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政府執行力是最重要的“青島經驗”

最近幾天,最令人關注的事件,大概就是山東青島出現的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自從10月11日,當地衛健委發佈通報稱“青島市新增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症狀感染者”以來,全國上下都注視著青島,盼望當地的危機儘快解除。

傳染源未明的感染者突然出現,一時間讓不少青島市民備感慌張,同時也帶來了“疫情是否可能再度抬頭”的疑慮。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有關部門無疑面對一場艱難的“大考”。能否當機立斷地採取有效行動,查明病毒傳染源,阻斷其傳播路徑,不僅與青島市民的健康安全密切相關,也影響著全國防疫大局。

令人欣慰的是,短短5天之內,青島便以極高的效率,成功打下了一場防疫工作的“硬仗”。10月12日,青島衛健委發佈消息稱,青島正加快推進社區檢測,將在3日內對市內五個區進行核酸檢測全覆蓋,5日內對全市檢測全覆蓋。截至10月15日8時,青島市已完成核酸檢測採樣994萬餘份,已出結果765萬份,除已公佈的確診病例外,未發現新的陽性樣本。

對此,多家境外媒體都在報道中對青島市防疫工作表達了強烈肯定,力贊其效率與速度。也正是通過這種全面而快速的篩檢,青島成功避免了“封城”或“準封城”局面的出現,成功將疫情“圍困”在青島市胸科醫院所在的社區,將疫情對社會秩序的影響降到了最低水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精準防疫”。

醫護人員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絕對主力,因此,在公眾想象中,疫情防控工作的“前線”,自然是治病救人的醫院。但事實上,除去疫情早期,國內病例呈爆發式增長的那段時間之外,大多數情況下,防疫工作的“戰場”都在醫院之外。對於各個城市而言,在疫情國內傳播已經大體得到控制的局面下,防控與檢測工作的關鍵性遠大於院內治療,如果疫情已經出現,最重要的則是及時篩檢市民、展開流調,從而防患於未然。

要將這些工作做好,需要的不僅是醫護人員的盡心盡力,更是政府上下各個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從這個角度上看,最需要面對好疫情復發考驗的,就是政府的行政效率與行動力。政府的行政效率高,便能以更快的速度做出正確的決策,並及時將其付諸實踐。反過來說,如果政府內部管理混亂、政令難出,防疫工作的“黃金窗口期”很可能在拖延中被錯過,導致疫情走向“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

青島疫情發生之初,由於已經出現了疑似社區傳播的情況,誰也不敢確定,這是否會成為防疫工作的“大麻煩”。但是,青島市用前所未有的核酸檢測效率,給公眾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防疫答卷。放眼全球,許多地方起初發現疫情時,其情況可能還沒有青島嚴重,但是,由於後續防疫工作跟進效率不足,政府缺乏足夠的執行力將篩檢工作推行下去,這些地方最終都陷入了全城性的疫情之中。前者與後者之間鮮明的對比,充分說明了行政效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是多麼重要,也給各地有關部門提了一個醒:防疫工作從來都不僅是公衛領域自己的問題,同時也有賴於各方的協調配合。

組織900多萬青島市民接受篩檢,固然要耗費不小的行政成本,同時也會耽誤市民一點時間。但是,從結果上看,這無疑是一筆值得的買賣。對此,各地一方面要吸取此次教訓,防止疫情出現,另一方面也要汲取“青島經驗”,更好地鞏固防疫成果,保衛人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