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不久前,我們的鄰國日本爆出了一則令人匪夷所思的社會新聞:

一位76歲的老父親,親手殺死了自己44歲的兒子。

父親殺兒子,這個事件本身已經足夠令人難以置信,而這位老先生謀殺的動機,竟是因為擔心兒子的暴力傾向會傷害他人,“不想給社會添麻煩”,所以只能殺了他。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76歲的熊澤英昭被警方逮捕

行兇者熊澤英昭是日本政府的退休高官,而他的兒子則是典型的啃老族,一直沒有工作閉門不出,每天宅在家裡打遊戲,認為父母應該照顧他到死。

當人們知道了背後的真相,輿論的主流開始不斷湧現出對老人的理解和同情。

據環球時報報道,超過400萬35歲至54歲的日本人與父母生活,即使是40-64歲的人群中,仍約有61.3萬人靠父母生活。當日本的“啃老族”正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啃老”現象在全球範圍內都已走入社會視野。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英一郎19歲時的照片

在一條推文中,他還理直氣壯地為自己啃老進行了辯護:

“為什麼把我生下來?既然自作主張把我生了下來,那就到死前最後一秒為止都替我負責吧。”

中國:貼吧裡的“蹲子”

打開一個名為“啃老族吧”的貼吧,會發現一大群有工作能力、卻依然寄生於父母的成年人盤踞於此。

“大學畢業之後,我瞞著家人在北京過上了隱居生活。”

“從五百強離職之後,我就一直住在女朋友家裡,打了半年遊戲。”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貼吧里人群年齡範圍廣泛,上至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下至十七八歲輟學在家的高中生,各種人都有。他們混跡在百度啃老族吧、家裡蹲吧,分享著自己啃老的種種心得和趣事,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蹲子”。

而這些人甚至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如果不是真的廢物,誰又願意混吃等死呢?”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通常情況下,這些人大多有過幾年的工作的經驗,而後會以各種奇葩的理由,在青壯年時期就從職場上急流勇退。比如蹲子@宅樞在網上坦言, 畢業之後參加了一場招聘會,但工資太低,不想去任何一家。

於是想要韜光養晦一段時間,專心看書寫作,便住進了女朋友家裡。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結果一閒下來,就是各種放縱自己:

最開始的時候想靜下心來閱讀寫作。一個月後變成了只閱讀不寫作,兩個月後變成不閱讀不寫作,到最後乾脆不想掩飾自己什麼都不想做的本質了。我發現,自己在家是比參加工作更需要自制力的一件事。

之後每天的生活就變成了一個人睡覺看書或者看動漫,中午就點外賣,喝可樂、吃花生米、煎肉餅、糖蒜,“必須吃這樣有刺激性的食物才能感受到味道”。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就連女朋友的鼓勵,也變得徒勞——

我只會對她說:“我現在不需要人把我拉起來,我只想找個人陪我躺在泥潭裡。”

就這樣,他從夏天一直“蹲”到了冬天,外面發生了什麼,他一點都不知道。

眼高手低,讓他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而被一丁點兒的殘酷打擊一下,他就像爛泥一樣賴死在牆上,放縱自己無聊下去、爛下去。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還有的蹲子覺得自己脾氣不好,上班肯定會跟同事吵,就乾脆不去上班了;有的覺得搬磚太累,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不如提前過上退休生活;還有蹲子兄弟在多年家裡蹲生活之後,決心從啃老中脫離。結果,上班第二天就被炒魷魚,又回到了啃老的生活之中……

這群眼高手低、四肢健全的“蹲子”就帶著各自不同卻又實則雷同的藉口,甘於腐爛家中的現狀,像螞蝗一樣吸長輩的血。

他們喜歡把人世不公、社會險惡、原生家庭掛在嘴邊,卻不願意承認,這一切都源於自己的懶惰和能力差。“我宅我開心,我啃老我自豪,我無聊我最棒“,已然成為了他們的普遍心理。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劇情觸及日本社會存在的中老年“啃老”問題。

