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2017年12月,获得2017世界春城十佳、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城市简介----昆明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建制沿革

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2]

数万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这一带过着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原始生活。约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带已有了定居的农业民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狩猎、饲养畜禽等多种经营活动,并已能纺纱、织布。滇池地区和稻谷种植至今至少已约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铜器时代滇池地区氏族部落林立,以濮人为主。氐人、羌人等游牧民族由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一带越过金沙江进入滇池地区以后,与当地濮人融合形成滇族,促进了滇池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公元前三世纪(纪元前298~277年间),楚国大将庄蹻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部落联盟,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其故城在今晋宁县晋城镇。“庄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促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

西汉王朝建立后,积极谋求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滇王被迫归降。

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南边疆,标志着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郡县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滇池地区奴隶制社会的解体。汉族移民和中原内地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仍益州郡之旧”,任用“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

公元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

历经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间,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当时西南在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公元617年唐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

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

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

公元765年,蒙氏阁逻风(南诏国国王)命长子凤迦异于昆川(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并令其驻守。拓东城就成为了当时南诏国的东部重镇。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段氏政权在其内部经历了较剧烈的社会变革,释奴隶,免徭役,进一步瓦解南诏的贵族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鄯阐府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大理国国主也经常驻节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

城市简介----昆明

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朝统治时期,经过初期的军事掠夺和民族镇压之后,逐渐代之以定赋税和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并大兴民屯,整修水利,订立租赋,免除徭役,“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并修金汁河、松花坝,引盘龙江水灌溉滇池东岸农田;还从内地引进养蚕技术,发展丝织业,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利十倍于旧”,使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发展。

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进军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仿内地建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

到了清朝后期,自鸦片战争,特别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以后,法、英等帝国主义势力迅速侵入云南。1884年(光绪十年)创立的云南机器局,成为昆明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后,造币厂、制革厂、官印局、电报局、邮政局等官办企业也应时而生。

1900年(光绪廿六年),昆明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1905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为商埠。

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滇池出现小火轮,市内也开办有“人力车公司”。

1910年(宣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进一步加强了昆明作为全省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到1911年(宣统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面粉、玻璃、香烟、五金、制茶、皮货加工、西药加工、火腿罐头等十多种行业,最多的为火柴业,已有厂商四家。此外,还有四十三处煤、铅、铜、铁、碗花(钴)等矿产的小规模开采。

1911年的“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

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全国响应。

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

1922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

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战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

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1937年抗日军兴,外地的工厂、学校内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流入昆明,促进了昆明经济的短暂繁荣。国民党中央和云南地方的官僚资本纷纷在昆明设置和开办工厂企业,如中央机器厂、炼铜厂、电工厂、发电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等相继建立。

1950年2月24日,云南和平解放。

1951年,8个区并为5个区。即:第一区(胜利堂)、第二区(圆通街)、第三区(小吉坡)、第四区(崇仁街)、第五区(尚义街)。

郊区在民国时期为昆明县(今官渡、西山两区),因历史上昆明是市、县分治,1950年4月6日建立昆明县人民政府后,划归武定专区管辖。由于当时昆明市辖区小,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1950年8月30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昆明县由武定专区划归昆明市管辖,县下设7个区。

1951年2月市政府将城周边的5个乡划归昆明县,因而增设一个郊区,共辖8个区;即:第一区(陈家营)、第二区(官渡)、第三区(大板桥)、第四区(波罗村)、第五区(大塘子)、第六区(高峣)、第七区(龙潭)、城郊区(白马庙),县政府设在马街。此时,市政府直辖5个城区和1个郊县,总面积1878.23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601215人。

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县合并,将市内5个区调整为4个区。撤销昆明县建制,原县辖8个区调整为五、六、七、八、九区,由市政府直接领导。1953年11月,区公所改制为人民政府,为县级政权。1954年1月将玉溪专区昆阳县的第三区(海口)划归昆明市,改为第十区。

1956年,原一、三区合并为盘龙区;二、四区合并为五华区;原五、六区合并为官渡区;七区更名为龙泉区;原八、九区合并为西山区;十区更名为海口区。1956年10月19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昆明市人委关于并区工作的请示报告。同年,安宁县由楚雄专区划归昆明市,改为安宁区。此时,昆明市辖2个城区,5个郊区,共7个区,即: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龙泉区、海口区、安宁区。总面积3363.36平方千米,年末人口为822506人。

