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隨著居民人生財富的不斷累積,居住改善、品質升級成為必然,尤其是在已進入存量房時代的一線城市,置換已成為“新剛需”。

作為接納剛需客戶,啟動改善需求的“接力”角色,置換客在上海市二手房流通中的重要度逐年提升,成為二手房市場承上啟下的流通主角。

二手房客戶中六成需置換

假定人生中的首次購房發生在30歲以前。貝殼研究院從上海鏈家2018年成交客戶中抽取此類樣本,得到首套房的三個基本關鍵詞:外環外、50~60㎡、20年左右房齡。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根據貝殼網掛牌數據,這樣一套房的掛牌套均價約為173萬。

隨著居住改善需求的迭代,假設一個家庭的置換起點是上述住宅,最終的置換目標是內環內150㎡(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積為36.7㎡)的三房或四房(當前此類住宅在鏈家網的掛牌價約為1155萬)。從現狀來看,兩套房之間的價差為982萬,此間的差距往往不是通過一次換房可以達到的。

首套房客戶多數處於事業和學習上升期,財富積累速度慢,在上海購房無法 “一步到位”實現終極目標,置換成為必經的漫漫長路。

貝殼研究院通過以下數據進行推算:

  • 鏈家網當前掛牌的近10萬套房源中,業主明確表示售房原因是為了置換的佔比達47.49%;
  • 上海鏈家近兩年成交案源中,全款佔比達22.7%,貸款額度低於50%(包括全款)的佔比達57%;
  • 根據貝殼研究院全國經紀人調研結果,當前市場客戶中改善型換房客戶佔比達60.39%。

綜上,貝殼研究院推斷上海市場當前的置換客比例達到六成。

置換客戶畫像

那麼,作為二手房市場上的“主力軍”,上海市的置換客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安土重遷的華夏人

從置換距離來看,置換的平均距離為10km,整體分佈呈現明顯左偏。可以看到,大量的置換客都集中在左邊短距離部分,其中,21.02%的客戶置換距離不足1km,47.17%的客戶置換距離不足5km,64.20%的客戶置換距離不足10km。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同時,所有置換客中有53.72%的客戶選擇在同環線內置換,27.89%在同板塊內置換,8.12%在同小區內置換。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安土重遷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炎黃子孫很好的繼承了這一傳統,在置換地點上,大部分客戶都表現出明顯的愛家熱土之情。

舐犢情深

從置換面積來看,不同年齡段的客戶顯現出不同的特徵。

對於年輕人來說,更多客戶選擇小房換大房,佔比最高的是30~40歲之間,置換前後平均面積差也達到所有年齡段最高,一次置換面積增加約30㎡。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則有更多的客戶選擇大房換小房。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通過對比不同年齡的生育率曲線,可以看到置換客在不同年齡的分佈走勢與生育率曲線非常相似。置換客主要出現在兩個高峰時期,第一個高峰在35歲左右,也就是生育高峰28歲的6年後,第二個高峰在60歲左右。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置換,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生命週期中出現了轉折點。

中國人的房屋需求與家庭關係休慼相關,恰適婚年齡,離開父母重組新家庭,會購買一套婚房。傳統觀念裡,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才算安家立業穩定下來,這也是為了給家庭新成員創造穩健環境,規避家庭成員面臨租房等不確定因素。因此多數人的首次購房行為發生在新婚前後。

而首次置換行為多發生在生育後的6年。6週歲恰好是學齡兒童上小學一年級的年齡,此時父母需要為孩子成長的下一階段準備一個獨立的房間,甚至為他選擇更好的學習、生活配套環境。

