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朋友們,我們國家每年都會發行新錢幣,每年的年底和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官網上都會公佈本年度或下年度的錢幣發行計劃,其中主要包括貴金屬紀念幣和普通紀念幣兩大類,其中貴金屬紀念幣發行計劃一般會在年底發佈,普通紀念幣通常在年底或者年初,根據具體情況會有所變更,這是每年都會有,雷打不動的,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討論一下關於新發行錢幣的打新問題。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談到錢幣打新,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如果您是股民,就會更加熟悉了,顧名思義,打新就是抽籤預定預售的原始股,一旦中籤後,待這隻股票上市後,價格都會不同程度高於原始發行價,股民就會立刻拋售獲利出場,再次尋找下一隻或幾隻待發售的原始股繼續重複昨天的故事。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說到這裡,大家自然也就明白了錢幣的打新其實也跟股票的差不多,也是需要預定或者預約,但是錢幣的打新和股票的打新其實也有不同之處。股票是我們需要在股票交易所開具賬號在交易軟件上進行預定,而錢幣則是需要實現向銀行預約或成為金幣總公司會員後在其平臺上進行預約,因此,二者的發行機構不同,預約交易機構也是不同的。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前面已經有所提到,錢幣打新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普通紀念幣的發行,另外一個就是金銀幣的發行。期初的流程都是一樣的,首先由中國人民銀行在年終發佈次年的發行計劃和公告,然後按照計劃在次年的對應時間點再次發佈計劃中的具體品種題材的發行公告,後面就進入了預約、預定流程,這方面二者是有所不同的,那麼錢幣的打新抽籤與股市有何不同?金銀幣與紀念幣的發行抽籤有何不同?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一、金銀幣方面

我國的金銀幣是從1979年開始發行的,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題材被列入發行計劃並執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金幣總公司進行具體發行工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我國發行金銀幣的目的是出口創匯,將金銀幣作為國家名片和拉近國際友人之間的紐帶,加上計劃經濟等因素,再加上當時百姓的生活並不像現在富足,金銀幣收藏和投資的參與者寥若晨星,因此當時金銀幣的購買渠道是不通暢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國家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金銀幣的知名度空前提高,老百姓手裡有錢了,因此金銀幣逐漸的走進尋常百姓家,金銀幣的發行渠道進一步放開,但是也僅僅侷限於金幣總公司授權的各地代理商才能拿到一手貨源,此時,要想買金銀幣還得去二級市場買加價產品,2000年以後,金銀幣的發行政策進一步放開,開始執行抽籤制度,就是股票打新模式,首先你要成為金總的會員,並每年都要購買一定數額的金銀幣產品,這樣你才能大概率的抽到原始價格的金銀幣產品,這種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包括銀行在內也是這樣,你的賬號必須達到N級才具有抽籤資格,因此這也就造就了金銀幣的抽籤族,抽到了金銀幣價格是遠低於發行價的,所以只要抽到提貨,拿出去銷售,穩賺。因此近幾年金銀幣的打新成風。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二、普通紀念幣方面

普通紀念幣的發行和打新模式與金銀幣有所不同,門檻較低,我國的紀念幣是從1984年開始發行至今,早期的計劃經濟時期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普通紀念幣只在銀行內部或者一些行業作為指標發放給他們的員工,中國人民銀行每年也出公告並說明指定的題材信息和發行時間,2000年以後到2015年基本的套路就是人民銀行發公告並指定一些銀行承接發放任務,當時都是直接看到公告到指定銀行網點去排隊預約,現場絕對高能,有的地方銀行網點絕對是隻要你去的早,多排一輪多賺一點是沒問題的,有熟人的能從銀行內部拿到整卷,整盒的,真是太爽了,因為都是面值兌換,所以只要多換一枚,拿到市場只要漲一塊錢,一枚就賺了一塊錢,連筆者都真是嚮往那幾年,2015年開始,國家規範了發行流程,採取身份證預約,但是也是從這一年,紀念幣的發行量與日俱增,從之前的1000萬枚到現在的數億枚,天量的東西就沒有任何收藏和投資價值了,因此雖說是面值兌換,但是市場價值也幾近面值,按照老百姓說的,不夠折騰的。就這樣,普通紀念幣的發行打新也就成了雞肋,遠不及金銀幣。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2020年九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關於普通紀念幣的發行改革,實行傳統預約和裝幀發行雙規制,就是從總量裡拿出20%用來裝幀溢價銷售,這就像之前的康銀閣模式,其他的還是按照傳統的等面值預約裸幣或卷幣,筆者認為這樣也是治標不治本,因為紀念幣的發行量下不來,價格也就很難上去,打新的性價比也很低,簡直就是雞肋。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錢幣發行的打新從側面也反映了現在錢幣的收藏屬性逐漸被金融投資屬性所取代,錢幣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投資品,但是性價比真不如其他理財產品高,打新也對錢幣收藏市場造成一種長期的負面衝擊,這個核心就是高開低走,始終會有這麼一波人通過特殊途徑低價拿到新幣,然後把價格抬高,高價拋售獲利而逃,然後由於砸盤效應就會高開低走,一地雞毛,接盤俠無數。因此錢幣打新就是一劑毒藥,肥了一小波人,套了一大波人。嚴重影響了錢幣收藏的原生態環境,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遲早要走郵票的老路。

也談新發行錢幣的打新

筆者認為,錢幣收藏就行郵票一樣該進行分門別類了,把打新的東西和老精稀完全剝離開,因為二者是兩碼事,打新產品永遠會隨著機器的開動不斷生成,永遠是韭菜收割機,而老精稀依然還會發揮著傳統收藏的光和熱,因此作為已經收藏愛好者、研究者,筆者真的希望人們能夠更多的注意並區別認同這點,新東西,適可而止,我們要把目光和精力投向老精稀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