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常香玉赴朝演出长达半年,梅兰芳冒雨清唱感动战士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用英勇的行为谱写了一首首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经过三年的顽强阻击,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国内,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英雄之举也赢得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抗美援朝期间,国内先后组织三批大规模的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慰问志愿军。常香玉、梅兰芳、陈伯华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名列其中,他们不辞辛苦、不畏艰险,为战士们带去了精彩的表演,也把祖国人民的温暖送到每个战士的心坎上。

常香玉赴朝演出长达半年

提起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很多人都知道,1951年,常香玉和她的剧社——香玉剧社,通过长达半年的演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1953年3月,常香玉又率剧社多名骨干演员,前往朝鲜进行慰问演出。

抗美援朝期间常香玉赴朝演出长达半年,梅兰芳冒雨清唱感动战士

常香玉在朝鲜战场慰问演出

常香玉在回忆文章《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和赴朝慰问的回忆》中,对这段生活有详细介绍。

在慰问演出的生活中,常香玉记得一件小事。朝鲜的春天比较冷,因为经常夜晚行军,加上连续演出,到达驻地的时候,常香玉发起高烧,曾经动过手术的肋部,阵阵发疼。为了不给志愿军添麻烦,常香玉服用了随团医生给的一般药物,当天晚上就提前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军长、政委特地到驻地来看望常香玉。军长后面跟着一位军医和女护士。军长进房后说:“对不起,把我们的常香玉同志累病了!”常香玉边让座边说:“不要紧,一点小感冒,很快就会好的。首长这么忙,还来看我,实在叫人过意不去。”军长说:“你来到这里,我们就要对你负责。”说到这里,军长向军医说:“赵教授,请您给香玉同志仔细诊断诊断。”被军长称为赵教授的医生,仔细地为常香玉诊断后,告诉常香玉要打一针,赵教授还留下几包药,写明了服量和次数。

常香玉后来提出晚上给大家演出,政委温和地说:“香玉同志,不要着急,今天晚上绝对不能演的。明天晚上能不能演,还要看你身体恢复的情况。等到病治好了,您尽情地演,我们尽情地看,一下子唱它三天三夜,让战士们看个够,岂不皆大欢喜!”

说完,政委从怀里掏出一个白布包,打开一看,是两个又圆又大的鸡蛋。政委指着鸡蛋说:“在前方,搞到鲜鸡蛋很不容易。这两个鸡蛋,还是刚才从朝鲜老乡那里买来的,也可以说是才从鸡窝里掏出来的。用它冲成鸡蛋穗,加上白糖,清嗓子败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常香玉和慰问团的每一位成员。

在朝鲜的五个多月,常香玉几乎每天行军,每天演出,志愿军中数不清的英雄模范事迹,使她激动不已。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签字后没几天,彭德怀总司令会见了慰问团全体成员。彭德怀还对常香玉说:“咱们是老相识咯,我在西安看过你的戏。你和你的剧团给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这种爱国精神是了不起的,我们志愿军感谢你!”常香玉连忙说:“不,不,我们做得不够,比志愿军差得远。志愿军流血牺牲,保卫了祖国安全,应该感谢志愿军。”晚上,彭德怀观看了慰问团的演出,节目非常精彩,博得了阵阵掌声,常香玉表演了著名的豫剧《花木兰》。

演出结束后,彭德怀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彭德怀专门把一束鲜花献给了常香玉。他对常香玉说:“你唱得好,表演好,每个字每句话我都听得清,这很难得。《花木兰》这出戏有教育意义,可以给战士们多演。花木兰的爱国精神应该发扬。”

梅兰芳冒雨清唱《凤还巢》

虽然1953年7月底签署了停战协定,但是战争的硝烟并未散去。1953年10月,第三批赴朝慰问团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这次慰问团的团长是贺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副团长,梅兰芳和3000多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一同赴朝鲜慰问演出。

抗美援朝期间常香玉赴朝演出长达半年,梅兰芳冒雨清唱感动战士

梅兰芳(右三)在朝鲜演出

200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支援抗美援朝纪实》一书中,收录了梅兰芳回忆当年赴朝鲜慰问的文章,讲述了当时的诸多细节。

梅兰芳等人赴朝鲜战场慰问的第一场演出,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观众达到2万人。这次演出的节目有《收关胜》《女起解》《金钱豹》等,最后是梅兰芳与马连良合作的《打渔杀家》。当华东京剧团《收关胜》登台演出时,天气突变,风越刮越大,虽然大风影响了演出效果,可是演员们还是一板一眼,一招一式认真进行。

《收关胜》演到一半,下起雨来,而且雨越来越大,幕布和台毯都打湿了,但是武行演员们仍然是一丝不苟地轮流表演着。当时,梅兰芳在后台候场,衣服也都淋湿了,他只得退到化妆室里。十多分钟后,外面的锣鼓声停止了,《收关胜》演完了。技工组开始在舞台的左面架起一个帐篷,让伴奏组避免乐器受潮。这时,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已经扮好了《女起解》的苏三,站在镜子前。梅兰芳对他说:“你赶快出去,站在幕后,等候出场。虽然雨下得这么大,但是不能让两万多志愿军同志坐在雨里等你一个人。”