1958年12月,龙泉区并入官渡区。1958年,富民县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划归昆明市。

1959年4月,曲靖专区宜良县和嵩明县的部分矿区划归昆明市,设立明良矿区,9月该区撤销,分别归还原所属县。10月,龙泉区并归官渡区,撤销安宁区,复设安宁县;海口区改为海星人民公社,划归安宁县。

1960年,玉溪专区的晋宁县划归昆明市(此前,玉溪专区的呈贡县和昆阳县分别于1958年、1959年并入晋宁县)。

1961年,将安宁县的海星人民公社划归西山区,改称海口人民公社。1962年,将晋宁县的龙街、吴家营、大渔、洛羊、马金铺等5个人民公社划出,设呈贡区(1965年撤区建县)。至1965年,昆明市辖区为4区4县,即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安宁县、富民县、晋宁县、呈贡县。面积6465平方千米,年末人口1382536人。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曲靖专区的宜良县、嵩明县和路南彝族自治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劝县划归昆明市,全市辖区扩大为四区八县。

1985年6月,禄劝县改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199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安宁撤县建市。

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12月正式更名。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将曲靖市管辖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管辖。1999年2月,正式实施。至此,形成今昆明市行政区域。

201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呈贡县,设立昆明市呈贡区,以原呈贡县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呈贡区的行政区域。呈贡区人民政府驻三台路。昆明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昆明市盘龙区东风东路迁移至昆明市呈贡区锦绣大街。

2016年12月6日,晋宁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同意撤销晋宁县,设立昆明市晋宁区,以原晋宁县的行政区域为晋宁区的行政区域

城市简介----昆明

地理环境

位置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滇池平原。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昆明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

地貌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m,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m。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

气候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450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昆明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1.2℃,最低-7.8℃。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冬季日温差可达12~20℃,夏季日温差为可达4~10℃。

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故秋旱较少见;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

昆明市虽位于北纬亚热带,但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以“春城”之称而享誉中外。其特点一是春季温暖,干燥少雨,日温变化大。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二是夏无酷暑,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0%以上,平均气温22℃。三是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四是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日4天左右,全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3--5%。

区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2.6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7.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9.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8年末户籍总人口550.50万人,比上年增加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9.22万人,非农业人口211.28万人。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即彝族391337人,占总人口的7.7%、回族146922人,占总人口的2.9%、白族71443人,占总人口的1.4%、苗族45013人,占总人口的0.89%、傈僳族17289人,占总人口的0.34%、壮族13835人,占总人口的0.27%、傣族13101人,占总人口的0.27%、哈尼族10649人,占总人口的0.21%。全年出生人口58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

区域经济

简述

昆明,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城市。昆明的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文化多维度、社会集聚度“五度”加权高,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覆盖全省,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全省,资源运作半径辐射全省。[5]

昆明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昆明区位独特,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随着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的通车,泛亚铁路的规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国际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实施,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现。

201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0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7.5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42.03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83.40亿元,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236元,比上年增长7.3%。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1:44.2:50.7。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83.4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GDP比重达到50.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平稳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25.4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GDP比重为46.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昆明市农业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贡蔬菜”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176.30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10.43亿元,增长12.4%;畜牧业产值110.43亿元,增长4.4%;渔业产值8.26亿元,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35亿元,增长9.2%。

第二产业

工业

昆明市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等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2018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2%,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7%,集体企业下降16.1%,股份合作企业下降18.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5.4%;从六大支柱行业看,烟草工业增长7.4%,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品工业增长5.7%,冶金工业增长15.0%,装备制造业增长10.0%,医药工业增长0.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8%。

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8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建筑工程实现产值1674.39亿元,增长2.4%;安装工程实现产值172.77亿元,增长12.1%。竣工产值902.02亿元,增长9.4%。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1.67亿元,增长11.4%。

第三产业

昆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贸、旅游、信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外资银行有泰京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泰华农民银行、东亚银行、马来亚银行等。本地银行有富滇银行。

