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

中央黨校教授 謝魯江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部主任、教授周峰

編者按: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總書記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期《學習筆記》專欄特邀中央黨校、省委黨校專家教授與廣大幹部群眾一起學習重要講話,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專題統籌:

劉文亮、吳紹鋒

總書記重要講話摘錄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等經濟特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

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

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激勵幹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要有闖勁、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精神

中央黨校教授 謝魯江

總書記此次重要講話的根本定位,就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度來認識深圳特區的發展成就、成功經驗、新的使命。第一,充分肯定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的突出成就,對特區建設的評價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第二,迄今為止最全面深刻地總結了深圳特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對推進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示範作用。第三,對今後深圳特區如何繼續發揮特區的作用,提出了很明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強調指出了新時代深圳特區新的使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對全國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起到先試、引領、示範作用。中央對深圳特區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和深遠的戰略意圖。實際上,總書記此次的重要講話不僅是為深圳特區指出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同時對我國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總書記強調,希望經濟特區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其核心就是要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繼續發揮好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的作用。

深圳特區首先是充分顯示了拓荒牛的“闖”的精神。正如鄧小平同志所強調的,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建設深圳經濟特區,是為探索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闖出了一條血路”。首先,深圳特區的實踐為引領我國最終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起到了很好的先行探索和示範作用,這條路肯定是“闖”出來的。深圳特區一開始就是對外開放的窗口,打通了中國和世界市場接軌的通道,並逐漸融入整個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同時,深圳特區也對“一國兩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深圳和香港的相互促進發展,充分證明了中國具有重要意義的制度創新的努力。在新時代永葆“闖”的精神,就是要充分發揮經濟特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開拓作用。

同時,經濟特區要繼續保持“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創”的根本涵義就是創新和創業。深圳特區的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新,包括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也包括對外開放創新、科技創新等。深圳生產力的發展、民營企業的興旺、科技企業的興旺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等,又充分體現著創業的廣闊天地。深圳曾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大力弘揚“拓荒牛精神”等,這都具有很大創新性。與此同時,這種創新和創業不是坐而論道,而是在實踐中實實在在“幹”出來的。這些精神既是深圳的精神,也體現了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巨大闖勁、創新精神和實幹精神。正因我們付出了艱辛努力,開拓創新,勇於實踐,才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成就。

在過去成功的“春天的故事”中,深圳特區對於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推進現代化建設起到了先行示範作用。從一個小鄉村變成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是深圳的成功之處。總書記總結了10條經驗,深圳的成功之處在於為我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文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和先行作用。

續寫“春天的故事”,還是要堅持根本的方向和主線,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繼續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作用,在主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不僅是經濟特區,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合特區,各個方面都要綜合先行,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建設的全方位探索,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在全國一盤棋中,讓深圳特區有更好的定位併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此,總書記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這也體現了黨中央要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更新的發展階段、更高的發展水平的決心,續寫“春天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就,提到更高的水平。

從全局來說,深圳是幾個方面改革和發展的交匯點,側重於改革開放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探索,更好地“創”和“幹”;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進一步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更好推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在構建我國新發展格局中,深圳肯定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是現代化建設賦予其新的使命和功能。從這個意義來說,深圳的戰略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充分發揚闖勁、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才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真正發揮先行示範區的作用,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謝綺珊)

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部主任、教授周峰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總書記指出:“各經濟特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40年春華秋實,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我們要繼續堅定自我,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全面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回顧4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我們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展望未來,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需要牢記總書記提出的寶貴經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全面建設、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守正創新,做出更大的努力。

繼續以創新為引領啃掉硬骨頭。40年來,深圳“敢吃螃蟹,會吃螃蟹”,用行動生動詮釋著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早在1982年初,深圳特區蛇口工業區就豎起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這個口號打破了當時諸多思想觀念的禁區,成為引領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標誌。40年裡,深圳人民勇於革故鼎新、不斷進取,不斷將創新作為推動自身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始終遵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為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成功探索。面向未來,深圳等經濟特區要繼續將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圍繞事關改革發展方面的一系列制度體制機制上,按照黨中央的要求,結合實際大膽破局,把難啃的硬骨頭啃下來,把積累的頑症難題破解掉,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總書記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鉅程度不亞於40年前,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起來,改革的各方力量已經被有效調動起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完善已經做好了佈置和安排,深圳等經濟特區要充分利用已經形成的制度經驗,做到“堅持和鞏固”,同時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需要,做好“發展和完善”。面向未來,我們更需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著眼於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於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多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不斷提升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實現美好新生活。2018年,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並要求廣東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這次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聚焦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奮鬥目標上。深圳等經濟特區能夠擁有今天的成就,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更是廣大幹部群眾開拓進取、全國人民和四面八方廣泛支持的結果;是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勇於創新、敢於實踐、奮力創造、大膽探索、勤奮開拓的結果。要實現經濟特區的新發展,就要進一步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激發和喚起廣大人民群眾幹事創業的奮鬥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經濟特區發展的創新創造活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冬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