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同訴訟圈 | 法律人當不斷突破自我:永葆好奇心,厚積而薄發

天同訴訟圈 | 法律人當不斷突破自我:永葆好奇心,厚積而薄發

朱華芳按:十二年前,我在高特律師事務所紐約辦公室實習時初識曹暉。我們和律所另一位華人女孩結成了三人幫。曹暉待友熱情真誠,她帶我去旁聽紐約律師繼續教育課程,參加她的朋友聚會,逛哈佛校園,到圖書館借書;我們一起逛街,一起旅行……她成為初來乍到的我認識美國社會的窗口,是那個階段對我影響最深的人。


她總能讓我感受到力量。記得我倆在紐約大街上邊走邊聊,她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她之前學的是俄語,進大學才開始學ABC,當時同班同學有的已在準備托福考試;一路追趕到大學畢業後,英語不再是劣勢,最後還如願被耶魯大學錄取。而在耶魯選修的法律課燃起她對法律的熱愛,她決定轉行,開始讀JD。我當時的想法是,要像她一樣,在任何時候都勇於探索新世界。


尤其難忘的,是在波士頓她朋友家,我倆一人一個睡袋臥談,聊人生的意義、各自的理想——我們都想成為有智慧、能解決問題的人。


2015年對我倆都是重要的一年。她離開律所加入絲路基金,而我離開中化加入天同。看似方向相反的選擇,後面的動力卻相同:我們都還葆有當年那份激情和好奇,堅定地走在成為有智慧、能解決問題的人的路上。


法律人常被認為保守,易固步自封。我希望“法務芳談”能通過分享不斷自我突破的法律人的職業成長故事,讓大家看到各種可能。我從曹暉身上學到很多,深信她的經歷也一定能給大家啟發,故特邀她撰文分享。


天同訴訟圈 | 法律人當不斷突破自我:永葆好奇心,厚積而薄發

曹暉,絲路基金法律負責人,2016年被湯森路透ALB評選為15名中國最佳總法律顧問之一,在跨境併購、股權投資、美國IPO、基金架構與設立、反腐敗與經濟制裁等領域有十餘年經驗。加入絲路基金前,曹暉在多家領先的國際律師事務所執業,並曾供職工商銀行總行國際部。她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耶魯大學和紐約布魯克林法學院,並取得美國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


曾經在微信朋友圈讀到這樣一句頗為經典的話:每個人的氣質裡都藏著他曾經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換句話說,每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都是被自己的人生閱歷塑造出來的。在這篇短文裡,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各種經歷和它們帶給我的體會。


與法律初結緣


相比很多同行,我是個半路出家的法律人。在北京大學本科唸的是國際經濟。當時這是很熱門的專業,以至於我沒有填報心心念唸的中文系或者俄語系。1994年大學畢業後,在工商銀行總行的國際業務部工作四年。1998年辭職到美國繼續讀書。我先讀的是耶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專業。耶魯把這個專業設置為跨學科領域的(multi-disciplinary program)。學生可以在研究生院外的多個學院選課。除了經濟、政治、歷史,我也選修了法學院的課程。正是在這個期間,我對於法律這個專業萌發了興趣。


2000年,我進入紐約布魯克林法學院,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法律博士(JD)的學習。從此,我對於法學的熱愛沒有改變過。作為一門學科(discipline)和一項專業(profession),法學以其智識上的挑戰以及法律人“既同情又超脫”的道德準則,深深吸引著我。真正想了解美國,需要深入學習它的法律體系。正如托馬斯弗裡德曼所言,美國成功的秘密不在於華爾街,也不在於硅谷,不在於空軍,也不在於海軍,不在於言論自由,也不在於自由市場。美國的秘密在於它長盛不衰的法治和及其支撐的制度設計。


12年律所磨劍


2003年,我以優異的成績(magna cum laude)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隨後在紐約開始了作為交易律師(transactional lawyer)的執業生涯。我在兩家國際律師事務所的紐約辦公室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美國證券法相關的業務,特別是私募基金的組建和設立。2007年,我回到北京,在另外兩家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共工作了九年。主要的工作包括跨境併購,私募股權投資,中國企業赴美IPO,跨國公司在華合規經營等多個領域。