国内贸易

2018年,昆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30.64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5.25亿元,增长8.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实现1689.35亿元,增长11.7%;餐饮收入实现216.54亿元,增长14.1%。按经济成分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555.11亿元,增长12.1%;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350.78亿元,增长11.3%。

旅游业

城市简介----昆明

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268.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国内游客6149.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海外游客119.21万人次,下降3.2%;全年旅游总收入614.77亿元,增长19.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90.34亿元,增长20.3%,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1.5%。

金融业

2018年末年末金融机构(不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582.22亿元,比年初增长4.9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430.89亿元,比年初增长4.02%;个人存款余额3658.54亿元,比年初增长4.73%。

金融机构(不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201.32亿元,比年初增长11.01%,其中,短期贷款2821.99亿元,比年初增长7.6%;中长期贷款6996.97亿元,比年初增长11.16%。

昆明市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2.2亿元,增长20.23%;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2.26亿元,增长21.37%。全年赔款与给付支出合计5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6%,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6.49亿元,增长15.35%;人身险赔付支出20.85亿元,增长34.18%。

对外经济

2018年,昆明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177.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出口116.08亿美元,增长14.7%;进口61.79亿美元,下降8.8%。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3户,增长30.4%;实际利用外资22.37亿美元,增长24.4%。

邮电业

2018年邮政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1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9.01%,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1.00亿元,增长39.76%。全市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827.74万件,包裹业务38.19万件,快递业务量6283.79万件。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3.02亿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26.27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028.09万户。4G网络用户95.24万户,3G网络用户307.95万户。年末拥有有线宽带用户127.89万户。

社会事业

科技

2018年,昆明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84项,其中,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322件,获专利授权570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44件。

传媒

昆明的本地媒体包括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和昆明人民广播电台等。

昆明电视台现拥有综合、经济生活、文化娱乐、体育、影视和公共资讯六个频道,每天播出新闻、经济、文化娱乐和体育等节目共计九十多个小时,电视受众约三百万人,是昆明地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

昆明人民广播电台共有四套频率,阳光频率(FM100.8)、快乐1028(FM102.8)、汽车广播(FM95.4)、幸福频道FM105。

春城晚报于1980年创刊,是云南日报社的晚报,面向云南全省发行,是云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卫生

2018年,昆明市共有卫生机构4492个,其中:医院268个,乡镇卫生院1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252个,村卫生室1298个;卫生技术人员5.7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2595人,注册护士24086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50702张。

体育

2018年,昆明运动员在国家级比赛中获金牌17枚,银牌13枚,铜牌16枚。

教育

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1所,成人高等院校2所,在校生58.96万人,专任教师25962人。中等专业学校86所,在校生17.58万人,专任教师5872人。普通中学281所,在校生31.84万人,专任教师22301人。普通小学958所,在校生48.34万人,专任教师26286人。幼儿园1135所,在园幼儿19.68万人,专任教师11149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552人,专任教师117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59人,专任教师42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7.31%,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6.61%。普通初中毛入学率达116.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

环保

2018年,全年完成营造林6.0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85万公顷;封山育林及补植2.16万公顷。义务植树1081.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9.0%。建成区绿地总量为15538.89公顷,较上年增加1187.17公顷。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99%。

对外

与昆明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城市。昆明成功举办了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05年第二届GMS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和2009年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世界马铃薯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与十余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每年举办、一年在上海一年在昆明)与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 领事馆

泰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

缅甸联邦驻昆明总领事馆

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馆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昆明总领事馆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昆明总领馆

柬埔寨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驻昆明总领事馆

城市简介----昆明

基础设施

  • 公路

昆明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截止2015年末,昆明市中心城区15米以上道路1577千米,路网密度达4.4千米/平方千米,已建成“四环二十五射”的骨干路网,基本建成片区支撑性道路。

境内有京昆高速、沪昆高速、汕昆高速、广昆高速、渝昆高速、杭瑞高速、昆明绕城高速、昆香高速、昆河高速、昆建高速、昆曼高速等高速过境,已经修建完成的昆曼公路,规划筹建的泛亚铁路,由昆明出发,可以到达周边国家和地区。

