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河口市概况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隶属于襄阳市。

全市辖10个乡镇办,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53万,城市化率56%。老河口历史悠远,人杰地灵,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发源地,是春秋名将伍子胥故里,是汉代丞相萧何的封地,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治所,是黄河大合唱词作者、诗人张光年的故乡,是抗日名将、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抗日御敌指挥部所在地。

2016年12月7日,老河口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古代历史

中国老河口市概况

老河口市风光

老河口市风光

老河口市境古为阴国,因位于荆山之北而得名。春秋时期为楚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赞、阴二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萧何为赞候,"食邑八千户于此"。东汉光武帝封邓禹为赞候,"食邑万户于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得荆州,以南阳西为南乡郡,辖八县,赞、阴在内。南乡郡城临汉水,在县境内。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乡郡为顺阳郡,辖赞、阴、筑阳三县,郡治设于赞城。南北朝战争频仍,郡、县设置多有变迁。唐初置赞州,旋废,改阴城县为阴城镇,入谷城县。宋以阴城镇建光化军,设乾德县。元十四年(1277年),废光化军,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历明、清、中华民国未再变改。建国后,老河口曾三度设市,1983年市、县合并,撤销光化县建置。

近代魅力

中国老河口市概况

老河口夜景

老河口夜景

老河口一江碧水绕城而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主城区面积2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06平方米,城市功能完善,秩序井然。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22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百里生态文明走廊"创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被经济日报纳入建国60周年报道。

历史沿革

老河口市境古为阴国,因位于荆山之北而得名。治所在今袁冲区古城水库淹没区内。春秋时绝,为楚属地。"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下阴城址在今傅家寨附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酂、阴二县,酂县故城与下阴相近,约在今谷城县固封山北(已没于汉水)。

两汉沿秦制。高祖五年(前202年)封肖何为酂候,"食邑八千户于此"。东汉光武帝封邓禹为酂候,"食邑万户于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得荆州,以南阳西为南乡郡,辖八县、酂、阴在内。南乡郡城临汉水,在县境内。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以其地为顺阳王封地,改南乡郡为顺阳郡,辖酂、阴、筑阳三县,郡治设于酂城。西晋永嘉(307-313)中,城没于汉水。

南北朝战争频仍,郡、县设置多有变迁。

唐初置酂州,旋废。改阴城县为阴城镇,入谷城县。

宋以阴城镇建光化军(光化系唐昭宗李晔年号),设乾德县,旋废,后又复设。

元至元十四年(1277),废军,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历明、清、中华民国未再变。

建国后,老河口曾三度设市,市、县并立,1983年市县合并,撤销光化县建置。

自然资源

境内有天然巨型优质矿泉水--六股泉。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和能源网络,建有亚洲最大的低水头发电站,装机容量10.9万千瓦,年发电5.81亿度,能充分满足工业用电需求。建设有天然气站1座,年供应量达550万立方米。另外,江山重工、东风创普、葛洲坝水泥、王甫洲电站4家央企布局我市,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地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