在一些業外人看來,交易律師只會在固定的文件模板上改幾個字,或是書面記錄客戶口述的要求。由於過分執迷於描述事實的準確完整,律師常常寫出冗長繞口的文字。律師也總是希望窮盡事物發展的多種可能性的預估,往往在商業夥伴們憧憬美好合作前景的時候,大煞風景地強調最壞的情況。然而,多年的律所工作經歷告訴我,優秀律師絕不只是一個高級文秘,而且也不會僅限於向客戶充分提示法律風險。好的公司法律師必須能夠深刻地理解客戶的商業需求,並以最大程度的滿足該需求為工作目標。擁有敏銳理解力、良好判斷力的律師才能獲得客戶的信賴。而真正想使自己成為客戶的go-to-person,律師必須在基於對風險的判估之上否定某一個方案的同時,盡力提供另一個替代方案,最大限度地逼近客戶的商業目標,而且最小化相應的法律與合規風險。


如果說在法學院的三年學習培養了我作為法律人的基本素質,那麼在國際律所渡過的十二年則從骨子裡重塑了我。伴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嚴格培訓,專業、執著、注重細節、客戶利益至上的工作態度逐漸根深蒂固,而律師特有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嚴密思維方式也演化成一種習慣。


叩開絲路基金的大門


在律所工作期間,不斷有獵頭聯繫我,告知各式各樣的轉做內部法務的機會,但幾乎都沒有真正讓我動心。2015年,有個朋友推薦了一個特別的工作機會,就是加入新成立不久的絲路基金,負責公司的法律事務。 面試之前,我上網速成了一下對絲路基金背景的瞭解。這是一家實施“一帶一路”宏偉戰略而於2014年底新設立的國家外投融資平臺。作為一家中長期開發投資基金,絲路基金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原則,通過以股權為主的多種跨境投融資方式,為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經貿合作和雙邊多邊互聯互通提供支持,重點關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能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項目。


由於離開“體制”內多年,我去絲路基金面試前頗有些躊躇。他們的領導會不會太官僚?國有企業與外企的文化差異我能適應嗎?第一輪面試我見到了公司的總經理和一名副總經理。 總經理一開始沒有掩飾對我是個女士的詫異,不禁讓我的心沉了下來。但在之後一個小時的交流中,他的開明坦誠、國際視野以及創建世界一流直投平臺的情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種一見如故的親切感在很大程度上掃除了我對於國企領導的刻板印象。 在第二輪面試中我見到了董事長。她談到了早年在紐約曾有機會旁聽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課,因此對法學充滿敬意,非常重視公司的法務工作。我忽然感受到一種回家見到了親人的溫暖。不久,我向律所的合夥人遞交了辭呈。接下來的幾天,我收到許多合夥人真摯的祝福。其中一位在華盛頓的合夥人曾經在美國政府任重要職務。他高屋建瓴地寫道: Your country is calling you. You will be at the forefront of China‘s rising as a world power. 看後我不禁唏噓感嘆,愛國情懷是可以跨國溝通的。


對於我來說,新工作既富挑戰性又非常有意思。由於絲路基金對外投資的項目金額大,交易結構複雜,而且“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和地區通常也是法律合規風險突出的司法轄區,對法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常常有機會綜合運用之前在學校裡學過的國際經濟、國際關係理論和法學知識。這讓我覺得以前求學路上的幾次轉換終於沒有白費。


概括地說,我們的工作是為公司的投資決策及日常運營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主要包括:全程參與投資項目的戰略策劃、架構設計、談判磋商,交易文件的起草、審閱、項目交割及投後管理;聘請外部法律顧問並在項目工作中與之保持密切溝通;深度參與公司內部治理、制度建設和日常業務的合規管理。


絲路法務工作的點滴體會


在絲路基金工作一年多,我的體會是公司內部法務工作與律所的工作既有很多相似之處又有相當的差別。一方面,擁有作為法律人的基本素養,以及嚴謹的法律思維、紮實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合格履職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面,有別於律所專注於某個執業領域,公司內部律師需要同時關注多個方面。這就要求內部律師首先已經要有足夠的專業積累,能夠敏銳地意識到各種公司事務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和壓力點。在我們的工作中,每天都面臨新的挑戰,需要了解不同司法轄區的法律法規,熟悉相關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在這種環境下,觸類旁通、主動快速學習的能力非常關鍵。此外,公司法務每天與商務團隊的同事朝夕相處,從頭至尾參與項目的全流程,面對的是法律和商業高度緊密的結合。 因此,深刻了解商業意圖、準確理解商業邏輯的能力較之在律所工作顯得更為重要。


