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論文5:寨卡病毒風險信息報道對美國的公眾知識和行為的影響

原文標題:The Effects of Zika Virus Risk Coverage on Familiarity, Knowledgeand Behavior in the U.S. – A Time Series Analysis Combining Content Analysisand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健康傳播】【編碼】


摘要


該報道評估了2016年2月-9月美國的寨卡病毒風險報道對公眾熟知,知識和行為的影響(主要討論人際交往方面)。里約奧運是寨卡病毒相關新聞爆發的導火索。通過2782條新聞分析,可以看到病毒報道在新聞價值和可讀性的選擇,如對於蚊子傳播的報道遠超過性傳播和無症狀傳播。同時通過37180位受訪者,瞭解到,相比病毒報道的細節,病毒報道的規模更能對人民產生影響


淺讀論文5:寨卡病毒風險信息報道對美國的公眾知識和行為的影響


方法:


1 新聞報道內容分析(2782)


6位編碼員收集至少提及一次“寨卡”的紙質或網絡新聞報道及廣播電視臺。(2016.9.12-2019.12.26)【報紙對象四家主流報紙,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美國日報,華盛頓郵報】檢索工具為Factiva。


2 受訪者調查(37180)


調查的回應率在6%-11%。抽樣調查地區後,隨機撥打電話,在接電話的家庭中選擇最年輕的人進行採訪。(手機用戶直接採訪接電話者)


Eg:Just your best guess, how do scientists think someone can get the ZIKV?

Bybeing bitten by a mosquito that has already bitten someone who has the ZIKV

Byhaving sexual intercourse with someone who has the ZIKV”.


淺讀論文5:寨卡病毒風險信息報道對美國的公眾知識和行為的影響


結論:


1 客觀數據:


(1) 人們對寨卡病毒的熟知程度一般,對於性傳播和蚊子傳播的瞭解較高,對無症狀者傳播的瞭解和平均水平相當。


(2) 平均來看,人們在過去一週裡和家人朋友交流病毒的時間少於一天。60%受訪者在受訪前一週從未談論病毒。


2 假設驗證與研究問題:


(1)建立每週新聞報道數目的時間序列


(2)提出假設1:新聞報道被更有新聞價值及更易可視化的話題所主導。如蚊子傳播是最普遍的話題,其次是性傳播,最後是無症狀者傳播。研究同時展現了各個新聞媒體的比率變化階段。


淺讀論文5:寨卡病毒風險信息報道對美國的公眾知識和行為的影響


(3)提出假設2:大規模新聞報道集中在寨卡病毒相關活動,在里約奧運會前後達到峰值。同時研究者亦發現新聞的特定主題在隨著時間變化,如因官方機構的猜測,先天缺陷曾經也是重要議題。


(4)提出假設3:人們對小頭症和蚊子傳播最瞭解,其次為性傳播,最次為無症狀者傳播。通過為問卷答案賦值,並使用T檢驗,得到支持假設的數據結果。


(5)最後討論了新聞報道的規模,病毒詳細特徵描寫,及照片使用(帶有視覺衝擊效果)對人們認知和人際交流的影響,僅第一項與人們認知相關



討論:


面對突發的病毒風險,人們往往從非醫學專業信息源獲取信息。而大眾媒體在履行提高受眾認知的職責時,難免會強調某些特徵而忽視部分信息。如寨卡病毒相關新聞規模隨著奧運會的結束在下跌,這在某些方面影響著受眾


【end】


淺讀論文5:寨卡病毒風險信息報道對美國的公眾知識和行為的影響


【無關的碎碎念:今天刷微博看到很多湖北地區水果蔬菜肉類價格很高的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總之,還沒有最後結束。】



Source:


Yotam Ophir & Kathleen HallJamieson (2020) The Effects of Zika VirusRisk Coverage on Familiarity, Knowledge and Behavior in the U.S. – A TimeSeries Analysis Combin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Survey, Health Communication, 35:1, 35-45, DOI: 10.1080/10410236.2018.15369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