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总第一八四七期;欢迎关注。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6

頓折法繁多,虛實相映


汉隶从篆书中脱胎而出,从文字学角度而言,隶书破坏了古文字之象形、指事等构字原理,向符号化之今体发展。


篆书笔画之连接是以“转”为主,而隶书笔画连接处多采用“折”法,清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言:“由篆而隶,一画分作数画,是由合而分;由真而草,数画并作一画,是由分而合”,所有书体均在这一合一分,一分一合中悄然演变。


隶书由篆书简约而成,变迂回圆转为缜密方折,而隶书区别于篆书最为重要之特征就在于由转法化为折法,横折之写法即为“断而后起法”

:横画加竖画之连接,篆书圆转,汉隶方折。


横折一般由横开始,至收笔处,另起一笔,再写竖,形成方折。在横与竖之交接处,既多变化偶尔又化折为转。可线外接,也可线内接;可实接,也可虚接;可平接,也可出头接;有时为实势,有时则为虚势。


请看一些字例解析: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在《礼器碑》中,“君”“官”二字横折为圆转用笔,其藏锋起笔后先写横画,至收笔处略提笔转锋,再向下继续行笔,使折处呈现圆转之形,此笔法明显承袭篆书笔意。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于”“宅”二字最后一笔为圆转竖折,竖折为竖画收笔处接一横画,或带雁尾,或无雁尾。其写法为逆锋起笔先写竖画,至折处向左或向右引笔,然后圆转折锋行 笔。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相”“官”二字横折为方折用笔,其写法为逆入起笔后向右运笔,至转折处笔锋稍向右斜,再将笔锋顺势向内转笔,最后运笔而下,回锋收笔并呈方状。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出”“邑”二字竖折亦为方折用笔,“出”字竖折与“邑”字竖折在其转折处是两笔对接而成,并且在交接处严丝合缝,饱满含蓄,方正有力。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书”“石”二字转折处断而不连,“书”字首笔横画与第二笔竖画完全断开,“石”字“口”部转折处横画与竖画亦断开。二字在书写时,均为先逆锋起笔写横画,至折处,断而不连,再另起一笔逆锋上行,折锋向下写竖画后回锋而收。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曰”“四”二字转折处断而相连,其横画与竖画连在一起,并且是断而再连。二字在书写时,均为逆锋起笔写横画,至折处再另起一笔逆锋上行,折锋向下写竖画, 并与横画相连,行至收笔处驻笔挫锋而出。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颖”字右部折笔、“百”(左)字下部折笔皆为内擫法,在转折处向左凹进,再向右下行笔而成,以刚健流美取胜;

写书法,只有搞懂“内擫”与“外拓”,才会更高古!

“礼”字右部折笔、“百”(右)字下部折笔皆为外拓法,其转折处弧形向左下方向外凸出,竖画外拓下行而成,气势雄强。


“内擫”与“外拓”


由此可见,书者一左一右之转笔形成内擫与外拓两种截然不同之书法形态,在《礼器碑》中“内擫”与“外拓”用笔皆有,体势婀娜,呈现丰富含蓄之感。


须知,在《礼器碑》之用笔中,“内擫法”与“外拓法”亦是常见之法,在一左一右之转动运笔中意趣横生,南朝袁昂在《评书》中言:“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及至二王始复大变,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可见,《礼器碑》中折法繁多,虚实相映,同为一折,皆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