我還想特別談一談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在律所的時候,我一直被告知與客戶的有效溝通是做好律師的基本功之一。這一點對於公司內部律師同樣至關重要。在工作中,公司其它部門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法律需求,如果內部律師能夠敏銳地理解這些問題,並且以快速、有效的方式提供法律諮詢和建議,就會獲得同事的認可和尊重,並建立一種持久的相互信賴關係。在開展對外投資的項目中,內部律師更是常常和商務團隊並肩作戰,一起參加談判,同步討論各項問題。當面臨各種工作壓力,如何保持積極良好的精神狀態,而且運用簡潔有效的口頭或書面溝通提供法律意見,是公司法務必須掌握的一項本領。


公司法務在工作中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和外部律師的合作。由於絲路基金的投資項目結構複雜,涉及一帶一路不同的司法轄區,我們常常需要聘請在相關行業或地區有經驗的律師來協助開展工作。這使得我們有機會和業內很多優秀的外部律師合作。在我看來,能夠與各個領域的頂尖律師共事是一種享受和特權。由於熟悉律所的工作方式,我們努力做到準確界定外部法律顧問的工作範圍,給予明晰的指示和要求,以便其提供最符合公司需要的法律建議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做好公司內部的溝通,幫助大家瞭解外部律師的工作習慣和收費方式,以便獲得其他部門對外部律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絲路基金這樣一個有使命感和創新精神、團結向上的平臺工作是作為法律人非常值得珍視的機會。今年6月,我非常榮幸地被法律界權威雜誌《亞洲法律雜誌》(ALB)評選為2015中國15名最佳總法律顧問之一。我以為,這一榮譽並不只是針對我個人的,更充分肯定了絲路基金作為一家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投資機構對內部法務工作的高度重視。


追求“三位一體”


當然,不論工作多麼有成就感,對於我而言,職業的發展遠不是生活的全部。幾年前,我在某次轉換工作之際,曾在寫給同事的告別語中描述了自己對生活設定的目標:做一個好的律師、好的媽媽和有趣味的人(be a good lawyer, a good mother and an interesting person)。到今天,能夠做到“三位一體”仍然是我每天的目標和挑戰。


為了能夠讓自己內心不貧瘠,不被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耗幹養分,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閱讀。可能是工作的原因,也由於之前的學習、生活經歷,我喜歡看涉及世界不同文明歷史的書,特別是宗教和文化在地緣政治的動態發展的作用。92歲的基辛格寫的《世界秩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老先生憑藉獨家的均勢理論,以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筆觸梳理了各文明的歷史演化脈絡,兼以他無人可比的從政經驗,使得《世界秩序》成為他本人、乃至國際關係領域的巔峰之作。


另一本令我膜拜的書是劉慈欣的科幻三部曲《三體》。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大劉的鐵桿粉絲。他的作品帶著廣闊的宇宙視閾,關注地球文明乃至宇宙文明的終極關懷,既有驚人豐富的技術細節,又蘊含著深切的現實觀照和人文情懷。讀《三體》兩遍,他的思想裡驚世駭俗的前衛性和啟示性令我深受震撼。


工作學習之餘,我最大的樂趣是兩個兒子,他們一個十歲,一個七歲,正是可愛的年齡。雖然陪伴孩子們的時間很不夠,我欣慰的是,孩子們都視我為好朋友,願意和我分享他們所有開心和傷心的事。他們也非常理解媽媽工作的繁忙,常常寬宏大度地原諒我在工作累了之後對他們的各種不耐心。


人生不必只走直道


記得當年初入大學被送去軍訓時常聽到一句話: 經歷就是財富。當時主要用這句話來安慰我們“浪費”在軍校的一年青春。之後的二十多年一路走來,日益感到這句話的智慧。就我目前為止的學習和職業生涯而言,眾多的起承折轉,不停地變換物理位置和心理視角,主題詞似乎就是“轉折”: 從中學裡學俄語,到大學學習ABC,從主修經濟、金融轉到國際關係到法律,從國有大銀行當banker到成為律師,從北京到紐約再到北京,從律所到公司內部法務。在這些充滿轉折的成長歲月裡,我彷彿總是在從頭學自己以前不會的東西,不停地在追趕新設立的目標,而迷惘、挫敗感、壓力感的陪伴是常態。


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在驅逐我始終行走在路上?想來應該是對未知事務和新世界持續的好奇心。葆有這份好奇心使得我可以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不斷地去積累知識,充實閱歷。而隨著積累的增加,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更加豐富。這正是所謂厚積薄發的道理吧。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需要韌性和定力。當路上的風景不斷變換、展開,我們漸漸學會自我認可,學會從容和自信。


天同訴訟圈 | 法律人當不斷突破自我:永葆好奇心,厚積而薄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