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私德論英雄

吳起,衛國人,在魯國求仕。有一次齊國來攻打魯國,魯國人準備命吳起為將,但因為他老婆是齊國人,擔心吳起首鼠兩端,吳起便殺了老婆以去除魯國的疑心,執掌帥印,大破齊軍。這就是殺妻求將的故事,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待,吳起當然非常不可取,這是殺人犯,而且是為了功名富貴殺人,尤為不恥。

放在那個時代,雖然也不可取,但還沒到那麼令人髮指的程度,我無意為吳起洗白,只是想從吳起的一系列事情上看能不能挖掘出一些今天仍能適用的準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物質生活水平相比於兩千年前高出了很多很多倍,人道主義,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比那個時代普及和深刻的多,所以用今天的道德水平來衡量古人的一些做法,去理解古人的一些邏輯,會感覺不通順。所以我們爭取在那個環境下理解古人的邏輯,找出在今天甚至未來仍能適用的準則,提升一點智慧。

在那個年代,女人沒有獨立人格,是男人的附庸,是男人的財產,但畢竟是個大活人,是你的孩子的母親,所以應該是地位比豬牛、比田產、比奴僕高,但仍不會被視做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所以吳起殺妻,只是被評價為殘忍薄行,並沒有影響他執掌帥印。一個男人,一家之主,處理自己家裡的事情,處理自家的財產,這是屬於私人的部分,由此產生的評價是私德。

說回吳起,吳起在魯國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在仍然有人不停地製造於他不利的輿論,吳起便不再留戀此處,聽聞魏文侯的賢名,便來到魏國。要不要起用吳起,魏文侯諮詢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吳起貪財好色,但是用兵之才,司馬穰苴都比不上他。”注:司馬穰苴是春秋時期齊國名將,威震國際,後世評價跟寫孫子兵法的孫武是一個級別的軍事天才。李克這麼一說,文侯便拜吳起為將,擊秦,拔五城。

前面的殺妻求將,這裡李克評價他貪財好色,這都是屬於私德的一部分,我們看到文侯、李克並不在意其人私德如何,大膽起用吳起,最後的結果是吳起在魏國大放異彩,戰國首霸魏文侯,裡面就有吳起的軍功在支撐。

看過前面文章的朋友可能要提問了,你前面還說要德才兼備,還說君子以下,寧用德才俱無的愚人,不用有才無德的小人,這會怎麼又變成只要有才,有沒有德無關緊要了呢?

我們仔細看看前文(德才兼備--到底什麼是德)的邏輯,德是一個完美的東西,只有無限趨近於德,不做“無德之事”就是無限趨近的過程。不做“無德之事”應用在禮、分、名的系統框架內,就是指不犯上作亂、盡忠職守。所以司馬溫公一直提倡的德才兼備的德指的就是不犯上作亂並盡忠職守,這是大節,是大德,是公德;吳起為人殘忍薄行、貪財好色這是小節,是小德,是私德。

只要大德不虧,用人應當不拘小節。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小節完美,但是大節有虧,這樣的人是堅決不能用的。

我們今天評判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侷限在小節裡面,以偏概全,發現一個人小節上的一些汙點,便全盤否定一個人,似乎自己又一次站上了高地。今天的輿論攻擊、黑化一個人,最常見、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潑道德的髒水,將人汙名化,然後全盤否定。這也是人性使然,小節是我們容易看到的,容易挑起我們的情緒,私德方面的汙點使我們凡夫俗子很容易產生“我比他高”的幻覺,而英雄們、偉人們為了人民、為了民族的前途忍辱負重,眼界之遠、境界之高往往是我們升斗小民感受不到的。比如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時不時有人拿“孫大炮”,拿他貪墨革命經費說事,這是典型的取小節忘大德。對此現象,魯迅先生有一段經典的論述: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現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現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去吧,蒼蠅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

你們這些蟲豸們!


不以私德論英雄

相反的,不抽菸、不喝酒、素食主義者、傳說還不近女色,私德上的楷模卻不妨礙成為全人類的惡魔希特勒,這就是大德嚴重缺乏,小節卻很自律的典型例子。

後來的情況也證明,吳起雖然小節有虧,但沒有犯上作亂,也盡忠職守,大德上是個有底線的人,而且,也是非常有境界,有胸懷的人。

魏文侯死後,太子擊即位,是為武侯。武侯任命田文(不是齊國的田文,重名者)為相,吳起心裡不服氣,就直接找到田文,說:“我們倆來數數功勞吧。”田文說好啊。吳起說:“統率三軍,使士卒不畏死戰,敵國不敢打我們主意,我們倆誰更厲害?”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說:“治百官,勤政愛民,使國庫充實,我們倆誰更厲害?”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接著說:“鎮守西河,秦兵不敢侵犯我魏國邊境,韓趙也聽命於魏,我們倆誰更厲害?”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反問道:“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位在我上,為何?”田文說:“主君剛即位,內外皆有疑慮,朝政不穩,大臣還沒有被臣服,平民百姓還沒有被信服,這種情況下,是你來合適還是我來適合?”吳起默然良久,終於心悅誠服,還是你合適。

我們可以看到,吳起是有政治覺悟的人,有眼光,有境界,有胸懷,知道政治治理的邏輯是什麼,知道什麼情況下該任用什麼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甘心居於人之下。其實還有一個小事可以說明吳起的政治胸懷,就是規勸武侯治國的憑恃在德不在險,不過與本文主題不太相干,所以就此一筆帶過。以吳起的軍政才能,假設他因此事不甘,犯上作亂,會對魏國造成多大的混亂和削弱簡直不堪設想。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心甘情願地說,相位屬之子矣。這剛好說明吳起在大德上有底線,是有公德之人,是德才兼備的人,是棟樑,是柱石。私德上的一些汙點,在這些大是大非面前,算的了什麼呢。

後世的陳平,盜嫂受金,也是私德並不怎麼樣的人,我想,劉邦是明白怎麼區分公德私德的人,不然那麼多將領說陳平的壞話,他還能不以為意,大膽放權給陳平,批了幾萬金的錢給陳平,一點都不過問錢財的用途。陳平在建立大漢朝和後來誅呂的一系列政治大事件中作為中流砥柱,立下不世之功。

所以,我們要懂得首先區分公德私德,用人不看私德,摸清楚這個人在公德上的境界和底線,剩下的就是任才施為,這樣才是正確的用人之道。司馬溫公說,故為國為家者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