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博的云法官?

如何看待微博的云法官?

本期答主/杨璇(庭立方·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 律师助理)

微博判案,死刑起步,上不设限——这是微博云法官的典型特征,也是最令人反感和攻击的点。

云法官们代表了中国最朴素的舆论,是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当云法官在微博上肆意发表意见的时候,往往一呼百应,微博流量数据比真正正儿八经的法律博主的微博流量高得多。

每当这时,就会有人哀叹“舆论绑架司法”“中国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微博云法官真的能绑架司法吗?

聂树斌案中,媒体长达十多年的报道跟进,家属无数上访的眼泪,一波又一波汹涌的舆论,但是聂树斌过了多少年才平反的?十多年!

司法从来忌惮的不是舆论,而是权力。网上叫嚣的再厉害,司法系统内部没有领导的批示,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说舆论绑架司法,不如说舆论影响权力者,约束着权力者,由当权者影响司法。

从昆山反杀案、天津老太气枪案、于欢案,这些热点案件不都是在舆论汹汹之下,但仔细研究它的审理全程序,不论是程序上还是案件结果上,你能说法院没有按照事实和法律来判决吗?

舆论的作用只有一个:舆论影响当权者,在当权者的压力下,司法会更加严格的遵守法律规定,但绝不会超越法律规定进行审判。

微博判案,死刑起步。

只有法律上真的能判被告人死刑的情况下,法院才会真的顺从民意,判死刑——比如朝阳医院杀医的案件。

如果法律规定被告人不能判死刑,法院即使顶着天大的压力,也绝不会超越法律和事实判案——比如种种大家看过的强奸案、猥亵案、贪污案。

舆论越是汹涌,司法只会越来越严格的“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

而当法律规定与民意出现根本性的反差时,也只会让立法者反思——我们现在遵守的法律,是好的法律吗?

没有感情的法律只是冷冰冰的机器,没有理性的法律就只是蒙昧的激情。

而我们法律人,要做的就是平衡理性和激情,就像常常提到的“情、理、法”的交织。

我们必须尊重舆论的感性表达,因为他们不是法律人,他们有表达自己朴素正义感的权利,但是我们法律人,必须超越这些激情,防止出现多数人暴政。

我常常在自己的微博上,看到一些人,因为不同意我中立的观点,而开始掐架。我刚看到的时候会很生气,但是随即就能坦然。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个人因为学习的专业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当然不一样,这无可厚非。

毕竟我也因为在一个涉及医学的新闻下发表意见,被其他的医学生喷过。我觉得这很正常,我认为我自己没有错,我只是说出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那些医学生也没有错,因为他们是专业的,当然看不惯我这文盲般的观点。

作为法律人,天然的会看不惯云法官,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必须尊重这些朴素正义感的表达,同时尊重规则,坚持理性,尊重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