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語無言——白說《白說》

序言:白巖松是我十分喜歡和欽佩的一個新聞工作者,這本書充分反映了他的辯證思維和開闊的胸襟,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我希望大家安靜下來,聽我說。”

一直都是一個挺浮躁的人,即使表面時常一片平靜。

喜歡讀書,卻總擔心書讀得不夠精深;喜歡寫文章,卻總擔心文章寫得沒有文采;喜歡一首歌,卻總擔心唱出來時,慘遭嘲笑;喜歡一個人,卻總擔心配不上對方,沒有結果;喜歡.......太多的事,雖然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卻總沒有開始就結束了,然而結束這些的不是挫折和失敗,是自己的猶豫與懷疑。

在青春的天空中徘徊著、飄蕩著、翱翔著,心中不免迷茫,那一本本沉默著的書籍就是我最真誠的摯友,他們把所有的想法毫不猶豫地展現在我面前,告訴我一些故事也給我一些啟示——即使他們的思想有一些自己都不曾發現的漏洞與不足。他們是黑暗中的一束束燈光,或明或暗,從不同的方向而來,指向不同的方向,雖然未必直指我的路途,但卻照出了我前方的荊棘與坎坷,也讓我少了些許的猶豫與懷疑。

浩瀚書海,嘗獵百書,《白說》應當一讀,值得三思。

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成功”、“幸福”,不知什麼時候這種追求就深深地刻進了靈魂深處,內心渴望至極的咆哮落到現實之中,卻就像在深水之中,只能使得自己更為痛苦,更為掙扎,終是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幸福可以無限靠近,無法徹底到達,而我們奔著幸福而去,走著走著感覺跟迷宮似的,到處都是岔路。

“我們很多人都是走得太遠,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了。為名忙,為利忙,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忙。原本為了這些事忙,是因為覺得它們跟幸福很近,可是後來把幸福都忘了。每天焦慮、煩躁、難過、憔悴,玩命地掙錢,卻從沒有時間花錢。”

一箇中年人,博學多才的中年人,一番簡單直白的話,讓人醍醐灌頂。

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喜歡讀書,不是因為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是一種安靜,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滿足。讀一本好書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經歷種種的故事,平靜或驚險,或喜或悲,經歷的是一種人生。名著之所以偉大,從來不在於所謂的中心思想,而在於太多人心中有著不讚一詞的動人細節。有書的人生,才不會顯得太過單薄。

“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因為其中蘊含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

一名作家,歷經滄桑的作家,沒有修辭的語言,猶如高屋建瓴。

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溝通,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卻也可以化神奇為腐朽,區別就在於方式的不同,而沒有真正的溝通,判斷也只能算是臆斷,眼中所看見的也只是單純的是非,看到了真相的一角,自以為知道了,卻可能就此離開了真相。

“當我們以簡單二元對立來評判事物時,內心的秩序往往會失衡,而只有建立在“一樣”基礎上的“不一樣”,才有價值。

一位新聞人,閱歷豐富的新聞人,出自工作的感悟,卻在太多的人生旅途中點亮明燈。

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或許我們總喜歡把一次活動的成敗,完全歸於一種原因,一種因素——成功了,我們堅持那一種行為;失敗了,我們抹除那種形式。然而好像忘了,現在的成功,可能是因為以前一次失敗才走上了這條路;現在的失敗亦然。

“既然都在短跑,你為何不試試長跑?時常叫囂憤怒的人不可怕,可敬的是暗暗積蓄力量的人。”

一個思考者,深思熟慮的思考者,孤單地站在高處,冷靜地看著世間百態。

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我們追尋著真相,渴望著真相,卻不知道什麼樣的才是真相。因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願意相信多數人所告訴我們的,去偏信各種違背常識的“小道消息”。這或許是平時的消息忽略了許多細節,而謠言滿足了我們的獵奇心理,以及對權威的懷疑與挑戰,但是,真相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

“中國結束了捱打的時代、捱餓的時代,正在進入一個捱罵的時代。”

一個清醒者,遠見卓識的清醒者,看到遠方,也瞧見眼前。

一本書,幾番話,世間百態,不信也只能是白說。

喜歡一本書,就會總認為這本書理解得還不透徹,確實讀過很多遍,但每一遍都有著不同的感受,或許,這就是一本好書的魅力吧——思想的明燈永遠只在前方。

萬語無言——白說《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