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中小企業亦須“自救”突圍

本報記者 呂紅星

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8.6%,中小企業復工率達76%,汽車行業企業整體開工率達97%……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全國工業基本面初步實現穩定,面對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展現出了應對複雜嚴峻局面的強大韌性與活力,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

金融支持居首位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加劇了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延緩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加大穩就業壓力等方面。

中小企業貢獻著近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和80%的就業。目前,雖然許多中小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是,面對訂單減少、供應鏈受到影響等現實問題和潛在影響,必須要積極應對。

本報記者近期走訪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發現,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穩定,園區內的大多數企業已經復工。例如,園區內的奔馳、北汽新能源等企業在2月上旬就已經復工。但由於產業鏈復甦不平衡、部分市場需求萎縮等因素,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仍存在一定困難。

在特殊時期,各地各部門要創新手段、打破常規,加快“放管服”改革,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創造便利條件。

4月1日,北京市首貸服務中心在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運行,22家銀行、6家融資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機構進駐,通過集成政策、服務、信息資源,為小微企業辦理貸款業務提供快捷通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行財政金融政策聯動,將部分已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延長到2023年底。包括,對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發放100萬元及以下貸款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對向農戶發放10萬元及以下貸款的利息收入、為種養殖業提供保險業務的保費收入,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對小貸公司10萬元及以下農戶貸款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並按90%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對其按年末貸款餘額1%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准予所得稅稅前扣除。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除湖北外的中小企業復工率超70%。但仍有一些企業因經營停滯面臨短期資金鍊斷裂,處於停工、半停工的狀態。因此,進一步加強政策性擔保貸款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資金週轉困難,成為了共同的呼聲。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平華認為,政府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同時,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以“增量、降價、提質、擴面”等為抓手,儘快紓緩中小企業資金困境。他表示,增量,就是增加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量。降價,就是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質,就是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質效。擴面,就是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陳春花強調,在“危機”的時候,更要強調“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對中小企業而言,其根本目的就是保住現金流。因此,建議企業對業務結構做“減法”,從而使公司具有更有效地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直播成戰“疫”新工具

在國家和各級政府提供支持的同時,企業“自救”無疑更為關鍵。中小企業要主動擁抱變革,進行技術革新。而直播就成為了許多中小企業的戰“疫”工具之一,為恢復生產經營提供了強大助力。

抖音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抖音收到商場報名直播共292場,完成直播的品牌54家。其中,株洲王府井百貨首次抖音直播,其銷售額就超過240萬元。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通過抖音直播,單日銷售額超日常十倍,達到122萬元。

“由於開通了直播,在一些平臺上也都發布了短視頻,不但原來的老客戶回來了,而且還收穫了許多新客戶,目前,我們有了一定數量的粉絲。”

家住保定的呂豔經營著一家賣女士服裝及內衣的小店,在疫情初期,由於客流量驟減,整天唉聲嘆氣。“我開始也不會弄這些,都是我兒子幫我一步步弄的。現在,我離不開短視頻了,就算疫情結束了,客流量回來了,我也要保持線上經營,這樣心裡才有底。”呂豔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道。

在3月26日舉行的“直播與中小企業發展”線上研討會上,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突發的疫情給短視頻直播平臺提供了一個發展機遇,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短視頻和網絡直播拓展發展空間。

歐陽日輝指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在中小微企業產品銷售、企業用工、資金需求、原材料供應四個方面發揮了作用。

艾媒諮詢最新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這些數據的背後,意味著直播平臺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直播平臺為銷售方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橋樑。一方面,消費者與銷售方可以直接完成交易,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會越來越關注社交電商。

突發的疫情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整個社會的潛能也被數字化激發出來,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隨著數字化逐漸成為未來整個社會運營的基礎設施,企業需要通過切實的行動,讓自己成為一家擁有數字化技術的主體,因此,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組織運行模式,都應該往數字化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