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2019年10月1日晚,18头定南九色瑞狮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进行了隆重的国庆70周年献礼,赢得了现场数万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获得了荧屏前数亿观众的阵阵掌声与点赞。在这精彩飞扬的时刻,在这欢乐的海洋中,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九色瑞狮以高超精湛的技艺,吉祥喜庆的形象,瞬间传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跃进海内外亿万观众的视野,永恒定格于中华民族文化高山的丰碑上,成为共和国辉煌岁月的动人乐章。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巍巍武夷山,悠悠赣江水,崇山峻岭秀,绿水满银河。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曾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客家文明的发祥地。在华夏五千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镶嵌在赣南大地的千山万水间,闪耀着千年的人文光芒。客家先祖筚路蓝缕,家齐国昌,上达朝宇,下通古今,书写了一部丰厚的客家文化,在这灿若星河的文明历史中定南瑞狮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唱响了一支最美最动人的赞歌。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一、千年客家文明与瑞狮的起源

追寻先贤客家路,千年瑞狮说古今。据《赣州府志》、《定南县志》记载,定南客家先祖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三十六郡,定南属九江郡,至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豫章郡,下设18县,定南属南壄、于都两县,至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始设定南县。据《赣州府志•谢志》载:赣南在唐朝以前,“人数无多”,“赣之为郡,处江右上游,地大山深,疆隅绣错,握闽楚之枢纽,扼百粤之咽喉。”是一处险要之地。叹曰:“汉唐以前,率以荒服视之!”可见,古时赣南一带是一片荒古之地。《赣州府志•舆地志》曰:“赣南在春秋为百越之地。楚使吴起南平百粤,赣地属焉。”百粤又称百越,由此可见,在百越一带生活着客家人最早的先祖一一古越族与“山都、木客族”。到晋朝时郭璞所著《山海经注》曰:“把秦汉的赣巨人,叫做山都。”南北朝著名科学家祖冲之《述异志》也记载了“山都、木客”的生活情形,而邓德明《南康记》也有记载:“山都木客”在于都盘古山一带生活的历史印迹。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则有:“风雨之后,景风明净,颇闻山上鼓吹之声,山都木客为其舞唱之节。”的文字记载。这些史志充分佐证了在赣南一带有客家先祖的活动,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东汉末年,三国起,自整个南北朝时期,至唐初,由于政局动荡,不断有北方汉民流入赣南,为客家先民进入客家地区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加速了当地土著与客家先民的大融合大发展,为定南先祖与瑞狮的出现和发展铺垫了良好的人文与时空环境。定南地处赣粤咽喉要冲,“南抚百越,北望中原”,素称“岭峤咽喉。”史志表明有人类早期的活动,文明史迹丰富。定南文化馆、博物馆馆长龙翠峰对我们说:省、市文物部门于1983年在定南下历乡恩荣村大教场出土了不少的石环、石镯、石镞、陶鼎腿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商周文化遗址,定南有30多处;于1995年在定南蕉坑发掘了一座东汉墓,因墓曾被盗,仅得一枚陶纺轮,但墓画像砖上印的虬须人面图案,却十分精彩。这些文物的发现与出土震惊了文物界,足以说明客家先祖有着卓越的智慧。尽管如此,生活此处的百越族,“山都木客”却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面对高山密林,野兽出没,瘟疫肆虐的落后生存环境,他们没有更多的办法。大部分时候,更多能做的仅是祈福上苍,祷告鬼神,求助巫医,把希望寄托于那些美好的幻想中。《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乎!”可见赣南客家先民受鬼神、巫医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直到明清时期,这种遗风还比比皆是。这种求巫敬神祭鬼的意识,在慢长的原始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了他们的图腾文化,而“百兽之王”狮子凭其勇猛威武,吉祥喜庆的形象,日渐成了他们心中最崇拜的神灵与家园的守护神。于是每逢驱鬼敬神,祭祀祷告,婚丧嫁娶,节庆祝福,农耕狩猎,部落战争等重大事项和活动中,客家先民便箫鼓震天,百狮舞动以求安康美满,场面极其壮观。沧海桑田,日月更替。客家先祖逐渐丰富起来的舞狮文化,传承至今,成为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成为了客家文化中璀璨的精神瑰宝。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相传,在远古时,定南一带的岭南山区,经常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独角。奇兽除夕夜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农事作物,客家先民不胜其烦。便商议要消灭此兽,不知其名,因它逢年时出现,便称之为“年兽”。有智者献计,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形状并染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器具、刀立于一圆钻旁,待“年兽”经过之地,猛击打乐器,发“锵、锵”,“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闻之,吓得落荒而逃,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庆祝驱兽成功,客家先民便在以后的每年除夕时拿出来舞动,久而久之,便名之为舞狮活动。舞狮从此便在客家民系生活中延绵了千年,成了客家人最重要的活动与寄托,成了客家人最具纪念意义的精神家园。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据《汉书•乐志》中提到的“象人”,按三国时期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者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魏武帝曹操钦定北魏的狮子为“瑞狮”之名,由此“瑞狮”此名始盛于宫廷、军队和民间,延绵千年,可见,三国时已有舞狮子的活动了。到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在交州一带(即今广州、广西等岭南地方),有用舞狮作为战争武器击败敌方的记载。至唐朝时,传说唐明皇梦见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自己,这只怪兽没有恶意,在台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命近臣照他梦境中的怪兽模样制造出来,才知晓是一只“百兽之王”狮子也。便命礼部用雄壮的锣鼓配乐编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舞狮子”。至宋朝时,舞狮活动在佛寺庙观中出现,有僧、道、观人坐在狮子身上做法事,讲道、颂经、念佛,开狮子会,民间也日渐流传开来了。纵观三国至五代十国4次北方汉民的大迁徙,加速了汉民族进入赣南等岭南地区,而赣南的古越族及其后裔“山都木客”也逐渐融合到这支自然而然形成的客家民系队伍中,成为了现在的客家先祖。至此,赣南客家人从分散的部族到完全成熟为一支新的独特民系一一赣南客家民系,完成了其千年的转换,焕发着无穷的文化魅力。瑞狮与客家文明同步出现,同步发展,构筑了定南瑞狮1800多年的文明生涯,构成了客家文明与中华文明相辉映的美妙乐章,滚滚向前,经久不衰。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定南瑞狮上北京:连载(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