求第三方賣家要控制成本,或者避開亞馬遜自營商品,進行差異化售賣。

第六、亞馬遜還為第三方賣家退出了FBA服務(Fullfillment By Amazon),即是第三方賣家可以將商品寄存在亞馬遜的物流中心。當有會員下單成功後,整個取貨及配送全部由亞馬遜代為完成,當然,第三方賣家是需要為此而付費的。亞馬遜這樣通過建立分佈全球的物流體系,讓自建的物流體系與第三方賣家一起共享,提供亞馬遜的整體物流服務水平、讓會員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也讓第三方賣家幫助分擔全球物流體系建立的成本、產生了收益。

最後、當第三方商家或第三方企業,沒有能力或精力來建設IT運行的基礎設施來運行企業內部的軟件系統的情況下,亞馬遜為其提供給AWS來滿足需要。本來亞馬遜本身需要需要一個龐大的IT基礎設施來運行企業內部的龐大系統,何不將IT基礎設施作為服務,對第三方開放呢,讓第三方企業能力聚焦核心的業務之上,這塊也能夠產生收益,減輕自建龐大系統的成本開支。由於讓第三方賣家也入駐AWS,則另一方面,入駐平臺的第三方賣家就更加與亞馬遜捆綁在一起,很難捨棄亞馬遜。

“飛輪效應”是怎麼加速亞馬遜商業帝國“三駕馬車”業務發展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來看Prime業務、Marketplace業務、AWS服務也就成就亞馬遜商業帝國的商業秘密:飛輪效應。簡單來說、它是基於以下商業邏輯:商品越多、客戶選擇越多;客戶選擇越多,購買Prime付費會員也就越多;購買會員服務越多,消費的頻次及消費總額就越多;消費的頻次及消費總額就越,亞馬遜就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亞馬遜就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則 商品越便宜,客戶獲得實惠也就越多;.............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無形的飛輪,飛輪旋轉越快、亞馬遜發展速度就越快,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