另一個置換客小高峰發生在60歲之後,這個年齡段的置換客正是子女成家立業的年齡,這期間的置換客更傾向於大房換小房,將換房後剩餘的價值用於子女的置業。

自此,房屋的輪迴也代表著生命的輪迴。生命中每一個因為孩子帶來的轉折,都深深體現出父母對於孩子的舐犢之情。

品質升級的置換鏈條

從置換位置上看,上海的置換鏈條是從外環向內延伸,居住品質不斷升級。不同板塊間居住人群的遷出和遷入選擇,反應出各個板塊在人的不同生命週期中的不同價值。

在此引入一個“遷出遷入比”的概念。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定義遷出遷入比: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一個板塊的遷出遷入比,大概可以反映一個板塊內大部分房屋的綜合的品質。遷出遷入比高的板塊,說明更多的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傾向於離開此地,且改善型用戶很少選擇此類板塊;遷出遷入比低的板塊,說明有更多的人願意在改善住房的時候選擇此地,且入住後更傾向於常住不再置換;遷出遷入比較均衡的板塊,說明即有人選擇改善入住,也有人選擇離開。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如上圖所示,遷出遷入比低的板塊大多是高端社區的聚集地,一般可以認為是置換鏈條的終點,如陸家嘴、古北、徐匯濱江、黃浦濱江等板塊;遷出遷入比較高的板塊則大多位於外環、郊環,此類板塊一般為老公房聚居地,房價較低,交通和商業配套相對沒有那麼完善,是大部分剛需客戶的首選,可以認為是置換鏈條的起點,如通河、西渡、江灣鎮等板塊;遷出遷入比均衡的板塊多位於中環,此類板塊可以認為是置換鏈條中的過渡段,首次改善買入,二次改善賣出,交易較活躍。當然,其中不乏有些板塊因其地理位置佳,整體配套良好,內部業態豐富,宜室宜家,能夠同時滿足剛需、改善等多重需求,自成一個閉環,吸引大量置換客戶板塊內部換房,如古美、金橋、三林等。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百年上海灘,各板塊各有特色,各放異彩。隨著置換鏈條的推進,板塊的遷移,也見證了漫漫改善路的延伸。

置換客是人生贏家

房屋置換是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前文提到,置換鏈條的起點為外環外、50~60㎡、房齡約20年的老公房,而理想條件下置換鏈條的終點為內環內約150㎡的三房或四房,兩套房之間的價差約為980萬。這其中的差距,一般置換客會選擇通過幾步達成呢?

在此,我們通過分析置換客戶賣出房源的買入和賣出時間,得到了置換客戶的持房週期。

從時間分佈上來看,以10年為界,持房10年及以上再換房的佔比為55.4%,5年及以下的佔比為29.5%,也就是說,有45%的置換客選擇在10年內換房,有接近30%的客戶選擇在5年內換房。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在此,對持房週期低於10年的客戶進行進一步探索。

此類置換客戶的平均持房週期為5.04年,即平均每5年換一次房。

以購入房產的標的作為衡量置換鏈條前後的指標近一步觀察,可以看到,隨著賣出房源標的的不斷增大,也即隨著置換鏈條的不斷延伸,持房週期逐漸延長,置換“接力賽”一棒比一棒跑的慢。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當然,不同價格段的持房週期並沒有顯著的差別,賣出房源在150萬以下的房源,平均持房週期為4.47年,1000萬以上的房源,平均持房週期為5.72年,兩者差距約為1.3年。

上海市目前約有2400萬人,800萬家庭,10年來年均二手房成交量約20萬套,所有房源不重複換手一輪週期約為40年,而在構成當前房地產市場大頭的置換客中,有接近一半的客戶換房週期不足10年,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當前的房地產客群中存在兩個群體的兩級分化,置換依然是少數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下行或平穩週期對置換客更有益

一直以來,根深蒂固在很多人心中的買房思想是“買漲不買跌”。因此,一旦市場平穩,甚至有些許房價下跌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最終的成交量。量和價,往往同漲同跌。

置換客亦是如此。下圖是上海鏈家置換客戶比例與市場成交量走勢圖,可以看到兩者趨勢非常接近,在市場成交量大的時候,置換客佔比走高,而在市場冷淡的時候,則置換客比例走低。當然,置換頻率增加,置換週期縮短,會近一步拉高市場上置換客比例,這一點不多贅述。

換房:人生贏家的“接力賽”

來源:貝殼研究院

事實上,波動較大的市場都會給置換客帶來較大風險,而平穩市場,對置換客是相對友好的。

在上行市場,置換客最好的交易策略是“先買後賣”,在下行市場,則“先賣後買”的策略更能將效益最大化。但是,房屋置換,多需要利用上一套的房款作為下一套的啟動資金,上行市場的“先買後賣”相對風險較大,尤其當前一次置換牽動著多環交易,隨著財富分化逐漸明顯,未來置換單甚至會出現“三連環”、“多連環”等,某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置換鏈條造成影響。

當前理性平穩市場下,客戶有較長的決策時間做出理性決策,而不用擔心因房價波動帶來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