昆明作为云南的公路运输中心,昆明市内交通发达,机动车数量196.1万辆,人均机动车拥有量居全国第一。

  • 高速公路

G5京昆高速,即昆武——元武高速,(北京经太原、西安、成都至昆明);

G56杭瑞高速,即曲宣——昆曲——昆大——大保——保龙——龙瑞高速(杭州经九江、常德、遵义、昆明至缅甸、印度);

G60沪昆高速,即昆曲——曲胜高速(上海经杭州、南昌、株洲、贵阳至昆明);

G80广昆高速,即昆石——石锁——平锁——平砚——砚广——富广——罗富高速(广州经南宁至昆明);

G78汕昆高速,即昆石——石兴高速(汕头经韶关、柳州、兴义至昆明);

G85渝昆高速,即昆嵩——嵩待——昭待——水麻高速(重庆至昆明);

G8501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由绕城内环(四环)、绕城外环(五环)组成,外环途经安宁——嵩明——宜良——澄江——晋宁——海口——安宁;

G5611昆香高速,即昆安——安楚——楚大——大丽——丽香高速;

G8011昆河高速,即昆石——石蒙——蒙新——新河高速(昆明经河口至越南首都河内);

G8511昆曼高速,即昆玉——玉元——元磨——磨思——思小——小磨高速(昆明经老挝至泰国首都曼谷);

S昆建高速,即昆玉——玉江——江通——通建高速(昆明至建水高速);

S滇中环线,途径玉溪、昆明、楚雄、曲靖,经过昆明市寻甸县和禄劝县。

市区内道路主要有:环城路、二环快速系统、三环快速系统、北京路(南北向主轴)、人民路——机场高速(东西向主轴)、龙泉路——青年路——官南大道(南北向次轴)、白龙路——白塔路——春城路(南北向次轴)、普吉路——滇缅大道——西昌路——海埂路——前新路(南北向次轴)、西坝路——金碧路——拓东路(东西向次轴)、东风路(东西向次轴)、彩云路(昆洛路)(新城区主轴),此外还有沣源路、滇池路、学府路和西园路等主要道路。

  • 汽车客运站

昆明市拥有五个汽车客运站,分别是:

东部汽车客运站位于四环东路(东绕城高速)与人民路延长线(机场高速)两面寺立交桥西侧,为一级客运站。经营途经汕昆,广昆高速(昆石高速)进出主城的滇东、滇东南方向客运。旅客日流量16000人次,日发班次约500班。

南部汽车客运站位于四环南路(南绕城高速)与彩云路(昆洛路)交叉口东侧,为一级客运站。经营途经昆曼高速(昆玉高速)进出主城的滇南方向客运。旅客日流量20000人次,日发班次约600班。

西部汽车客运站位于春雨路与益宁路交叉口,为一级客运路站。经营途经杭瑞高速(昆楚高速)进出主城的滇西方向客运。旅客日流量18000人次,日发班次约500班。

北部汽车客运站位于沣源路,昆曲高速公路以西一千米处,为一级客运站。经营途经沪昆,渝昆,杭瑞高速(昆曲高速)进出主城滇东北方向客运。旅客日流量20000人次,日发班次600班。

西北部汽车客运站位于高新区三环西路北段与昆沙路中间,为二级客运站。经营途经京昆高速(昆武高速)进出主城的各线班车。旅客日流量6000人次,日发班次200班。

  • 铁路
城市简介----昆明

昆明的第一条铁路是法国修筑的滇越铁路(今称昆河铁路),通往越南,1910年通车。直到1966年以前,这条米轨铁路一直是昆明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昆明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省会城市,被称为“云南十八怪”之一。昆河铁路是中国唯一一条米轨铁路,起点站昆明北站位于昆明市区北部,曾经每天有一班列车开往中越边境的河口,每周有两班列车开往越南首都河内。该铁路以货运为主,客运已基本停止,仅存石咀经昆明北至王家营的市郊列车,上午、下午各一趟。

1966年以后,从昆明通往外省的数条铁路陆续通车,包括昆明至贵阳的贵昆铁路(1966年通车,全长640km)、昆明至成都的成昆铁路(1970年通车,全长1100km)、昆明至内江的内昆铁路、昆明至南宁的(南昆铁路)(全长900km)等;此外还修筑了省内线路如广通至大理的广大铁路、昆明到玉溪的昆玉铁路,并将在日后作为泛亚铁路南路终点。2010年时速为350km/h的沪昆高铁和云桂铁路相继开工建设,云南开始迈入高铁时代。

