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評論】中緬合作抗疫詮釋命運共同體新內涵

【東盟評論】中緬合作抗疫詮釋命運共同體新內涵

據緬甸衛生與體育部4月10日最新疫情公告,緬甸現有27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死亡3例,疑似病例807例,74777人正接受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指導馬圭省民眾抗疫視頻會議中指出未來一週緬甸將面臨重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呼籲民眾嚴格遵守相關隔離規定以打贏全國抗擊疫情的持久戰、阻擊戰。

應緬甸政府邀請,中國援緬抗疫醫療專家組於4月8日上午飛抵仰光國際機場。緬甸衛生與體育部部長敏推、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佐吞烏以及中國駐緬大使館相關人員前往機場迎接。援緬醫療專家組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建,雲南省選派涵蓋呼吸、感染、重症、護理、檢驗、中醫等專業領域的12名專家組成。中方捐贈的一批防護用品、醫療設備和中成藥等抗疫物資也隨機抵達。

2020年恰逢中緬建交7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首訪緬甸無疑釋放中緬共敘“胞波”情誼、共商合作大計的積極信號。訪緬期間,兩國領導人就鞏固中緬傳統友誼、推進全面戰略合作、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廣泛共識。在習主席里程碑式訪緬的巨大推動下,中緬兩國互聯互通不斷加強,中緬經濟走廊從概念轉入實質規劃建設階段。然而,兩國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雙邊貿易與投資、產能合作、海洋經濟以及醫療合作等方面仍需深入挖掘潛力,進而為中緬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持續、多元的發展動力。中緬抗疫合作為兩國詮釋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命運共同體精神提供難得的機遇,強化民心相通、挖掘產能合作、構建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的新內涵不斷彰顯。

緬方堅定支持,夯實中緬“胞波”情誼根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緬甸主流社會高度關注中國抗疫進展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民盟政府與國防軍先後發表聲明支持中國政府抗疫的各項舉措,總統溫敏專門致信習近平主席,表示“緬甸願同中國密切合作,共克時艱。” 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表示“緬軍對於中國人民遭受新冠病毒肺炎感同身受,願全力支持中國的抗疫行動。”隨後,緬甸政府援助的200萬斤大米以及國防軍捐助的抗疫物資先後運抵武漢。

緬甸主流媒體通過拍攝視頻和照片、點亮“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地標標語等形式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持。緬甸民眾除積極籌措善款和防疫物資外,還先後於2月25日、3月9日分別在仰光大金塔和曼德勒碑林邀請高僧誦經,並點燃9000盞明燈為中國人民祈福。

【東盟評論】中緬合作抗疫詮釋命運共同體新內涵

中方投桃報李,助力中緬民心相通。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自3月23日出現2名輸入性確診病例以來,緬甸由於醫療物資儲備能力有限以及醫療衛生水平總體偏低致使其防疫醫療壓力陡然提升。該國甚至在仰光、曼德勒等省邦出現哄搶超市日常用品,質疑政府無力抗疫、瞞報病情等消極現象。作為緬甸友好鄰邦,中國政府對緬甸疫情給予高度關注,中國駐緬大使館、駐緬中資企業、華人華僑積極參與援助抗疫工作。

目前,中國政府先後4次向緬甸提供包括檢測試劑、口罩、全自動核酸提取儀等在內的一大批醫療物資。此次抗疫醫療專家組是中國在國內抗疫形勢總體向好背景下響應緬甸政府請求、積極履行負責任大國義務,加強與緬甸疫情國際合作的重要舉措,向緬甸民眾傳達了兩國人民攜手並肩、同舟共濟的信號。

挖掘產能合作潛力,拓寬中緬命運共同體的經濟支柱。紡織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由於歐美國家大量取消訂單且緬高度依賴進口原材料,許多企業生存面臨嚴峻生存壓力。據緬甸投資委員最新數據統計,仰光地區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的企業已高達124家,其中36家倒閉,數十家企業員工面臨被裁員的風險。儘管中國此前已向緬甸空運15噸成衣原料並通過海陸空等多渠道解決緬甸紡織業原料短缺問題,但疫情全球蔓延導致中緬產業鏈出現嚴重脫節。

在疫情遲滯全球化以及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著力佈局中緬跨境產能合作,充分發揮雲南、廣西等西南省份的地緣優勢。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各類開發開放平臺,在中緬兩國打造紡織業、農業、旅遊業等事關兩國人民福祉的跨境產能合作鏈,真正為中緬命運共同體提供互利合作新動能。

加強醫療國際合作,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由於族群內戰、軍政內耗、國家轉型等多因素的影響,緬甸人均GDP在東盟國家中排名相對靠後。公共醫療衛生資源短缺且分佈不均成為考驗民盟政府抗擊疫情的關鍵挑戰。疫情當前,中緬命運共同體就是要構建雙邊公共衛生安全體系。一方面,強能力是基礎。緬甸只有位於仰光的國家衛生檢驗室具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資質。中國援緬醫療隊捐贈的大批醫療物資僅能緩解一時之需,亟需兩國在公共醫療基礎設施、醫療物資、醫療衛生人員培養等領域開展常態化國際合作。

另一方面,醫療“信息方艙”是當務之急。民間健康傳播的文化氛圍和宗教因素使緬甸民眾篤信自身天然的病毒免疫力而忽視對防疫知識的學習。從高僧大德開出的一個檸檬、三顆棕櫚籽防疫配方可見一斑。鼓勵民眾通過互聯網在線診斷、學習相關防疫知識、瞭解疫情防控發展情況是建立醫療“信息方艙”的初衷,而此亦需要中緬兩國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醫療系統研發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

作者簡介:

廖春勇,東盟學院講師,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緬甸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東南亞地區政治、國際政治理論。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東盟參考微信公眾平臺觀點

【東盟評論】中緬合作抗疫詮釋命運共同體新內涵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 《東盟參考》新媒體工作室

【東盟評論】中緬合作抗疫詮釋命運共同體新內涵

“東盟參考”是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的重要信息發佈平臺。

編輯|馬思佳

審核|葛紅亮

指導|楊曉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