梅葆玖听后,就往门外走,正巧两位志愿军的负责干部走进来,把梅葆玖拦住,叫他不要出去,然后对梅兰芳说:“现在雨下得还是这么大,我们考虑到你们还有许多慰问演出工作,如果把行头淋坏了,会影响以后的演出,我们主张今天的戏就不演下去了。刚才向看戏的同志们说明了这个原因,请他们归队,但是全场同志们都不肯走,它们一致要求和梅先生见一见面,对他们讲几句话。”

梅兰芳说:“只是讲几句话,太对不起志愿军同志们。况且他们有从二三百里路赶来的。这样吧,我和马连良先生每人清唱一段,以表示我们的诚意。”马连良同意梅兰芳的意见,他们两个人就从化妆室出来,走到台口。马连良唱了他最拿手的《借东风》,梅兰芳唱了《凤还巢》。当他们唱完后,台下两万志愿军衣服都湿透了,但他们却一直端坐在大雨中聚精会神地听他们唱戏,“我不禁感动得流下泪来。雨水从我的帽檐上往下流,和泪水融汇在一起。”这次雨中清唱,是梅兰芳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没有经历过的,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梅兰芳他们在朝鲜的日子里,除了在舞台上的慰问演出以外,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为最可爱的人演出。有一天晚饭后,老舍和周信芳在散步的时候,听到一间屋里有胡琴的声音,他们就商量,临时组织一个清唱晚会,慰问这些负责后勤的同志们。于是老舍、梅兰芳、周信芳和马连良以及高元钧(山东快书艺术表演家)等人一起来到后勤处举办清唱晚会。

当时有人提议找来剧团的琴师来伴奏,梅兰芳说:“不必找他们了,刚才我们来的时候,听到这里有胡琴响,就请这里的同志来给我们拉一下,更有意思。”

清唱晚会刚一开始,消息就传开了,大家都来听,门外空地上黑压压站满了志愿军同志,他们聚精会神地欣赏来自祖国的声音。

清唱晚会开始后,马连良首先唱了《马鞍山》和《三娘教子》,周信芳唱了《四进士》。老舍唱了一段《钓金龟》,梅兰芳唱了《玉堂春》。最后,高元钧从长衫口袋里掏出两块铜片,说了几段轻松有趣的小段子,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大家一致要求他再来一段《武松打虎》,他就在两张床中很窄的地方,拳打脚踢地演唱了武二郎在景阳冈打虎的那段拿手好戏。

有的人用手拍着板,有的还轻轻地跟着他们的调子哼腔,同志们说:“像这样的清唱晚会,比看舞台上的表演还要难得啊!”

陈伯华穿单衣冒雪演出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1919-2015),在她的回忆文章《特殊的演出》一文中,讲述了当时赴朝鲜演出的情景。

抗美援朝期间常香玉赴朝演出长达半年,梅兰芳冒雨清唱感动战士

陈伯华剧照

1953年10月,陈伯华任第三批赴朝慰问团三分团的副团长,跟随贺龙到达朝鲜。他们到达一个山沟后,陈伯华就向驻地部队领导提出慰问演出的请求,领导关切地劝他们第二天再演。陈伯华说:“太阳还没落山,可以赶演一场。”领导说:“现在的太阳一丝暖气也没有了,西边又爬起了云层,不一会儿有暴风雪。”但慰问团的热情难挡,领导通知战士们广场集合。所谓的广场,就是冰雪覆盖的两山之间的旷野而已。战士们破冰取土,垒起了一座小土台,两边安上几根柱子,再挂起简陋的幕布,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舞台。

正如那位部队领导所料,不一会儿太阳便落山了,阵阵刺骨的寒风袭来,暴风雪接踵而至。尽管大家都穿着厚实的棉袄,但手仍被冻僵,脸都冻麻了。不过,演员们在台上演戏仍然是一丝不苟。

轮到到陈伯华上场了,她有个习惯,表演时只穿单衣着戏装,要是套上毛衣,就像被绳子捆住手脚,无法施展。陈伯华将战士们披在她身上的军棉大衣一脱,就上台了。陈伯华演的是《玉堂春》,开始并没有感到特别冷,演到“三堂会审”时,就感受到朝鲜冬夜的严寒了。这时,部队领导命令战士们在舞台的四周拉上帆布,又在台上点燃了几盆炭火,但是台上仍是刺骨的冷。台下的战士们,裹着毯子,披着帆布,一动不动,两眼盯着舞台,看陈伯华表演,不一会儿身上就被白雪覆盖,台上的乐队同志们也和往常一样演奏。陈伯华坚持唱完了这一大段戏,赢得了台下战士们的热烈掌声。

作者:刘永加

(原标题:抗美援朝期间,常香玉、梅兰芳、陈伯华等著名艺术家 随团赴朝鲜慰问演出)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1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