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民企融资难,再促经济内循环

先解民企融资难,再促经济内循环

民企融资难的痛点仍在持续,内循环又成为热点,两者之间有何种内在关联?

显然,拥有90%以上企业数量,并且提供80%以上就业机会和60%以上税收的民企,不走出融资难的困境,内循环想循环也很难。

当下民企的融资环境到底如何?

一、国企发债规模超民企13倍

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合计发行公司债31406亿元,而同一期间民企的发债规模仅有2368亿元。

2019年1月—2020年4月国企民企公司债净融资额走势(亿元)


先解民企融资难,再促经济内循环

数据来源:Wind

从公司债净增融资走势来看,国企融资持续扩张,而这期间民企的公司债合计净增出现负数。换言之,在国企发债呈现扩张之时,民企的公司债规模出现持续性的萎缩,民企与国企的融资现状正加剧分化。

二、民企银行信贷额度仅占国企10.8%

融资的分化不仅存在于债券发行,银行授信也是重灾区。根据发债企业授信额度整理发现,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合计拥有175万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对比之下,民企的银行授信额度仅有19万亿元。银行授信在民企与国企之间高达156万亿元的差异深刻反映出我国民企融资的艰难窘境。

三、疫情防控债国企发行金额超民企8倍,数量超近6倍

受疫情影响,国家在今年3月启动了疫情防控债,希望通过定向融资解决帮助实体经济度过难关。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国企共发行402只合计3174亿元疫情防控债,而民企仅获发行73只388亿元。这一天壤之别使得民企在资金链上更加捉襟见肘。

四、信用评级AAA主体国企是民企的1.4倍

通过债券发行人最新主体评级可发现,AAA主体在国企中的占比高达38%,而在民企中的占比为27%。同时,AA-及以下主体在国企中占比仅有2%,而民企中占比高达20%,国企的主体评级总体较民企更高,不难看出民企的综合融资成本较国企更高。

五、融资实操中的难上加难

各项数据指标的差异已经充分说明了民企融资难的窘境,但在实际融资的过程中还不得不面对银行“赠送”的违背市场公平的各种“待遇”。

请看下表:

先解民企融资难,再促经济内循环

综合上文中的一、二、三、四、五的数据与描述,我们不由得发问:同是企业,同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是一家人,同是同等重要,可是却如此悬殊的待遇与机会,这公平吗?

六、解决民企融资难之建议

近期,最高级别的会议再一次明确指出要确保融资重点流向中小微企业。这说明了我国在“内循环”的发展筹划中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以辩证思维的角度看,多次强调的本身,就已经说明以前的强调收效不佳。究其症结,它不在于货币政策,而在于四个非货币政策因素,即资本约束、监管指标约束、商业银行内部风控约束、问责机制约束。

对策何在?再复述和整理一下我们往期文章中的观点:

第一,建议通过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准、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

第二,做好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在支持发展中防控风险,在风险防控中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对民营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

第三,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通过抽取社保、税务、水电等数据,对客户进行更加客观的信用识别;更多关注企业的综合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信贷、投资银行、现金管理、资产托管、财务顾问等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更加深入的了解客户对象,重塑风控观念和风控体系。

第四,建立小微信贷内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增加民营企业贷款考核权重,充分调动信贷人员营销积极性,同时对未完成小微贷款新增目标的单位,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结束语

关于民企的地位与作用“56789”的说法早已成为热词,在各种相关文章中的援引率位居“TOP ONE”,可是……

不解民企融资难,内循环想循环也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