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依然只有工作沒有事業,是我們缺乏毅力嗎?不,你方向錯了

十一假期大部分時間,我又是在打遊戲中度過的。媳婦對我打遊戲是深惡痛絕,說現在自媒體這麼火,你要不做做自媒體試試,說不定做好了,還能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我也覺得我成天把空閒時間用來打遊戲,媳婦用來刷電視劇,這是種很不積極的生活方式,便欣然同意了媳婦的提議。我倆約定:每人做一個頭條號,我做公考的,她做地產的,看看誰做得好。時至今日,恰好過去兩個半月,我倆成績如何呢?我粉絲2000左右,發佈作品300多條,媳婦粉絲2個(我和她弟),發佈作品3條。

昨日與兩對友人夫婦聚餐,席間談到了"我們天天都想著幹一番事業,可是為什麼30多歲了,卻依然只有工作,沒有事業"這個問題。在場的不少人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我就是太懶了,有時候明明知道某些事是對的,應該去做的,可就是懶得動彈,或者不能堅持下來,時間往往就在刷劇、逛淘寶中流逝了"。把不成功歸咎於自己的不努力、缺乏毅力,這是種很體面的做法。然而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壞處,它讓我們活在"我只要努力只要堅持,就能成功"的幻覺中,維護了自尊的同時讓我們忽視了那些導致我們不成功的真正因素。

恰好,我和媳婦同時做自媒體的這段經歷給了我啟迪,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們的失敗,不在於自己缺乏毅力,而在於我們沒有找對人生的方向,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出於賺錢的目的去做一件事是痛苦的,出於興趣去做一件事,再怎麼拼命,都不覺得苦覺得累,因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會推著你前行。

就比如說做自媒體這事,我媳婦發了3個作品,如石沉大海,毫無回應,她便覺得自己即便再發一百個一千個作品,可能也賺不到什麼錢,為了避免損失,乾脆及時止損,於是她的頭條號停留在了2個月前的狀態:3作品,2粉絲。我剛開始做頭條號,發了十來個作品的時候,也是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回應,前兩週,粉絲都沒超過10個,其中一半左右還是自己的朋友。我感到痛苦、焦慮,但是我從來沒想過放棄。我不放棄的原因並不是在內心裡一遍遍地給自己打雞血:"想要成功必須堅持""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而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想把自己這麼多年來積累的公考經驗、技巧、感悟做成一個知識庫,讓想考公務員的朋友看完我這個知識庫,就能考上公務員,我的心血、見解、感悟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而不是被埋沒在時光中,萬一將來真做大了,孩子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說不定還能接著做呢,而且做知識類自媒體,對孩子的成長肯定也大有裨益,最起碼他將來想考公務員不用愁了。所以,對我來說,賺錢不賺錢的,並不是那麼重要,自媒體平臺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的所想所悟。

在經歷初期的痛苦迷茫之後,我想的都是怎麼找辦法解決自己面臨的困境,正所謂"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首先,我看了很多成功者怎麼做的,總結出來了一些優點。比如質量優先,一個優質視頻比一百個質量一般的視頻,播放量和吸粉量都高。如何提高質量?除了講乾貨之外,語言表達要清晰流暢、風趣幽默,視頻無電流聲等噪音,講解邏輯清楚等都很重要,於是我就向著這些方面去努力。還有的公考類頭條號粉絲也很多,靠的是什麼呢?是量!每天發佈20條解題視頻,整個頭條號就是簡單的堆積解題視頻,毫無邏輯與章法可言。中間有段時間,我求粉心切,一度想模仿這種模式,後來想想還是放棄了,我不想為了吸粉而反覆發一些吸引眼球的內容,這違背了我做知識庫的初衷,我希望我的每一個作品都能帶給觀看者不同的收穫,發一百個同質的內容,是對自己和粉絲時間精力的不尊重。

其次,我每天都殫精竭慮地思考素材。有時候,一個好的素材出現在我腦海裡的時候,我會半夜從床上爬下來,一口氣忙活好幾個小時再睡覺。另外,我還建立粉絲群,把經常觀看我視頻和文章的考生拉進來,及時回答他們問題,並且把大家問的比較多的問題做成素材,發到頭條號上。另外,我還有償徵求稿件,考生有高質量的心得體會,發給我,我按照播放量付費。

經過不懈努力,2個半月,終於做到2000粉絲,在教育類頭條號裡面,算是不錯的成績。我相信,未來會更好,因為我打算把這個事情當做自己畢生的事業來做!

最近996、加班、壓榨員工等話題忽然熱了起來,一些優秀企業,比如華為、網易紛紛被塑造成無良資本家壓榨員工的典型,敢於向加班說"不"成了社會共識。這裡面涉及到的問題很多,我不想去評判什麼,我只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當初比爾.蓋茨剛剛創辦微軟的時候,公司裡都是一些年輕人,為了趕工期,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累了就在辦公室打個地鋪,醒了就接著幹,沒有人關心"老闆會不會拖欠加班費"這個問題,為什麼?因為驅動他們工作的不是金錢,而是改變世界的夢想,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們才能不知疲倦不計回報,一心只想著去做事。

三十歲依然只有工作沒有事業,是我們缺乏毅力嗎?不,你方向錯了

1994年,比爾蓋茨坐在33萬張紙上,手中拿著一張光盤告訴全世界:光盤能記錄的內容比這33萬張紙都多。

所以,當你下一次再說"我就是太沒毅力了,要不……"之類的話時,你可以先問問自己:這是值得我畢生追求的事業嗎?你真的“follow your heart”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