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350年,一少年繼承霸王遺志,擊垮了漢朝

項羽死後350年,一少年繼承霸王遺志,擊垮了漢朝

公元前206年初,項羽挾鉅鹿戰勝秦軍之威,揮軍40萬攻入關中,直抵咸陽城。

早先,劉邦率領本部兵馬破武關,已經降服了秦朝第三任君主子嬰,但劉邦畏懼於項羽強盛兵鋒,便示弱向項羽稱臣。

項羽降服劉邦後,便進入咸陽城,殺害秦王子嬰和秦國宗室貴族,並焚燒了秦朝宮殿。

此後,項羽在咸陽大封天下,分封了18個諸侯王,其中封劉邦為漢王,而他自稱西楚霸王,並且命令各諸侯全部回到自己的封地。

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拜韓信為將,率領漢軍暗度陳倉,解開了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兵敗垓下,自盡身亡,劉邦於是獲得天下,即皇帝位,建立了漢朝。

劉邦雖然戰勝了項羽,卻十分畏懼項羽的影響力,將項氏貴族全部賜予“劉姓”

但他沒想到,在350年後,項羽的影響力仍然給了大漢王朝致命的一擊。


西涼少年獲得霸王刀,徹底攪亂漢朝

項羽死後350年,一少年繼承霸王遺志,擊垮了漢朝

東漢桓帝統治末期,漢朝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但皇帝仍然可以利用士大夫和宦官之間的矛盾,來維持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時值幽、並和涼州發生了羌人勾結鮮卑人聚眾造反的事變,朝廷連忙命令涼州各郡守衛地方,還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調集朝廷中央軍隊助各州刺史平定叛亂。

這時,一位出身於西涼的羽林將,響應朝廷徵召,前往張奐麾下出任軍司馬,在平亂中屢立戰功,從此走上了屬於他的歷史舞臺。

他就是,隴西臨洮人董卓,東漢末年著名軍閥和權臣。

據《三國志·董卓傳》記載:

“漢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董)卓有才武,旅(膂)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徵拜幷州刺史、河東太守。”

《三國志》一書中,被形容為“膂力過人”的只有呂布和典韋,而董卓卻被描述為

“膂力少比”,可見他武藝高強,力大無窮。

此外,董卓還知曉兵法,在評叛戰場上屢立戰功,在20年間便由一軍中偏將升遷為幷州刺史,成為漢朝十三州之一的周長官。

時值漢靈帝駕崩,年幼的漢少帝繼位,朝政皆由十常侍(宦官集團)把持,而外戚大將軍何進和司隸校尉袁紹等人密謀誅殺宦官。

於是,何進徵召各地郡守,領兵進入都城雒陽誅殺宦官。

董卓接到大將軍“清君側”的指令後,認為這是領兵入京的天賜良機,便第一時間召集軍隊前往雒陽。

這時,雒陽也發生了變故,宦官得知消息後,先下手為強,誘殺了何進,袁紹見此,便領御林軍衝入皇宮,誅殺宦官,導致雒陽大亂,漢少帝被宦官挾持出城。

董卓領兵至雒陽城外北芒山時,恰好碰到了出逃的漢少帝,於是便領兵擁少帝回宮。

董卓因為保駕有功,被拜為司空,接著他又併吞了何進和丁原的舊部,成為了掌握

雒陽軍政大權的第一人。

雖然《三國演義》中將董卓描述為一個殘暴肥胖之人,但在歷史上,他年輕時卻是一位有遠大志向、文武兼備之人。

每次董卓收到朝廷封賞,他都將其全部分發給手下官吏和軍中將士,因此在地方和軍中,擁護董卓的人非常多。

然而,為什麼董卓進入都城雒陽後,卻好像變了一個人,不遵禮數,擅行廢立,暴虐無道?

這與他人生中的一段奇遇有關。

項羽死後350年,一少年繼承霸王遺志,擊垮了漢朝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

“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面隱起作山雲文,斸玉如泥。及卓貴,示五官郎將蔡邕,邕曰:“此項羽之刀也。”

董卓少年時在田間耕種時,曾偶然間獲得了一柄古代寶刀,上面沒有文字鐫刻,卻隱含王霸之氣,並且削玉如泥,鋒利無比。

董卓得此寶刀,認為此生定然於戰場上獲得成就,於是便從軍平定胡人叛亂,最終成為擁有軍隊的一方諸侯。

董卓進入都城雒陽後,奪得了朝廷的軍政大權,在一次與當世大儒蔡邕的交談中,他向蔡邕請教這柄寶刀的由來。

蔡邕見刀後,十分驚訝,對董卓說,這是當初西楚霸王項羽的佩刀。

董卓聽後大喜過望,認為早年獲得項羽寶刀,說明他將繼承霸王遺志,會取得與項羽一樣的霸業。

項羽死後350年,一少年繼承霸王遺志,擊垮了漢朝

這大大刺激了董卓的野心,於是他便在朝廷上專權嗜殺,排除異己,擅行廢立,將大漢朝攪亂,使皇權徹底旁落,由此揭開了漢末三國的亂世局面。

項羽死後350年,一少年繼承霸王遺志,擊垮了漢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