昆明作为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和云南铁路动脉的重点,是12条铁路干支线组成的铁路枢纽站,主要线路有:沪昆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昆丽铁路、昆河铁路等,沪昆客运专线(在建)、京昆客运专线(规划中)、昆曼(昆明-泰国曼谷)高速铁路(规划中)、云桂快速铁路(在建)、成昆快速铁路(在建)、环滇池铁路在建。

昆明站有发往北京、成都、上海、重庆、厦门、郑州、南宁、南昌、西安、广州、武汉、贵阳、长沙、杭州等方向的共90列列车。

  • 主要车站

昆明站是昆明中心站,沪昆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昆丽铁路列车终到站,共82对列车始发/终到

昆明南站位于呈贡新区中心,预计2016年投入运营,成为西部地区领先和西南第一的火车站,沪昆客运专线、京昆客运专线、云桂快速铁路、环滇池铁路、城市米轨铁路终到站,所有动车组停靠站。现以货运为主,建有南站货运集装箱中心,南昆线慢车停车站,共四对列车经停。

昆明北站货运列车站,昆河铁路停车站,仅有从昆明市区石咀站——王家营站列车经停。中国仅存的米轨铁路在此车站保留,米轨铁路现正申报世界遗产。

昆明东站是昆明最大的货场站。

昆明西站以货运为主,成昆铁路慢车停靠站,共四对列车经停。

  • 航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门户机场。2013年旅客吞吐量2969万人次,位列中国大陆第七。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第7个吞吐量超过2000万的机场,已开通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100多条。

  • 轨道交通

昆明轨道交通正在全速建设中,截至2015年底止,已经全线开通了昆明地铁1号线、昆明地铁2号线、昆明地铁6号线。

昆明轨道交通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于2008年12月19日开建,六条线路总长180.6km,现城区内地区为地下铁道,城区外为地面或空中轨道。

六条线路规划分别为:

一号线:昆医附一院——晋城南站

二号线:北部客运站——福保村

三号线:西山森林公园——东部客运站

四号线:大普吉——昆明南站

五号线:世博园——滇池度假区

六号线:塘子巷——空港南(一期工程至空港北)

昆明“一主四辅”大都市圈线网进入远景规划视野,全市域远景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总长将达600km,新一轮线网规划修编完成后,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 市内交通
  • 公交

昆明市区共有公交线路367条,在一环、二环周边,共有公交车站台2600个,公交椅1100个左右。

昆明公共交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公交优先 公交优惠”政策,1999年在全国推出第一条公交专用道,昆明公交专用道线路总长全国第一,率先推出无人售票和公交IC卡刷卡乘车,目前昆明拥有西南最大的公交车场和立体公交车停车库,有四家公交公司承担昆明公交的运输。

昆明市现有公交线路310多条,日运量280万人次,主要车型为12m及18m长车,市内基础线路票价均为1元,旅游专线、新城线及通往五大客运站的线路票价为2元,远郊线路票价为6~12元且全部实行无人售票制度。

截至2017年,昆明主城区拥有公交车4434辆,合5009标台,同比增加968标台,增幅为24%。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为16.6标台,符合大城市公交车万人拥有量的要求。公交专用道里程为132公里,昆明已经成为国内公交使用新能源车型最多、动力类型最为丰富的城市。

城市简介----昆明

  • 快速公交

昆明在全国率先实施了"BRT"公交系统,建成快速公交线路9条:广福路;金碧路——拓东路;人民路;北京路;西昌路——滇缅大道;学府路(单幅);一二一大街(单幅),锦绣大街,景明北路。

昆明的公共汽车主要有两家巴士公司经营昆明公交公司和昆明城市巴士。

历史文化

概况

2018年,年末登记在册的业余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600个,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16个,其中,注册博物馆27个,挂牌博物馆89个。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52万户,有线网络覆盖区域外的直播卫星用户27万户。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广播综合覆盖率99%。

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 彝族火把节

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则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

