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百年的資產回報來看什麼才是價值投資

從長期看,哪些金融資產真正地能夠為實實在在地提供長期可靠的財富回報?我們經歷了牛熊,很多人覺得現金是最可靠的,甚至很多人覺得黃金也是很可靠的。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最可靠的資產呢?

從兩百年的資產回報來看什麼才是價值投資

我們該怎麼投資?


美國的金融市場比較發達,有些數據可以可靠地回溯到1802年,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各類資產表現如何呢?

第一大類資產是現金。最近貨幣基金收益率、外匯的上下波動,讓中國很多老百姓更加意識到現金的重要性,特別是餘某寶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錢存銀行的習慣,因此可能很多人認為現金應該是最保值的。我們看一看在過去兩百年裡現金表現如何。如果1802年你有一塊美金,今天這一塊美金值多少錢?它的購買力是多少?

答案是5分錢。兩百多年之後一塊錢現金丟掉了95%的價值、購買力!原因我們大家都可以猜到,這是因為通貨膨脹。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其他類的金融資產。

對傳統中國人來說,黃金、白銀、重金屬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保值的方式。西方發達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實行金本位。黃金的價格確實增長了,但進入20世紀我們看到它的價格開始不斷在下降。我們來看一看黃金作為貴重金屬裡最重要的代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在兩百年前用一塊美金購買的黃金,今天能有多少購買力?我們看到的結果是3.12塊美金。這顯然確實是保了值了,但是如果說在兩百年裡升值了3、4倍,這個結果也是很出乎大家預料的,並沒有取得太大增值。

我們再來看短期政府債券和長期債券,短期政府債券的利率相當於無風險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過通貨膨脹。 短期債券兩百年漲了275倍;長期債券的回報率比短期債券多一些,漲了1600多倍。這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

接下來再看一看股票。它是另外一個大類資產。可能很多人認為股票更加有風險,更加不能保值,尤其是在經歷了過去幾年股市上上下下、跌宕起伏,我們經歷了一輪大牛市和一輪股災,很多人對股票的風險有了更深的理解。股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如何?如果我們在1802年投資美國股市一塊錢,今天它的價格是多少呢?

1塊錢股票,即使除掉通貨膨脹因素之後,在過去兩百年裡仍然升值了一百萬倍,今天它的價值是103萬。它的零頭都大於其他大類資產。為什麼會是這樣驚人的結果呢?這個結果實際上具體到每一年的增長,除去通貨膨脹的影響,年化回報率只有6.7%。這就是複利的力量。愛因斯坦把複利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有道理的。

美國股市過去兩百年平均回報率差不多是6.6%,每六十幾年的回報率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可是當我們把時間放得更短一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的表現會很不一樣。例如戰後從1946年到1965年,美國股市的平均回報率是10%,比長期的要高很多。可是在下面的15年裡,1966-1981年,不僅沒有增長,而且連續15年價值都在跌。在接下來的16年裡,1982-1999年,又以更高的速度,13.6%的速度在增長。可是接下來的13年,又開始進入一個持續的下跌的程。整個13年的時間裡,價值是在下跌的。所以才有凱恩斯著名的一句話:”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你投資的時候畢竟每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

絕大部分投資人有公開記錄的時間也就是十幾、二十年。可是如果趕上1981年,或者2001、2002年,十幾年的收入都是負的。所以作為投資人,如果看股票這樣長期的表現,那投資股指就可以了。可具體到對個人有意義的時間段,會發現可能連續十幾年的時間裡面股票回報都是負數。而在其它時間段裡你會覺得自己是天才,什麼都沒做每年就有14%的回報。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回報是怎麼取得的,就無法判斷你的投資是靠運氣還是靠能力。

假設我們投資的時間週期就只是十幾年,在這十幾年裡你真的很難保證你的投資一定會是一個可觀的回報。這是一個問題。同時股市的波動在不同的時間裡也非常強烈。所以,我們下面的問題就是,有沒有一種比投資指數更好的方法,更能可靠地在不同的年份裡面,在我們大家需要錢的年份裡面,仍然能以超越指數的回報的方法可靠地保障財產?答案是:股市的價值投資。

