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文化+”催热乡村旅游

编者按

大同转型发展的一大看点就是文旅振兴,文旅振兴的重要内核就是文旅融合。

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是“诗和远方”的结合,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来一座城市游什么、看什么,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不仅是目光所及,还有心灵激荡。

2019年的成绩单已充分说明文旅融合对产业增长的重要作用。2019年,大同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9.13万人次,同比增长11.08%;旅游(外汇)收入5496.76万美元,同比增长12.43%;接待国内旅游者8386.32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国内旅游收入758.46亿元,同比增长22.94%;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39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1.36%;旅游总收入762.11亿元,同比增长22.74%。无论是游客数还是收入值,很大程度是文旅融合贡献的。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对于曾经辉煌、当下美丽、未来仍会保持活力和进取精神的大同来说,文旅融合的前例不少,正在探索的有益尝试也很多,本报撷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亮点以飨读者,希望以后看到更多文旅融合案例,让文化“活”起来,让景区“嗨”起来。

大同“文化+”催热乡村旅游

云冈区高山镇焦山寺

节庆活动 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进入4月,大同桃花、杏花相继绽放,漫山遍野的花儿风姿绰约,不少人呼朋引伴下乡赏花游玩。近年来,我市多个县区以花为媒,依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休闲观光文化,拉动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阳高杏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是以杏花为媒介,将守口堡等地打造成杏林风韵、长城古堡、边塞文化多种元素高度聚合的田园旅游综合体,推动当地康养旅游产业释放新活力。

新荣区助马堡村外有一大片杏树林,每年杏花开放的时候,这里就成为自驾者、骑行者的目的地,助马堡民俗文化节暨杏花节适时举办,展示长城边堡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加上省市摄影家们创作采风,让助马堡声名远播。

云冈区杨家窑村的杏花节和广灵县一斗泉乡的杏林风情文化活动,伴着戏曲表演、摄影大赛、旗袍秀等活动,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感受自然和人文景观。

每年7月是大同黄花盛开的季节,连续两届在云州区举办的大同黄花丰收月活动,通过黄花采摘仪式、火山音乐节、书画摄影展,作家、摄影家采风等系列文化活动,带火了乡村旅游。

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会长李迎东认为,目前休闲旅游人群的关注度已从单纯的景点旅游扩展到全域旅游,从观光游览升级为休闲体验,越来越多“聚人气”“接地气”“重体验”的乡村文化旅游,丰富了乡村游的内容,提升了乡村游的品位,让美丽乡村成为游客的休闲目的地。

大同“文化+”催热乡村旅游

灵丘上北泉村家庭旅馆

文化创意 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城乡文化差异给城市居民带来新奇感受,我市不少涉旅乡村开始融入“创意农业+创意旅游+创意文化”的特色乡村旅游设计理念,让人们回归诗意的慢生活,众多文化创意旅游和情感体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

市民张丽芬向记者描述了她游览灵丘城头会的感受,她说她是无意中走错路去的城头会,没想到闯进了一处世外桃源,挂在半山腰的村庄,绿树掩映,群山环抱,河流环绕,沿途可见杏树、桃树、李树、山楂树,村中有用石磨铺设的小径,有用碌碡砌筑的墙,还有大瓷缸排成一行形成的瓮墙,房屋则是依山而立,雕花的门窗,屋中是火炕和锅台的农家陈设,堂屋摆着古色古香的桌椅,让人有种想住下来体验一把“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的冲动。记者了解到,城头会原来是个废弃的自然村,近年来发展成为特色有机社区,吸引着众多游客造访体验。

2019年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了“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浑源县南榆林乡二岭村民俗艺术客栈入选首批太行人家,村民们将自家房舍改造成艺术客栈,农具挂在墙上也成了景观。依托村庄的古堡、地道、古寺以及民俗文化、地方非遗等原生态乡村文化吸引各地艺术家造访,农民们则当起了“老板”。

不少从事乡村旅游的业界人士认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既能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又能将乡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通过创意开发,促进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实景演出 焕发乡村旅游魅力

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筑、习俗及民间手工艺,都是让人记得住的乡愁,乡村的文化古迹、历史事件就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将乡村历史故事、村民生活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再现,让游客增加体验度,不少乡村的实景演出已成为展示乡村文化的新品牌。

新荣区得胜堡长城庙会的“隆庆议和”实景演出,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明代隆庆年间发生在得胜堡的大事件,演绎了蒙汉双方边城罢剑开启商贸往来的故事。浑源县神溪村打造的《神溪记忆》和灵丘县上下北泉村打造的《山水北泉》户外实景演出,都是用情景剧的形式讲述乡村故事。这些实景演出囊括了当地的各种文化元素,而且都以当地农民为主角。实景演出让远去的历史鲜活起来,让寂静的乡村动了起来,让游客置身当地的历史文化中,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

李迎东说,无论是打造乡村实景演出,还是大戏进村常态化演出,都是乡村旅游带客引流模式的样板,乡村活了起来,村民动了起来,游客嗨了起来,乡村游也就火了起来。

大同“文化+”催热乡村旅游

浑源《神溪记忆》实景演出

“+旅游”“旅游+”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近年来,我市众多乡村收获了不少荣誉,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踏青知春暖,快乐乡村游”活动中,省文旅厅推荐的乡村游线路大同有两条,以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为主体,入选的村庄都是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山西省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我市有灵丘县上北泉村等9个村庄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我市有云冈区高山村等16个村庄上榜;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村落单馆上线,我市有灵丘县花塔村和新荣区得胜堡村“入驻”。

作为省文旅厅推荐的乡村游线路一个点的灵丘县车河村,采取“有机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模式,打造以度假养生、田园休闲、山地运动为核心功能的山水田园度假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作为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誉的灵丘县上北泉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走上了“生态+文化+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集绿色经济、旅游经济与人文和谐于一体的生态园区,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地。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市众多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用好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金字招牌,推进“+旅游”“旅游+”模式。“+旅游”即文艺、非遗、文化产业等+旅游,让文化有繁荣的载体;“旅游+”即旅游+农业、体育、康养等,推动旅游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品种,丰富游客体验,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体验融合在一起,让农趣变乐趣、农事变乐事,带动乡村旅游、农业、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