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大得嚇人,威力堪比重炮!二戰日本“黑科技神器”97式迫擊炮

在常規認知中,迫擊炮的口徑鮮有超過120毫米口徑的,這種方便步兵運輸的火力支援武器,一般在中近距離上通過高彈道弧線,發射曲射的尾翼彈對敵方實現近乎垂直的打擊。因為一般配合步兵小單位(如班和連)進行山地和塹壕作戰,所以口徑不會太大。而事實上,日本在二戰期間卻另闢蹊徑,偏在迫擊炮的口徑上做的很大,通過重型火力來壓制敵方。

口徑大得嚇人,威力堪比重炮!二戰日本“黑科技神器”97式迫擊炮

日軍的海軍陸戰隊正在操控一門九七式迫擊炮

一直以來,日本陸軍在步兵支援武器的設計和發展上師承歐洲的德國,更偏愛的是步兵炮而非迫擊炮,所以像是上世紀20年代在日軍軍中服役的十一年式迫擊炮,就極其笨重,看上去更像是一戰的臼炮,步兵無法快速對其進行搬運和轉移部署。另外,20世紀初的日軍格局還停留在中國東北,平坦且視界良好的平原地形,步兵炮的作用遠超過迫擊炮,這也是日本陸軍發展迫擊炮落後當時世界其他軍事強國的主要原因。 隨著918事變爆發,日本從東北南下的野心日益膨脹,在與中方部隊的一系列衝突中,日軍認識到了迫擊炮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未來要侵佔中國,勢必會在華北、華南乃至西部等丘陵、山地、城市乃至高原地區作戰,這個時候的步兵炮就無法發揮射程優勢。而反觀此時的中國,當時各大軍閥由於相互割據、同時面臨帝國主義封鎖,後勤往往跟不上,昂貴且製造複雜的炮兵極其稀缺,反倒是廉價易得、火力不俗且易於操控的迫擊炮成為了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

口徑大得嚇人,威力堪比重炮!二戰日本“黑科技神器”97式迫擊炮

這種中國的迫擊炮發展甚至超過日本的有趣局面,就導致了在中國戰場上,雖然中國軍隊在訓練體系和武器現代化的層面遠遜於日本軍隊,但步兵中距離支援火力反而中國軍隊更強的詭異情況。 日本的確是一個非常善於吸取教訓和學習的民族,在瞭解到前線經驗後,昭和7年(1931年),日本立刻花費大價錢從法國引進“布朗德”81毫米炮的技術和生產授權,開始研發新式迫擊炮。 但研發歸研發,真正要到量產時,日本陸軍內部就產生了爭議,是將新的迫擊炮作為現有的陸軍步兵炮後繼裝備,還是將如今所有的步兵炮除役並全軍更換迫擊炮。 最後新式迫擊炮方案獲得通過,1937年7月20日陸密第92號陸軍技術本部兵器研究方針中正式通過97式迫擊炮。這款迫擊炮事實上在最初被命名為“九七式曲射步兵炮”,會採用曲射步兵炮如此獨特的名稱是因為當時日本的迫擊炮是屬日本炮兵管轄(當時日本對迫擊炮的概念仍停留在臼炮年代,因此迫擊炮為重炮兵體系而非步兵支援武器),為了避免炮兵單位對於這款武裝會有過多不必要的糾紛因此另外定名。

口徑大得嚇人,威力堪比重炮!二戰日本“黑科技神器”97式迫擊炮

雖然97式射擊速度快,煙霧少,但是由於口徑大,所以精度達不到中型或者小型口徑迫擊炮的那種程度,且僅炮身就重達70千克,如果一個迫擊炮小隊配給100枚榴彈的話,整個97式迫擊炮作戰單位的總共負重就高達400千克,一般需要11個人配合才能勉強完成操作。為了解決這一尷尬的局面,日本陸軍只能開發輕量的九七式,改良後的九七式的確在太平洋的熱帶雨林中給美軍帶來不小的麻煩,前線官兵給予這款武器予以很高的評價。作為一款成功的武器,九七式迫擊炮一共量產了2100門,一般被納入步兵大隊炮小隊,編制達2-4門,一個甲級師團的步兵單位會至少配備24門九七式迫擊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