最早是由本傑明格雷漢姆(巴菲特的導師)在八、九十年前左右最先形成的一套體系。在價值投資中,今天重要的領軍人物、代表人物當然就是我們熟知的巴菲特先生了。但是它包含什麼樣的含義呢?其實很簡單。價值投資的理念只有四個。大家記住,只有四個。前三個都是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概念,最後一個是巴菲特自己的獨特貢獻。

01

第一,股票不僅僅是可以買賣的證券,實際上代表的是對公司所有權的證書,是對公司的部分所有權。這是第一個重要的概念。這個概念為什麼重要呢?投資股票實際上是投資一個公司,公司隨著GDP的增長,在市場經濟持續增長的時候,價值本身會被不斷地創造。那麼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作為部分所有者,我們持有部分的價值也會隨著公司價值的增長而增長。那麼如果我們以股東形式投資,支持了這個公司,那麼我們在公司價值增長的過程中分得我們應得的利益,這條道是可持續的。什麼叫正道,什麼叫邪道?正道就是你得到的東西是你應得的東西,所以這樣的投資是一條大道,是一條正道。可願意這樣理解股票的人少之又少。

02

第二,理解市場是什麼。股票一方面是部分所有權,另一方面它確確實實也是一個可以交換的證券,可以隨時買賣。這個市場裡永遠都有人在叫價。那麼怎麼來理解這個現象呢?在價值投資人看來,市場的存在只是為了你來服務的。能夠給你提供機會,讓你去購買所有權,也會給你個機會,在你很多年之後需要錢的時候,能夠把它出讓,變成現金。所以市場的存在是為你而服務的。這個市場從來都不能告訴你,真正的價值是什麼。它告訴你的只是價格是什麼,你不能把市場當作你的一個老師。你只能把它當作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這是第二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但這個觀念又和幾乎95%以上市場參與者的理解正好相反。

03

第三,投資的本質是對未來進行預測,而預測能得到的結果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準確,只能是從零到接近一百。那麼當我們做判斷的時候,就必須要預留很大的空間,叫安全邊際。因為你沒有辦法分辨,所以無論你多有把握的事情都要牢記安全邊際,你的買入價格一定要大大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這個概念是價值投資裡第三個最重要的觀念。因為有第一個概念,股票實際上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本身是有價值的,有內在的價值,而市場本身的存在是為你來服務的,所以你可以等著當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再去購買。當這個價格遠遠超出它的價值時就可以出賣。

這樣一來如果對未來的預測是錯誤的,我至少不會虧很多錢;那麼常常即使你的預測是正確的,比如說你有80%、90%的把握,但因為不可能達到100%,當那10%、20%的可能性出現的時候,這個結果仍然對你的內生價值是不利的,但這時如果你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就不會損失太多。假如你的預測是正確的,你的回報就會比別人高很多很多。你每次投資的時候都要求一個巨大的安全邊際,這是投資的一種技能。

04

第四,巴菲特經過自己五十年的實踐增加了一個概念:投資人可以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夠對某些公司、某些行業獲得超出幾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夠對公司未來長期的表現,做出高出所有其他人更準確的判斷。在這個圈子裡面就是自己的獨特能力。能力圈概念最重要的就是邊界。沒有邊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如果你有一個觀點,你必須要能夠告訴我這個觀點不成立的條件,這時它才是一個真正的觀點。如果直接告訴我就是這麼一個結論,那麼這個結論一定是錯誤的,一定經不起考驗。能力圈這個概念為什麼很重要?是因為“市場先生”。市場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市場存在的目的就是發現人性的弱點。你自己有哪些地方沒有真正弄明白,你身上有什麼樣的心理、生理弱點,一定會在市場的某一種狀態下曝露。所有在座在市場裡打過滾的你一定知道這句話的含義。

從現實來看中國現在正在進行的經濟轉型,實際上是要讓金融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融資角色,不再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而讓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成為主要資金來源,成為配置資源的主要工具。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的發展規模、機構化的程度、成熟度都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得到很大的提高。當然如果把眼光只限在眼前,很多人會抱怨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過多、救世不當,等等,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中國市場仍然是在向著更加市場化、更加機構化、更加成熟化的方向去發展,對於下一步經濟發展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真正的價值投資人應該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資產配置的時候也應該讀懂如何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