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古代雅士的心灵鸡汤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为什么让文人墨客情有独钟?仅仅是因为紫砂壶泡出的茶好喝?

这只能说是一个因素,而且是很小的一个因素。现在的紫砂壶已经被赋予了诸多灵性,承载了很多人文情愫,对文人墨客来说,这些情愫恰恰是他们的心灵鸡汤。

紫砂壶,古代雅士的心灵鸡汤

八方西施

传说最早与紫砂壶有渊源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苏大学士不但吟咏出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句,并且亲自设计了一款“东坡提梁壶”,虽然只是无据可考的传说,但可以看出,宋朝文人墨客对茶具已经十分重视了。后来时大彬、徐友泉等大师也极有可能对文人壶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都因史料不足而无法确认。

时光荏苒,来到了清康熙、雍正年间,这时紫砂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的紫砂巨匠:陈鸣远。陈老先生不但制壶技艺精湛无匹,而且好文,他与当时陈维崧、汪柯庭、杨中讷、曹廉让等文人相交甚密,并把这些文人对紫砂壶的想法和看法实践到紫砂壶上。

紫砂壶,古代雅士的心灵鸡汤

时间长了,文人喜欢的诗、书、画、印等等先后出现在紫砂壶上,浓浓的文人气息让这些墨客爱不释手,自此,紫砂壶在文人圈中名声大噪,无出其右。因此说正是陈鸣远奠定了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基础,开辟了工艺品与高雅艺术相交融的广阔天地。

紫砂壶,古代雅士的心灵鸡汤

斗转星移,紫砂壶到乾隆年间,已发展相当成熟,但工匠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差强人意,一直都是模仿前人,没有创新,甚至有的技师异想天开,竟然用釉料装饰紫砂壶,这与紫砂壶质朴无华的本色相去甚远,纯属混搭!就在紫砂壶陷入围城的困境时,出现了两个人,让紫砂壶突出囹圄,大展风姿,他们的名字:杨彭年、陈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