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堵為榮”背後的積極信號

4月17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等機構聯合發佈《2020年Q1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全國交通持續復甦,近7成城市已經基本恢復擁堵,達到去年同期90%以上的狀態。

有關機構發佈這個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然不是要向大家揭示城市交通擁堵現狀,引發大家對交通擁堵問題的關注,而是試圖從交通擁堵這個側面反映當前生產生活恢復情況。

擁堵是城市交通頑疾,大家對此深惡痛絕。它降低出行效率,浪費時間;它消耗燃油,同時汽車怠速產生的尾氣汙染城市空氣;它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增大交通管理難度。此外,擁堵容易讓人滋生焦躁情緒,引發“路怒症”,不利社會和諧。交通擁堵,引發城市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成為阻礙發展的“城市頑疾”。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因交通擁堵而高興。

但後疫情時代出現的城市交通擁堵,為什麼卻讓大家開心甚至以堵為榮呢?

因為它顯示了城市活力得到恢復,生產生活迴歸常態。受疫情影響,城市的生機與活力受到抑制,尤其是旅遊、電影、酒店、影視等行業遭受重創,展覽、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都也受到較大影響,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大家希望儘早結束這種非正常生活,回到以往的生活狀態,哪怕這種生活狀態不完美,存在諸多不足。非正常生活狀態,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多種可能。而正常生活狀態雖不完美,卻給大家追求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了無數可能和機會。所以,人們才如此渴望生活儘快迴歸常態。

因為它顯示了社會對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城市交通擁堵恢復,說明人群已經在頻繁地流動起來。人群的頻繁流動,說明城市的復工復產復市已經在全面鋪開。當然,城市人群的頻繁流動,絕不是非理性的魯莽行為,而是持續向好的疫情形勢和科學的防控舉措給了大家信心和底氣。從某種意義上說,交通擁堵指數越高的城市,其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得越到位,疫情防控成效越顯著,同時,城市的復工復產復市工作也相對開展得比較好。

因為它顯示了人們對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渴望。城市交通擁堵,這是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也要靠發展。雖然說疫情曾有力遏制了城市的交通擁堵,但它不可能解決城市擁堵問題。城市交通擁堵會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重新出現,繼續伴隨我們的生活。既然交通擁堵暫時避免不了,遲早會出現,那就不如讓它早點來,讓生活儘早迴歸常態。只有生活迴歸常態,我們才有可能去謀求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才有基礎去探索如何妥善地解決城市擁堵問題。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對城市交通擁堵的態度,反映了我們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矛盾心理:怕它不來,又怕它亂來。但“不來”可能預示著大麻煩,一般難以承受。“亂來”雖也是問題,但因是習以為常的老毛病,兩害相權取其輕,一般也能接受。城市交通擁堵,雖說是“亂來”的頑疾,但相比被疫情抑制的不擁堵,顯示了更積極而良好的信號,給了我們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當然,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在期盼美好生活的時候,在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時候,仍然要繃緊疫情防控的弦,儘快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生活恢復的雙勝利,早日迎來期盼的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