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林彪统领的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是红军主力中的主力。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该团充当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锋角色,这位英雄叩通天路、破鬼门关,建立盖世功勋,却向自己扣动扳机。飞夺泸定桥、强攻腊子口两大历史功绩让悍将王开湘名垂青史。

我们先来搞明白到底是王开湘还是黄开湘。开国上将杨成武在《杨成武回忆录》书中多次提到他的搭档——红4团团长王开湘,他说,王开湘就是黄开湘。杨成武道:“遵义会议前夕,耿飙团长调师部,黄开湘被派到4团任团长,我任政委。在江西口音中,‘王’、‘黄’拎不清,‘黄开湘’就这样成了众人嘴里的‘王开湘’。”

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王开湘打起仗来异常英勇,没有枪支就用斧头。他到达中央苏区后,周恩来、朱德称王开湘为“斧头将军”。周恩来把自己的手表送给他,说给斧头将军装备装备。朱德把自己的手枪送给了他,说:“今后不要用斧头肉搏了,这支枪就送给你吧。”

杨成武回忆:“土城狙击战、飞夺泸定桥、夺袭腊子口,场场都是恶战、险战,王开湘的指挥才能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表扬。过草地是毛泽东点的将,要我们4团为先锋团,王开湘一马当先、英勇果断,确有大将风度。”

我们来说说王开湘参加的这三次战斗。

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王开湘

土城狙击战——救出了朱德

毛主席在遵义会议后重新为红军掌舵。蒋介石又调集40万兵力,企图将红军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红军开始向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毛泽东察看了土城的地形,决定“在土城青杠坡合围夹击敌人,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为北渡长江创造有利条件。”但情报不准,使红军打了一场没有打赢的战役,几乎造成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这场战斗中,红军与敌方都伤亡3000多人,双方战损比1:1。

王开湘、杨成武带领部队冲锋在前面,打的异常英勇。当他们按照命令撤出战斗后,得知朱德还没有撤下来。王开湘和杨成武立即带领80多名战士返回战场,浴血救出了朱德。

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飞夺泸定桥——叩开通天路

毛主席伟大诗篇“大渡桥横铁索寒”,那凝固在历史深处的13根铁索,让人感到历史的沉重。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长征中的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主席等人下达了夺取泸定桥的命令。这一光荣地任务交给了红4团。如果拿不下泸定桥,毛主席说:“假如两路不能会合,被分割了,刘、聂就率部队单独走,到四川去搞个局面。”大家都感到这句话的那份沉重。

28日,红4团接到林彪夺取泸定桥的电令。王开湘、杨成武带着队伍冒着大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昼夜奔袭240里。29日凌晨6时,红4团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世间只有红军靠两只脚板能够使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

29日下午4点,全团司号员一起吹响冲锋号,总攻开始。王开湘、杨成武站在桥头指挥战斗。22位勇士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后面的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消灭大部分守敌,余敌逃窜。红4团飞夺泸定桥,又一次创造了军事奇迹,这是长征中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22勇士牺牲4人,对幸存18勇士每人奖励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把22勇士的名字都记下来,在接下来的长征路上,他们大多数都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凌晨两点,刘伯承来到了泸定桥,他当下就要看看这个让他万分揪心的铁索桥。杨成武提了盏马灯陪着刘伯承、聂荣臻来到桥上。刘伯承从桥东走到桥西,又折返回来,对每根铁索看了又看,最后在桥中央停下了脚步,使劲在桥板上跺了跺脚,十分激动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聂荣臻也情绪高亢地说:“是啊,我们胜利了,这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

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夺袭腊子口——冲破鬼门关

腊子口是名副其实的天险,抬头只见一线天。整个隘口长30米,宽8米,两侧都是悬崖绝壁,自古是甘川古道的“咽喉”,兵家必争的“门户天险”,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实写照。只需少数兵力防守,就能居高临下控制住整个隘口。

1935年9月16日至17日的腊子口之战,可谓红军最险的一仗。中央红军和红4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全军北上,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敌军在腊子口进行了重点布防,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敌人的战术布置,几乎彻底将红军锁死在腊子口。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腊子口堪称“绝地中的绝地”。

主攻腊子口的任务,交给了飞夺泸定桥的王开湘所部。16日夜,红4团开始发动腊子口战斗,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聂荣臻回忆,在军指挥部就能听到腊子口上传来的手榴弹爆炸声,仗打得很艰苦。毛主席多次询问战斗进展情况。由于隘口太窄,红军部队几乎都被限制在两山之间,进攻十分不易。

林彪、聂荣臻赶到4团指挥所定下作战方案:团长王开湘亲率1、2连从腊子口右侧攀岩而上,迂回突袭;政委杨成武率6连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两侧峭壁如刀削,一个苗族战士挺身而出,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率先登上绝壁,从上面把接好的绑腿从山上放下来,王开湘亲率突击队靠这条绑腿攀爬上山,迂回到敌后。红军战士犹如神兵天降,居高临下下起了手榴弹雨。王开湘在拂晓晨曦中大声呼唤:“同志们,天险腊子口被我们砸开了!”

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中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有重要意义的一仗。

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战后,手榴弹弹片满满一层铺了腊子口这段50米的崖路。当彭德怀看到这场景后,连声感叹:“不知昨天第一军团这些英雄是怎样爬上这些悬崖峭壁,投掷手榴弹的!”聂荣臻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全盘棋都走活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他还说:“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毛主席在战后自豪地说:“有斧头将军(王开湘)和白袍小将(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拿下天险腊子口,为中央红军打开北上的门户,王开湘革命战争生涯达到了顶点。

杨成武回忆:“1935年11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我们参加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后,中央给每人发了1块大洋自己加餐。我们几个老战友聚集在一起痛痛快快地狠吃了一餐。回来的路上又淋了一场大雨,可能出汗、淋雨,肚里又灌了些油水,结果我们两人都得了伤寒病,他比我病得厉害。他连续半个月发高烧,经常神志不清。11月中旬的一天夜里,在高烧迷糊的状态下摸出枕头下的左轮手枪,对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

一个英勇的悍将在枪林弹雨中从容出没神鬼无耐,却经不住病痛折磨而自杀。当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时震惊了:“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为什么不看住他,为什么不把他的枪收走,为什么?”主席落下痛惜的泪水。冷血军团长林彪忍不住说:“此乃断我手足之痛。”

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和白袍小将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王开湘自杀被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医院把他草草掩埋在罗汉川甘泉旁的洛河畔上。没有墓碑,也没有追悼会。得知消息后,同样身患疾病的杨成武,带着警卫员去了王开湘的墓地,在他的墓前立了块木碑,上写了“红军团长王开湘之墓”。

今天,泸定县最繁华的街道“开湘路”凝固着烈士的故事。王开湘是真正的英雄,民族的脊梁。(王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