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網評:念好脫貧攻堅“領”字訣

隨著脫貧攻堅戰進入最後的衝刺清零關鍵階段,在紮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的形勢下,堅決啃下脫貧攻堅“老大難”的硬骨頭,任務逾顯艱鉅。駐村幹部作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第一方隊”,在這次最後的“大決戰”中,不僅要持續開足火力,加大脫貧攻勢,更要最大程度釋放好黨建引領作用,正確把握“領什麼”、“怎麼領”、“領成什麼樣子”,爭取以更短的時間週期,更佳的脫貧成效,順利迎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時刻的到來。

領出一支素質優良的新隊伍。老百姓常說,“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一個好的黨支部不僅能夠起到穩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更能帶領一方百姓走向和諧富裕的幸福生活。脫貧攻堅戰打到現在,還有不少困難群眾尚未脫貧,他們大多生活在偏遠山區或邊疆地區,受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雙重製約,年輕人群和知識分子長期外流,脫貧致富活力久久得不到激發釋放。針對這一“痼疾”,駐村幹部要抓住問題癥結,抓好“領頭雁”培育工程這一契機,積極培育農村基層帶頭人隊伍。既要注重在優化推動村幹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提升中培育“頭雁”,更要注重在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員、復原退伍軍人中發掘“頭雁”,充分發揮青年人才在基層黨組織中的骨幹作用,夯實幹部儲備,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領出一條精準幫扶的新路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重在把握“精準”。儘管當前全國各地還有不少貧困縣、貧困村尚未脫貧摘帽,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地方除了貧窮“一無所有”,在這些眾多的貧困縣、貧困村中,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實際困難,但同樣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潛在發展優勢,廣大駐村幹部在具體扶貧工作開展中,要學會從辯證的角度看問題,正確看待矛盾的對立面,善於從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尋找突破口,盤活發展潛能,推動矛盾轉化,在物盡其用、人盡其能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新轉變。要注重發揮發散思維,立足當地實際,結合市場需求,牢記群眾訴求,因地制宜探索發展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多種新興扶貧舉措,在科學權衡中做到精準選“方”,“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用科技和創新打通決勝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領出一片勤勞致富的新風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始終強調“扶智更要扶志”,思想的轉變是實現永久脫貧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扶貧,但有的地方儘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脫貧成效依舊微乎其微,個別地方甚至越扶越窮,說到底,很大的原因是沒有充分調動起老百姓主動自我求變的信心。所以,要想徹底拔掉“窮根”,最根本的還是要翻新思想的“土壤”。駐村幹部在扶貧工作推進中,要努力做到項目推進和思想引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群眾堅定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決心,在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同時,鼓勵支持貧困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激發貧困群眾創業致富的內生動力,由“讓人扶”變為“主動跑”,讓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有勁頭,越過越有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