這些“蹲子”們的未來會怎樣,說姐無法預測,卻只是想起了幾年前的一個新聞,臺灣一位42歲的啃老族被發現死在家中的房間裡。

死因則是活活餓死的。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這位啃老族從年輕時就失業在家,依靠著母親的收入生活。3個月前,母親因病過世後,這位啃老族身上沒有錢也不願出去工作賺錢,卻三番兩次跑去超市偷東西吃,直到超市報警通緝。

當警察循著線索找上門來,才發現這人已經骨瘦如柴,餓死在床上。

美國:學貸壓力下的現實

​當說姐被“啃老吧”中千奇百怪的藉口驚得咋舌,更出乎意料的是,在大洋彼岸“啃老”的現象可能比在亞洲還嚴重。

Visualcapitalist專欄作家Jeff Desjardins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整理出了美國各州18-34歲成年人與父母同住的情況,研究發現,25-34歲年齡段的成年人“居家啃老率”達到了過去三十年的新高。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沉重的學生貸款。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近些年,美國高校逐年上漲的學費,已是留學圈人盡皆知的舊聞,相比於有父母支付賬單的留學生,大多數千禧一代的美國孩子為了要完成大學教育獲得高等學位,平均要揹負3萬美元的學貸。

現如今,美國近四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揹負著高昂的助學貸款,貸款總規模已經超過1.5萬億美元,因為學費問題輟學的人是屢見不鮮。

如此規模龐大、數目鉅額的學生貸款,給年輕一代的成長打下了濃重的陰影。對於這些人來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沒有辦法獨立自主生活,只能在不得已中求助父母,成為了啃老族。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Robert Ellis今年29歲,夢想著能夠成為一名導演或演員,但眼下 他不僅沒有找到工作,還揹負著10,000美金的助學貸款。

調查顯示,美國父母為他們的成年子女每年支出高達5000億美元,比儲蓄的退休金總數還要多一倍。據美國普查局數據顯示,在2005年的時候,只有26%的18-34歲的美國人還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而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34.1%。

即使是那些不住在父母家裡的年輕人,也有22%需要父母幫忙承擔房租,25%需要父母幫忙承擔交通費。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畢業於視覺藝術學院的Gabriel Gonzalez今年22歲,學習平面設計藝術的他夢想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但這條藝術之路已經讓他欠下了130,000美金的助學貸款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就在最近的一項報告中指出,2007 年至 2015 年期間,美國年輕人住房擁有率顯著下降,35% 的原因是高額學生貸款債務。

沉重的助學貸款已經影響到了美國房地產。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22歲的Ari Hoque現在是紐約一家汽車租賃公司的職員,本科學習經濟學的Ari 夢想著成為一名銀行家,但現實並沒有遂願,並且Ari還有12,000美金的助學貸款尚未償還。

研究還顯示,紐約市有9.3%的千禧一代找不到工作,是全美該數據的近兩倍。在當今經濟不景氣的美國,大學學費飆升而打工機會大大減少,就業市場不樂觀,醫療保險昂貴,買房壓力等等,年輕人啃老問題越來越普遍。

在美國攝影師Damon Casarez的鏡頭下,記錄了一組美國啃老族的日常生活。不同於人們想象中不求上進、無所適從的狀態,Damon鏡頭下的“啃老族”有不少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的年輕人。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24歲的Monica Navarro欠下了44,000美金的助學貸款,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期望成為一名圖書管理員的她,現在是圖書館的一名義工。

由於揹負鉅額的貸款、承受生存的壓力,這些孩子不得不選擇繼續與父母居住在一起,來減輕巨大的生活壓力。

還有一些大學生甚至在大學期間,就不得不從學校搬回家自修學分“大學的學費太貴了,貸款讓我喘不過來氣,我不得不提早退學,搬回家裡和父母一起住,我現在還無法搬出去,靠自己應付生活。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失業、低收入、高昂的學生貸款以及越來越寡淡的結婚意願……都是促使年輕人與父母同住比例大增的原因,這也導致今天的年輕人實現經濟獨立的年齡越來越大。

當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也被迫加入了“啃老”的行列,現如今“啃老”似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從自甘墮落變成了一種無奈之舉。但孩子終究要長大,父母不能一輩子庇護左右。

當“啃老”變成一種習慣,某一天突然發現無人可啃,誰來為他們的未來埋單呢?

日本400萬啃老族,美國35%年輕人依賴父母,中國情況會不一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