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国庆假期综合症#带上孩子,玩转诺贝尔奖版的《兰亭序》!

这几天,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相继揭晓。相比如他们的名字,我们更看重他们的科研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促使了他们的成功。

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有句话说“失败的过程有千万种,而成功的路只有一条”,每个诺奖得主,每个成功的人,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的顽强毅力、百折不饶的斗志,持之以恒的精进心态达到成功的彼岸的。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勤为径,以苦为舟, 前人已经给我们总结出了这么一条成功之路,只是,我们习惯于从现代中去寻找成功模型。其实,在古代,就有很多成功人士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书法大家王羲之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他对自己要求非常刻苦,非常精进。更有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兰亭序》留世,也有人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他的每一个字,不但表现得遒劲有力,而且变化无穷。比如“之”字的写法,在《兰亭序》里就展示着二十一种不同的形态。一点一画都是那么的阿娜多姿,似乎有神人相助也。故《兰亭序》一度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已成“一票难求”,自古以来就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对它顶礼膜拜,每次揣测完字体的书写方法后,就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极为珍惜。

据说,《兰亭序》的真迹也都已经被李世民所带走了,现在看到的是都是临摹版本的。

除了他的书法令人叹为观止以外,他的文章也是值得点头称赞的。

《兰亭序》本身是一篇序文。那是在一个美好的三月,王羲之与各类名流一起踏青,相聚于兰亭,一起喝着酒,吟着诗,于是乎,基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概,他为大家的诗稿亲题一序,形成《兰亭序》。

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王羲之的这篇序,主要还是出于对人生的感概而作。

他这样写的:“……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段是说:……不管是用心生活,对人生有所总结的人,还是随意,放纵不羁的生活着的人,虽然每个人兴趣不同,但是,在快乐面前,都会看不到自己将逐渐老去的事实。只是当对于想要的东西产生了厌倦时,情随事迁而感概万千。寿命的长短也全凭天地之造化,……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这段是说:看着古人的文章,就像心有灵犀一样,互相有着感应。人生虽说都有一死,但各自所过的人生不同,有的因碌碌无为而终过一生。有的争分夺秒,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又怎么能把两者的一生终归到一死的境地等同并论呢。后人看今人就像今人看古人一样,感受是一样的……

这两段,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价值观,人生这么短,为什么不珍惜时间,努力拼搏呢。所以,现在来看,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比如诺奖得主,他们研究成功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现象,都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他们的“成功路线”有着另外一个不同真迹版本的“难、停、续”而已。

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所谓“难”,是因为要突破一些局限,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取长补短,大量思考,反复实践,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要检验自己的阅历宽度,又要检验自己的思维深度,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专业人才,都是“术有专攻”,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科研上面也会遇到思维瓶颈,这就有可能给研究项目造成了“停”的局面。

困难总是有的,失败也只是成功之母而已。当我们验证过失败,总结出了经验,继“续”起来就容易多了,这个时候也多是出成果的阶段了。

独家揭秘:诺贝尔奖版本的《兰亭序》原来这么厉害?

不管是诺贝尔奖版本的“难、停、续”,还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除了看到他们光彩的成果以外,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他们为此曾经辛苦的付出,微笑背后流过的汗水,以及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

在此,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我们要精进,要发力。————向他们学习,做后代榜样!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和转发,码字辛苦,动力无限,万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