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茶葉:一壺清茶,信陽人的血脈、心血,河南人的驕傲

信陽茶葉:東周種植,歷代茶農心血和技藝的結晶

信陽毛尖在不同的時期名稱不同,信陽毛尖這個名稱是慢慢演化而來的,從而形成信陽毛尖這個品牌。

一、信陽茶葉的發展歷史

1、傳入期——東周時期

我國是人工種植茶樹最早的國家。經過眾多茶學研究者佐證我國茶事起源於巴蜀地區,後傳入四川,然後逐步發展到全國各地。四川早在西周初年就已經開始種植茶樹,但由於秦嶺以北的地區氣候寒冷,茶樹難以向西北推移,只能沿漢水東移。東周時,河南成為東周(京都洛陽)的政治、經濟中心。人工種茶由漢水經由湖北襄州(襄陽)傳到河南義陽(現今的信陽以及周邊地區),又向東傳至光山、潢川、固始、商城等縣,信陽茶葉是東周時期傳入信陽的。

信陽市茶葉:一壺清茶,信陽人的血脈、心血,河南人的驕傲

2、普及期——淮南產區的大模茶

唐代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代。歷史稱“茶興於唐”或“盛於唐”。陸羽,唐朝中期一著名學者,是我國古代茶葉科學家和茶文化奠基人,在其寫《茶經》前,對申州義陽郡鐘山縣(現在的信陽溮河區、平橋區一帶)、光州黃頭港(現今的光山縣獨山、杏山一帶)、固始祁門山進行茶事考察。陸羽在其所著《茶經》中把中國茶產區列為“八道四十三州”產區,其中的淮南產區中就包含定城、固始、殷城、仙居、光山也就是現如今的光山、固始、新縣、商城、潢川一帶以及義陽郡(羅山)一帶,當時人們稱這一帶產區的茶為“大模茶”

3、興盛期

宋代是茶飲最活躍的時代。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宋王朝在黃、光、壽、舒、盧、荊州6州設13個茶場收購茶葉。茶農所生產的茶葉除了作為租稅外,全部由13個官場收購,當時信陽茶葉歸光州茶場收購。據《宋會要食貨志》載:宋高宗三十二年(年),宋朝當地政府在固始、商城、光山個茶場共收70多公斤茶葉,主要茶區的信陽、固始、商城、光山、羅山等地共產茶42.3萬公斤。

信陽市茶葉:一壺清茶,信陽人的血脈、心血,河南人的驕傲

4、波動期

從茶學角度來說,明清時期是茶產業從鼎盛走向終極的一個階段。明朝實行茶稅並行制,產茶必繳稅,剝削茶農致使產業漸衰。至今,在信陽柳林大、中、小茶溝和溮河龍潭等處仍有明朝茶樹砍後的遺株。清代,記載信陽光山、固始、漠川、商城、羅山均有種茶。清末,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掠奪我國的大量資源,茶葉亦大量向海外輸出,對茶葉生產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日寇入侵中國,百姓無力種茶,茶園多荒蕪,茶樹毀有十之八九,到新中國成立前,茶園面積僅剩餘0.6萬畝。

5、復興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古老茶鄉煥發活力,信陽茶產業走向復興之路。20世紀70年代信陽茶葉生產邁入第一個高潮,1982年至1983年信陽茶葉生產進入第二次的高潮,一年之內茶園面積增加了數十萬畝,總面積達34.25萬畝。

信陽市茶葉:一壺清茶,信陽人的血脈、心血,河南人的驕傲

6、繁榮期

1992年第一屆信陽茶文化節的勝利舉辦,信陽茶產業達到空前的大繁榮。1993—2005年,茶園面積以每年2萬多畝的發展速度增長。2006年9月13日,信陽市政府開展產業發展大會,會上信陽市政府與各縣級茶葉相關管理部門簽訂了茶產業發展責任書。根據茶葉生產的地理環境,產茶區擴展到息縣、淮濱等地,不斷壯大信陽茶葉的種植區域,逐步實現信陽市八縣二區都有茶葉產區。2010年,信陽又在傳統的綠茶基礎上,以綠茶茶葉為原料,開發生產出紅茶一一“信陽紅”,為信陽茶葉產品增添了新成員,進一步提升了信陽茶葉生產經營的效益,繁榮了信陽茶文化。

二、信陽毛尖是歷代茶農心血和技藝的結晶

“信陽毛尖”不僅是信陽茶產業史發展的標誌,更是歷代茶農心血和技藝的結晶。信陽毛尖在歷史上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呼。唐代,信陽所在地產區產的茶為餅茶,名為大模茶。宋代以後,散茶和片茶成為主要的製茶方式,因此

信陽茶又稱為散茶、片茶。明代,隨著製茶技藝的提高,淮南茶漸漸由最初的餅茶轉為質量較髙的散茶,並把茶葉和茶芽分開製作。因此,又可以把信陽茶稱為葉茶或芽茶

信陽市茶葉:一壺清茶,信陽人的血脈、心血,河南人的驕傲

“毛尖”這一名詞最早出現在清末時期,當時人們把產於信陽以及周邊地區的茶稱為“本山毛尖”或“毛尖”。

“車雲山龍井”在巴拿馬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獲獎之後正式定名為“信陽毛尖”。新中國成立以後,把產於信陽和羅山南部這一代的信陽毛尖統一定名為“豫毛峰”,把產於潢川、光山、新縣、固始的稱為“豫毛青”

1994年1月,經茶學研究專家論證,決定把同諱度、同質量、同工藝、同地區生產的茶葉統稱為“信陽毛尖”。

2003年7月,信陽工商管理局發佈通告:把種植地域在北到淮河、南到大別山、西到桐柏山與大別山連接帶的茶場,產品質量和品質外形符合信陽毛尖標準的、加工技藝符合信陽毛尖要求的茶葉,均可使用“信陽毛尖”這一品牌。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週週,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