  • 密祉龙灯盛会

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抬着灯具到村外的井边或河水源头烧香磕头,又唱又跳,耍龙舞狮。

  • 元宵节踩街文化活动

踩街文化活动自1990年开展以来,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全八街镇4.2万人,2003年参加活动的近3万人,很受百姓欢迎。

风景名胜

景点

昆明是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2年,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200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简介图片石林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86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九乡溶洞九乡溶洞是国家级风景区,地点位于昆明市宜良县,景区距离宜良有40多公里的路程。据说九乡何以得名,人言人殊。九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云南省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溶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世博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区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西南郊滇池之滨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占地面积89公顷,距市区8km,背靠滇池,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名风景区隔水相望,是云南省新兴的旅游度假胜地和展示云南26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

大观楼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大叠水瀑布大叠水瀑布位于路南县城西南20公里,大叠水瀑布又名飞龙瀑,号称"珠江第一瀑"。瀑布的水源系南盘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达150立方米/秒。有公路相通至叠水电站,舍车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达。景区中群山耸立,植被丰富,满目青翠。清水河峡谷陡峭险峻,幽深古雅,处处散发着大自然深处的浓郁气息。

西山西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滇池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昆明市西郊15km,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拔1900~2350m。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翠湖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城市简介----昆明

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东川红土地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千米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千米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特产

  1. 茶:云南省昆明最为有名小金沱,有益健康、养颜、明目、提神、守一轩小金沱,昆明代表性企业、七彩云南、守一轩。
  2. 山茶花:云南山茶花,花大色艳,有的一株盛开万朵,如火如荼,红霞一片。山茶花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栽培始于隋、唐,宋渐多,元代以后与日俱增。被誉为“云南山茶甲天下”。
  3. 昆明牙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有立体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组像,形象生动,雕工精细,设计精巧,是难得的工艺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约几十元,大一点的上百元左右。
  4. 茶雕: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雕刻纯钢模具,并使用模具将普洱茶压制成具有各种造型风格的茶雕作品。
  5. 蜡染: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昆明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一块蜡染布的价格约15元左右。
  6. 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主要产品有背包、桌布、窗帘、服饰等。挑花手法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丝线挑花。有的产品有挑、有绣、有补。其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现了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7. 木雕工艺品:是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古朴别致,深受游客的青睐。比较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8. 乌铜走银:这是云南独特的工艺美术技艺。产品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以金或银冷嵌其间,即呈现黑黄或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色态极其雅致。如使乌铜走银与斑铜和锡制工艺品相结合,装饰效果显得更加鲜艳明朗。
  9. 锡工艺品:锡工艺品采用个旧出产的高纯精锡,经过溶化、压片、下片、造型、车光等多道工序,再精镂细雕,刻上各种图案,精心制作而成。其成品洁白似银、光亮如镜、还具有耐酸碱、无毒无味、防腐、不易氧化等特点。锡制工艺品品种繁多,巨细皆备,除生活用品外,还有许多精致美观的艺术品、欣赏品、礼品和奖品。
  10. 云南斑铜:昆明青铜制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汉时期昆明地区就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奇异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青铜文化。斑铜工艺就是在吸收青铜、铜鼓制作技术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斑铜制作工艺复杂,它采用独特的工艺使铜和其他金属混而不合,呈现出各种瑰丽的棱斑花纹,色彩金黄交错,华贵高雅,因而取名斑铜。
  11. 云南食用菌: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多林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秋两季,时晴时雨,为食用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自然条件。云南食用菌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在滇味菜肴中是名贵的“山珍”。其中最具经济价值的是鸡枞、松茸、竹荪,此外还有牛肝菌、羊肚菌、青头菌、干巴菌、猴头菇等。
  12. 云南水果:各种时鲜水果,品种繁多,四季不断,昆明街头常年都有供应。著名的果品有景谷象牙果,新平、元阳、元江、菠萝、红河、玉溪、思茅、芝麻蕉、天宝蕉、矮脚蕉、菠萝蜜、宝珠梨、大叔杨梅、青苹果、黄桃,昆明、桃李、会泽、石榴、酸角等。
  13. 云烟:云南红云红河集团生产的“云烟”、“红山茶”、“茶花”、“大重九”、“春城”等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14. 云子:即云南围棋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年以永昌府(今保山市)生产的棋子质量较高,又称永子,明清时期为进献皇室的贡品,云子古朴浑厚,手感舒适,色泽柔和,适于弈者作长时期的观看与思考。白子洁白如玉,黑子在棋盘上呈漆黑色,手指夹住对着光看则呈碧绿色,素有“国宝”之称。

