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在位仅仅27天,为何就草草下台了?

刘贺在位仅仅27天,就被罗列了无数罪状,最后定性为“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而后被权臣霍光赶下台。那么刘贺究竟是不是荒淫迷惑的人呢,在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做了哪些天怒人怨的事情,从而使刚开始扶持自己上位的霍光,转变态度,做出废黜皇帝的大逆之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刘贺这一跌宕起伏的人生。

先来说一说刘贺是何许人也。刘贺的出身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如果没有卷入帝位的话,可以做一个安乐的王爷,荣华富贵一生。刘贺的父亲是昌邑哀王刘髆,刘髆也许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刘髆的母亲就很熟悉了,就是深受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有一首诗专门用来描述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正所谓爱屋及乌,汉武帝十分宠爱刘髆,可惜的是刘髆年少寿短,不到20岁就早早去世了,那时的刘贺年仅五岁,就这样年幼的刘贺承袭了昌邑王的封号。

刘贺在位仅仅27天,为何就草草下台了?

刘贺一出生便是锦衣玉食,有着一群女人们对他的宠溺,没有父亲的严加管教。年少的刘贺是个典型的玩乐之人,跑马打猎、没事的时候喝喝酒、欣赏歌舞,典型的阔公子生活。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结局。可惜的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把他推上了帝位,又很快的让他下了台,最后连王位也没有保住。那么刘贺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

元平元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去世。由于汉昭帝没有后代,使得皇位一下子空缺起来。权臣霍光,在一一对比下,最终选择了昌邑王刘贺。其实当初选择皇位继承人的过程中,大臣推荐广陵王刘胥,而广陵王刘胥也是汉昭帝死后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霍光却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使之落选。

霍光最后选择刘贺继承皇权,一则,刘贺是汉武帝的亲孙子,宠妃李夫人所生儿子的血脉。二则,刘贺当时的年纪还很小,加之没有强大的外戚集团,对于掌权的霍光没有威胁。三则,从《汉书》记述的一系列行为举止来看,刘贺的神志肯定不够十分健全,当时人张敞称之为“清狂不惠”,曹魏时人苏林以为所谓“清狂”也就是“白痴”的另一种说法。霍光希望刘贺像汉昭帝刘弗陵一样,听从自己的意见,用他的人,从而继续他的辉煌。

刘贺在位仅仅27天,为何就草草下台了?

霍光最后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只知吃喝玩乐的王爷,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好控制。刘贺一进长安城来,就带了自己的一批手下,并且把他们安插在皇宫内外,从而把霍光的人排除了不少。尤其是刘贺已经着手调整宫廷禁卫兵马,诏命“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即掌管太后寝宫长乐宫的戍卫,这是控制上官太后言行举止乃至生命安危的紧要职位,霍光对此当然已经忍无可忍,废黜其位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刘贺身边的近臣,当时就有人清楚地认识到局势的凶险与急迫。昌邑国的郎中令龚遂曾利用为刘贺解梦的机会,劝谏刘贺审时度势,知所退避。可惜的是刘贺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一意孤行,图谋清除霍光。尽管刘贺及其手下暗地里开始筹措夺回被霍光掌管的汉家江山,但是霍光已经严密控制朝廷多年,宫禁内外,都有他的耳目,消息肯定会泄露出去。最后被霍光先下手为强,联合皇太后以其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跟随在刘贺身边的旧臣二百余人,以“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的罪名,悉数诛杀。

也许关于史书上描述刘贺的情形不尽真实,只是当时当权者为了罢黜他,而找的理由。随着海昏侯墓的出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刘贺。他的陪葬品有金饼、马蹄金、麒趾金,多达四百多件,大量的西周青铜器物,漆器物,编钟等各种乐器……万余件的出土物,以及诗经里的文字。也许刘贺是一个爱好颇多,潇洒儒雅,率真的性情中人。

是非成败转头空,朝代的更替,历史的真相,大多都淹没在浩渺的时间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