小吃

过桥米线、青头菌、云南臭豆腐、豆花米线、凉米线、罐罐臭豆腐、罐罐鸡、腌菜包、卤腐(腐乳)、宝珠梨、卤鸭子、小白鱼、海榨、宜良烤鸭、松茸、火焰土豆泥、鸡、摩登粑粑、毛肚、凉鸡米线、卤饵丝、包浆豆腐、鬼鸡、滚锅牛肉、蚝油芦笋、黑椒牛排、厚片、糊辣鱼火锅、花椒香肠、黄金饼、回饼、茴饼、火树银花、米布、米酒、 牛肝菌、贡丸、木瓜牛奶、南瓜汤圆、嫩牛、柠檬蛋奶、鸡汤白菜、鸡油、见手青、酱爆茄子、金牌吊烧鸡、金沙玉、金条稀豆粉、韭菜炒葛根粉、紫米粑粑、血肠、烤鸡脚筋、干巴菌、玉米浆、干锅虾、凉拌鱼皮、米浆粑粑、糯米砣、酸辣粉、炸牛奶、炖猪脚、官渡粑粑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昆明速览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这里四季温暖如春,所以也被美誉为“春城”,它也曾经是滇池流域“青铜文化”的中心。

与任何一座大型城市一样,除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林立的高楼外,这里却比其他城市多了一份闲适,有着四季都开不败的鲜花,仿若一个大型的城市花园一般。城市里蕴藏着多个景色秀丽的风景区,把城市和自然结合的异常巧妙。当然,昆明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理由,让游客惊讶米线竟然也是人间美味。

除了美丽的风景外,这里的风土人情是云南红土地上绚丽的瑰宝。聚集了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的优势,让昆明的民俗文化更加多元化,让游客能感受到淳朴的民族文化。

最佳旅行时间

3-5月;12月-2月

昆明四季差异并不明显,全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都比较适合旅游,游客可以根据兴趣点来选择游玩时间。

3-5月:气候温和,基本没有风沙,初春3月还可看到雪山和鲜花,桃红柳绿,圆通山落樱缤纷。这段时间昆明的水果、鲜花、少数民族节日都很多,此时的昆明景色最美。

6-11月:气候凉爽,一般昆明夏季气温不超过30度,会经常下雨,会稍微有点影响旅游行程,但这段时间也是游览昆明的好时节。

12-2月,冬季开始,温差比较大。群群躲避北方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的盘龙江、翠湖、滇池等水域,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这些小精灵,整个城市一派祥和的景象。这段时间酒店费用也会上涨得比较厉害。

城市简介----昆明

建议游玩天数

2-3天。

昆明的景点较多,但雷同性也较多,一般在昆明游览经典必去景点大概2天的时间就足够了,很多人都把昆明当作去云南其他城市的中转站,但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建议停留2-3天来领略它的独特风光,购物的话这里也是云南首选,基本汇聚了省内其他城市的特产。

消费水平

昆明的消费水平相对其他国内省会城市来说不高,住宿、交通、餐饮费用不是很高,但是淡旺季的价格浮动很大。景点门票算是昆明的消费大头了,景点费用较高。

餐饮:昆明用餐价格合理,一般一碗米线在10元之内;路边餐厅用餐人均消费约20-30元,高档一点的餐厅人均消费60-80元,能够吃得很不错。

住宿:昆明青旅较多,约50元/晚;一般快捷型酒店价格约150元-200元/晚,住宿环境不错;四星酒店约300元,高档五星酒店约600-800元。

交通:昆明出租车起价8元,3公里后1.8元每公里,公交车基本上1元,昆明公交车线路很多,基本可以到达想去的景点。

景点:景点门票价格相对其他消费来说较高,石林景区的门票175元/人,云南民族村价格90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